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软件能满足80%需求就可以了”,都是鬼扯(低代码应用)

经常听到一种说法,“低代码平台能满足80%需求就可以了”,都是扯,往往1%满足不了就能导致100%的完蛋。决定软件应用成败的最大因素就是瓶颈效应,80%论,是硬件堆叠的思维,用在软件上对用户就是预埋的天坑。

“低代码软件能满足80%需求就可以了”,都是鬼扯(低代码应用)

首先看80%是怎么来的,51%以上的用户对自己的需求,都没有精准的把控。定制化软件开发项目,实际开发工作内容,超出预估工作量的200%也很常见。基数就很不稳定,“80%”天生就自带水分。

其次,51%以上的用户,对需求的真实要求并不清楚。比如,用户知道的订单上的“产品”,是“产品名称”数据,对于系统来说实际需要保存“产品ID”数据。如果前期只按用户的来开发,用户感觉100%满足要求,后期就会转眼骂娘。

再次,用户对软件的要求,一定是由浅到深,并且是不可控的需求。业务部门也预判不了CEO会提什么要求,也无法预判公司管理的变革,对软件调整的需求。往往一个关键点上的要求直接就能决定软件的生死。

因此,对于低代码平台绝对不能用80%打包票的保证,而是要做好底层功能的设计,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正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