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12月14日电 刚刚搬进新居的贫困户吕显忠,家里干净整洁、暖意融融。从原来没房没产业,到现在住进新房还有了大棚,吕显忠格外珍惜,每天像侍弄孩子一样不离大棚,黄瓜苗长势喜人,“镇里指派了技术员,经常上门查看,教我们技术。再过40天就能摘瓜啦!”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小城子镇党委政府的紧锣密鼓推动下,眼下像吕显忠一样,来自不同村组的34户贫困户都住上了新房,并且有了产业。“党组织 合作社 贫困户”的扶贫托管模式,解决了移民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小城子镇总人口3.01万,全镇2515名贫困人口绝大部分位于丘陵山区。
近年来,小城子镇党委按照“组织依托产业建、党员围绕产业聚、服务紧跟产业走”的思路,围绕林果产业、设施农业、畜牧养殖、乡村旅游等四大主导产业带,完善了“村党总支 合作组织党支部 产业链党小组 党员能人”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了抓党建与兴产业的互促共进。
宁南村党支部由集体资金不足150元到现在拥有支部办公楼、产业园区、集散中心等雄厚资产,成为全镇推行的壮大集体经济典型。2017年,镇里为了解决贫困户无房无产业的问题,经过统筹规划,在宁南村选址建设了贫困户移民小区,除免费分配住房外,还配套蔬菜大棚产业。
宁南村党支部集中托管全镇37户120口人移民小区和占地350亩的温室大棚小区。村党支部负责管理,合作社负责土地和技术,贫困户只需要进棚干活。对于没有经营能力的,村里合作社负责将棚转包出去,贫困户获得租赁收益。同时,合作社返利贫困户每斤5分钱的带销费用,相当于每天多收入30元。仅此一项,每年每个贫困户能多收入6000多元。
2017年,小城子镇党委政府共建设2处移民小区,除宁南村外,革命老区村长皋村移民小区也已经搬迁入住,并且为移民贫困户配套建设了林果产业。“我们4口人,分得80平米的房子,配套的果树产业就在屋外后山上。”从偏远的石砬村搬来的李宗海一家,终于离开危房住上了新房,果树经济林也将成为他们供养两个孩子读书的脱贫产业。
“以前村部是老旧青砖房,新村部建成后,村干部集中办公,每天有人值班。群众涉及五保申请、社会保险、大病救助等事项都能办理。”三家村党支部书记刘国说。该村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大厅、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书屋等设施齐全,制度规范。战斗堡垒得到巩固后,凝聚了人心,党员的作用也逐步发挥出来。村里先后建立了林果、蔬菜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党员示范区。现在村子里年轻人几乎没有外出打工的,全部在家搞养殖。
养牛小区负责人、老党员吴学文说,当初村党支部组织吴学文等5名党员建设了养殖示范区,为了调动积极性,免除所有搞养殖农户的水费、电费、房租费,现在很多农户都靠养牛改善了生活。“王勇家4口人,以前家里很困难,在合作社带动下饲养肉牛,现在达到20多头,给儿子在城里买了楼房;宁玉双家3口人,自从养了肉牛后,装修了房子,还给儿子娶了媳妇。”吴学文对合作社党支部带动起来的农户如数家珍。
“我们每年除实地解决果农难题外,要开展10多次培训班,讲课紧密结合实际,让果农上台提问题,现场答疑解难。”小城子镇百兴氏林果合作社白银江自组建党支部以来,组织党员常年无偿为果农提供生产、销售、资金等服务。与此同时,合作社25名党员以“一对多”的形式帮带96户贫困户发展果树,每年增收都在30%以上。目前合作社年产果品900万公斤,受益果农、贫困户2000余户,社员人均增收3200元。
为了让党组织活起来、党员能人动起来,今年,镇党委沿306国道打造了10公里“党建长廊”,覆盖4个村党总支、3个村党支部和391名党员。同时,在6个革命老区村推行了“党支部 党小组 贫困户”模式,选派68名能人党员对接80户贫困户,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资金帮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目前,小城子镇建立各类专业党支部12个,党小组76个,党员能人50多名,规模性经济合作组织达8家,打造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社2家。党员以实际行动树先锋,为农村群众增收致富起到了促进和带动作用。至2017年,全镇果树经济林面积达到3.8万亩,居全区乡镇首位;设施蔬菜达到1万亩,牲畜存栏达到6.4万(头)只。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00元。在各级党组织的带领下,小城子镇经济社会发展驶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王咏梅 孝玲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