你有没有遇到过开局秒选输出位却打不出输出的人,明明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
你有没有看见过只要一不顺着他来就生气不想玩要演你们的人?
你有没有遭遇过明明知道网络不好经常掉线还是非要开一局排位完全不顾队友自己掉线的人?
看着他们在那边振振有词推卸责任不服咬我的样子,你们就真的没有那么一瞬间产生他们不配赢,我宁愿输也不想让他们赢的想法?
大家好,我是褶了又皱。
经常玩王者的朋友你有过苦苦哀求队友别浪却没人听你的最后大顺风被翻盘的经历吗?
你有过为了一颗星星服低做小全程给四个队友当保姆最后还是赢不了的经历吗?
你有晋级赛队友吵架送人头你一个人面对对面几人苦苦支撑最后眼睁睁看着水晶破碎自己还有一秒复活的经历吗?
如果有,请把真实打在弹幕上,同时反思你玩游戏是不是玩得太卑微了?
当你为了那颗星星全心投入,人家“不就一颗星吗?掉就掉了”云淡风轻毫不在意。
当你把胜负得失看得太重的时候,你面对你的队友,已经陷入劣势了。于是他能随意地牵动你的情绪,控制你的愤怒,你却只能忍着,退着,自己生闷气。
这就是较真的代价。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不是所谓的游戏分奴,但是一旦他用尽全力还是输了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愤怒,生气,不停地想着只要赢一把就睡,结果一连几把又连跪,又不服气,眼看天都亮了只能自我安慰,游戏而已输赢无所谓。
可是真的无所谓你会通宵玩游戏只为了赢一把?你会被队友气到砸手机?
他们说:我只是不甘心而已,可其实这就是玩家被游戏操控的现实。
前段时间,王者荣耀公布数据说他们日活已经突破一亿了,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款游戏的普及性做得很好,通过腾讯庞大的通讯社交渠道获得的远超其他游戏用户数的同时,也意味着游戏的门槛性不高,甚至说比较低,大部分年龄段的人都可以玩,另外无论你是旗舰手机还是千元机也都能带得动,不吃配置。而普及性做得好的游戏吸引来的受众往往更注重游戏的休闲性和社交性,但另一方面,王者荣耀这种moba游戏又不甘于只做一款闲暇时消遣放松的游戏,他想要更多的日活和流量。
在这里我要讲讲什么是日活呢?
游戏的日活指的就是每日用户在线时长活跃度,一款游戏更高的日活能保证这款游戏的用户粘性和游戏的寿命,日活高的游戏,用户不会轻易卸载的同时也会不断的在游戏中消费。玩家成天佛系匹配娱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在游戏中投入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怎么能有足够的粘性,怎么能为游戏带来更可观的收益呢?
所以,本身受众群体广泛的王者必然要如moba游戏前辈们一样强化自身的竞技属性。
天美是怎么做的呢?
一开始只是强化段位模式,由原先的六个段位扩张到八个,就是要你们通过互相竞技来提升段位,并且每个赛季都重新读档,让你不断的重复相同的过程。光有段位模式还不够,想要更多的日活,就需要再增加玩家玩游戏的时长。巅峰赛应运而生,从一开始的只要排位就足够了到必须排位巅峰赛一起打,再到后来排位积分保护机制改版,输了可以不扣星,又给了玩家另一种游戏的可能————积分战士,我操作不行,意识不行,但我可以肝啊,你们一百把打上荣耀,我打五百把不行打一千把,和你们一个段位,怎么样?
这样靠着玩家不断的内卷这几年给天美增加了无数的日活,但是资本是永远不会满足的。随后巅峰赛也多了积分保护,连跪靠着积分都能保段继续升级,巅峰赛的分数越来越不值钱,上国服的分数也越来越高,从一开始1800分就能上国服到现在2400都不一定稳,英雄的战力也从几千战力国标到现在万战省标,分数越来越高,可实际的含金量却在不断拉低。唯有各位用户在不自觉的向这款游戏投入越来越多的时间。哦对了,听说下个赛季巅峰赛中午就可以打了,还多了什么巅峰挑战模式?可以,这很天美,看来天美发觉了玩家在下午光光打打排位活跃度不够,还可以再压榨一点。反正豹子头林冲们,虽然天美赚不到你们的钱,但是你的时间,精力依旧是游戏维持热度的电池。
其实也不难理解。主要还是因为王者荣耀的策划太贪心了,为了业绩为了利润什么都想要,既想要庞大的休闲用户群体来维持游戏的受众基数,又想要广大学生玩家把这款游戏当作竞技游戏来冲分上分,挥霍自己年轻过剩的精力,可是怎么可能什么好事都被你占了?
所以我们看见王者在不断的降低自身对抗性游戏的下限,你不会三指拖屏,好,我们自动偏移视角,你喜欢玩低操作低上限的英雄,好,我们把高操作高上限的英雄削废,高难度不意味着高收益,他们一顿操作乱秀,还不如你后羿开狂暴AAA,甚至你实在打不过对面,我们还可以帮你匹配到大神队友带你躺。
但是王者荣耀让更多的水平不够的休闲玩家逐渐能靠着肝上分上王者的同时,又不停的在推广在强调游戏的竞技性,好让真正把这款游戏当成竞技的那批玩家为了赢,为了胜利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
原本1800分,大神可能只要一百把就能上国服,现在2500分,就算你这中间的700分全是MVP全赢,你也比最初玩游戏多花了上百把吧,更别说普通玩家要想要在1800巅峰赛以上上分至少要肝几百近千把。这多出来的游戏时间可不就是王者纯粹的日活和流量吗?最后的结果就是水平一般的休闲玩家花更多时间游戏,水平厉害的高玩依然要花更多时间游戏,而段位等级越来越有水分,你必须把绝大部分休息时间都投入游戏才能保证不会匹配到那些混分上来的积分战士和休闲玩家,甚至几天没玩你匹配到的队友水平可能就会天差地别。
广大80后90后进入社会摸爬滚打好几年,每天除了工作还要操持着柴米油盐,上班被公司自愿无偿996,结婚被天价彩礼迎头痛击,买菜被通货膨胀刀刀要害,小孩上学又被学区房割一波韭菜,他们不容易啊,稍微挤出一点时间玩游戏,,这游戏看着他们满满当当的时间表,竟然还想要他们用睡觉时间冲分上段?
可是无论你怎么努力付出多少,在几个月后段位都将重置,你又回到一开始的竞技中来,所有人无论是高玩还是普通玩家还是休闲玩家都变得比以前更累了,可结果却没什么变化,该拿国服的依然拿国服
该上王者的依然上了王者,内卷到最后没有哪个玩家是赢家,全部成全了天美。
另外,为了让你们能更好的在游戏里花更多时间,王者采用了elo机制。
因为王者荣耀并没有公开他们排位的算法程序,我也只能根据我个人的体验猜测从游戏厂商的角度来换位思考,排位机制要如何做才能既保证厂商最大的利益和面对争议时的合理解释。
首先,不要听信游戏厂家说的elo机制只是为了让对局更公平。他所谓的公平就是停留在最表面的绝对平均。什么意思?即通过实时战绩记录你的游戏成绩,设立隐藏分,一旦你连胜过后,隐藏分明显超出这个段位,就会让你和隐藏分低,水平低于这个段位的人组队来带他们,给他们好的游戏体验,而对面的五人水平操作意识可能都不如你,但都比你队友强,于是综合的隐藏分和你们的分数差不多。要么你能带飞队友,要么你被队友坑下隐藏分,在连跪之后胜率逐步趋近于50%,这就是游戏厂家所谓的公平。极具形式主义。
你可以想象1个高中生带着3个初中生,1个小学生去和五个初中生做初中的卷子,然后老师告诉你,你们两组的综合水平差不多,这是符合公平原则的。你会怎么想?
而且这种机制更能激发出你们的不甘心和愤怒,为什么?如果你们五人水平都在线,但对面有大神玩家,大神极限一打五操作意识完全碾压,差距太大到生不起一丝反抗的念头,你和你的队友都尽力了还是打不过,其实是不会有太多不甘心的,顶多口嗨几句运气真背碰见大神炸鱼。
但是如果你一直被一群操作意识都不如你的人打败,你的失败不是因为你自己的能力问题而是队友,而是匹配机制的问题,这种不甘心会让你不服气,继续投入到游戏中来为游戏增加用户活跃时间。然后再不断的被机制折磨,最后一狠心卸了这游戏。但没过几天又会重装回来,就像被游戏pua了一样,人家越折磨你消遣你你越离不开他,还无意识中给王者增加了下载量。
想想这其实是很简单的心理博弈,利用的,就是绝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玩家的不甘心和愤怒。在所有游戏里,大神永远只有那么一小撮人,大神可以靠着自己的实力对抗elo机制强行带飞队友,而大多数普通玩家他们不是职业选手,不是技术主播,拿自己的爱好和别人的饭碗比怎么可能比得过?面对elo机制心态炸裂可想而知。
但为什么很多人即使意识到了这些还是抑制不了心里的怒火遂了游戏厂商的愿呢?
这其实也是游戏厂商不断加强的仪式感。
他们不断通过各种活动宣传来打造游戏的竞技感,减轻游戏的娱乐感和轻松感。他们逐步强化胜利的快感和失败的不甘,让你不再为游戏过程和体验而感到快乐,让你不再为单纯的游戏本身而快乐,你必须要赢才能快乐,这就激起了玩家内心中较真不服输的胜负欲。
我们都知道游戏是用来玩的,玩游戏玩游戏玩这个词也体现了游戏本身的娱乐属性,大家也都知道,娱乐占据我们日常的时间绝对不会很长,我们几乎不会把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放在娱乐上,总有正事要做,总有工作,学习要做。但是竞技就不一样了,竞争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也是生物属性上永恒不变的主旋律,读书要竞争,考试要竞争,工作也要竞争,就连车牌摇号也要竞争。竞争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部分。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部分,还能获得和娱乐消遣同样的时间待遇吗?
甚至很多游戏厂商为了强化游戏的竞争属性,为游戏举办了真正的电子竞技。游戏终于也成为了一种类似于体育竞技的地位,他不再具有娱乐消遣的属性,他更加强调竞技的激烈,输赢的重要性。
你看电竞比赛最终胜利的一方那种众望所归,令全场沸腾的姿态,那就是胜利者的姿态,就是赢家的姿态,谁不想要呢?慢慢的,这种所谓的输赢胜负观念逐步从电竞顶端的职业赛场,渗入到日常游戏中。王者终于在大部分玩家群体中逐渐摆脱了娱乐消遣的属性,它更强调竞技性,强调输赢,强调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甚至无论你用什么方式,只要能赢,我宁愿被队友气的自己生闷气也要赢,宁愿毫无游戏体验,也要赢。甚至你赢的根本不开心,不快乐,很憋屈。
他们美其名曰电竞精神。
可是你要搞清楚,电竞选手打电竞这是他们的职业,是他们的饭碗,他们是拿工资的,输赢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实打实的业绩和利益。可是普通玩家光光水平够得上电竞的,就直接淘汰99%的人了,甚至还催生出了新的产业链,专门帮助网瘾少年认清自己水平。
电竞选手打游戏是电竞,是比赛,是战场,你打游戏是网瘾少年,是不务正业,是玩物丧志。大多数玩家玩游戏是根本不可能赚钱的,只可能不断往里面烧钱。输赢对于他们选手来说是实打实的钱多钱少,对于我们普通玩家只是快乐或懊恼的几十分钟,这把的输赢,我告诉你们,顶多三天,无论赢得多畅快,输的多憋屈,你早就忘了。游戏带给你的只有无意识耗费在这上面的时间和精力。
我有一次遇见过因为打野全程吃中线而挂机的法师,当时我虽然同情被全程吃线的她,但仍觉得这个法师有点矫情,太不懂得顾全大局了,明明还可以打就因为法师挂机被对面翻盘。但是之后我仔细想想,反而能理解她的做法了。
因为对于她这样的玩家来说,游戏的胜负不是最重要的,游戏过程中的游戏体验才是最重要的。游戏是用来玩的。顾全大局的意义不就是为了赢得胜利上分上段吗?赢得胜利的意义不就是为了得到玩游戏的快乐吗?赢了固然开心,但是如果你胜利的代价是让我没有游戏体验,让我不开心,那我要胜利的喜悦有何意义?
排位打上去了也不过多一串几个月后就归零的代码,在现实世界中没有任何实际的价值。这种观念就是纯粹的普通休闲玩家本身的观念,游戏中那些一言不合说着“一颗星星无所谓掉就掉呗”,一言不合就挂机,消极游戏的人,你可以说他们太过自我,太过自私,但是他们某种意义上反而是游戏中最清醒的那批人。
你可能会说为什么这批休闲玩家不去打匹配打娱乐非要排位演队友,但这不就是这款游戏有意识的引导吗?逐渐提高游戏的下限,让尽可能多的休闲玩家开始在排位上分中上到更高的段位获得更多的日活,从而导致休闲玩家和竞技玩家碰面的几率大大增加,再加上为了日活殚精竭虑的elo匹配机制,这就是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排位环境一直以来的糟糕体验的原因。
对于游戏厂商来说,所有受众都想要,玩家自然不可避免要因为游戏理念的不同而出现越来越尖锐的矛盾和分歧。这才是这款游戏环境最大的矛盾点所在。然鹅无论游戏玩家之间矛盾怎么样,腾讯始终是赢家。
那么,把王者当作竞技游戏非要赢才能享受到游戏的乐趣的玩家,被匹配机制控制情绪的玩家,成迷于排位巅峰赛的玩家要如何让自己不再被游戏所控制所影响呢?
作为资深王者玩家的我告诉你们,其实这款游戏在人人争先恐后上分的巅峰赛内有一个魔幻的分段,那就是巅峰赛1000分以下,玩家上王者后初始分数就已经有1200了,加上积分保护,至少要连输20把以上才会来到这个神奇的分段,这里的所有玩家都摆脱了俗套的争名逐利的上分目的,反而是以快乐掉分为目标,在这里所有牛鬼蛇神,奥斯卡小金人都如鱼得水,你们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演技和才华,六分钟一到,哪边手速快谁就能先结束表演,突破游戏规则的束缚,进入更低的分段,碰见更厉害的大神,如此逆向上分,简直就是在把能让几千万玩家上瘾的游戏机制当作儿戏。
所以,游戏的输赢真的就有那么重要吗?我曾经也为了上荣耀连着半个月不分昼夜的打排位,宁愿被匹配机制气到自闭也要赢,但是当我真的到荣耀时,却发现其实荣耀也没什么,除却一开始因为得偿所愿的激动欣喜,随后面临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空虚和疲惫。就像很多学生从小就只被灌输的要努力学习考好高考一样,等他们高考考完就解放了,结果等他们真的踏入大学,高考前的一鼓作气随着目标的消失任务的完成消耗殆尽,习惯了按照既定目标去执行的他们,面对大学四年漫长的时间不知道要做什么。只能浑浑噩噩,找不到方向和意义。明明好像什么都没有做,却仍然感觉到内心的疲惫。所以我每赛季单排上到荣耀之后就再也不打排位了。永远停留在50星。
尽管当前社会依然推崇着努力和奋斗,但逐渐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变,他们不想再做无意义的内卷,他们逐渐明白努力的局限和社会的规则,他们开始懂得取悦自己而不是囚徒困境,与自己和解后回过头来再看,谁说生活一定只有努力一种方式?
毕竟,这真的也只是个游戏而已。
欢迎大家关注我,我是褶了又皱,不定时分享观点的有趣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