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康乐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以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甘肃省地方志工作规定》为指针,抓好“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史志编修突出“稳”、年鉴编辑突出“连”、丛书编写突出“多”、史志宣传突出“广”、精准扶贫突出“实”,“六突出”力促修志编鉴迈大步。
史志编修突出“稳”。出台《康乐县地方史志工作“十三五”规划》,由县政府办公室印发各乡镇、各单位。对《康乐县志(1986—2005)》送审稿再次进行查漏补缺,修改完善、精雕细琢,收集补充获奖名录资料3份,核实疑(误)处30余处,全面完成共17编、67章、278节,51万字的《康乐县志(1986—2005)》终审稿。县政府向州政府和州志编委会再次上报了召开终审会的请示。主任担任《中共康乐县组织史第三卷》《中共康乐县组织史第四卷》副总编和地名普查特约专家,全面完成两部组织史编审和地名普查评审工作。筹备召开终审会,二轮修志实现时间质量大提速。
年鉴编辑突出“连”。《康乐年鉴(2013)》获“甘肃省第十届地方史志成果一等奖”,《康乐年鉴(2014)》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康乐年鉴(2015)》出版发行。三部年鉴被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被海南省方志馆、省州县档案馆、省音像资料馆等省内外近20家文化档案馆(室)收藏。启动《康乐年鉴(2016)》编纂工作,成立8个资料收集组,全面收齐162个的年鉴资料,收集拍摄图片380幅。按照“整体思考、合理取舍、突出特色、科学分类”的原则,采取发模板、电话催、通报督、帮助写的办法,采取主编设篇征稿件、组稿严把关、排版细设计、总纂抓通稿“一条龙式”的工作方式,加班加点,精雕细琢,编纂完成突出康乐特色、年度特色,共42万字的《康乐年鉴(2016)》评审稿,送全体县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征求意见,修改补充意见建议20多条。撰写上报3万字的《甘肃年鉴(2017)》康乐县内容,制作宣传彩页,选送图片15幅。撰写《临夏年鉴(2016)》康乐县内容。年鉴基本做到了封面一年一颜色,图片一年一风格,篇目一年一调整,内容一年一充实,特色一年一突出,质量一年一提高,时限一年一编辑。
丛书编写突出“多”。在出版康乐县地情丛书《新闻辑录》《文苑花絮》《心灵的放歌》的基础上,按照打造多形式丛书的目标,结合丛书编纂经验,整理稿源、精心编写,完成9万字的诗文集《划过指尖的流年》初稿,丛书编写实现从无到多大转变。
史志宣传突出“广”。按照全方位宣传、多角度展示工作的目标,主任在中国散文网、短文学网、关东文学、莫然文学、《党的建设》《民族日报》、临夏州人民政府网等媒体,发表新闻文学稿件、史志理论文章132篇(条),特别是两篇年鉴编辑理论文章被豆丁网、年鉴之家登载后,点击量突破1000人次,得到省内外地方史志部门的一致好评。获第一届“极文学”人气作家奖、“献给父母的诗”大赛奖、《当代校园文艺》2016年度优秀作家,《当代校园文艺》优秀作家,诗歌入围2017年“百城.百刊”中国读者最喜欢诗人评选大赛;多篇散文诗歌被《全国文学精品选》《炊烟飘过的记忆》等书刊收录,被吸收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在康乐县人民政府网站开设“地方史志”网页,设立“志鉴动态”“史志研究”“资料辑录”三个栏目,登载史志稿件资料30多篇。
志鉴服务突出“全”。为县住建局、财政局等项目单位和县级领导提供《康乐县志》《康乐县志(1986—2005)》送审稿及各年度年鉴,为社会各界提供《心灵的放歌》等三部地情丛书,使“康乐牛”商标顺利注册、“康乐电焊”商标正在申报。设立地情资料室,收集摆放各类志书、年鉴和地情丛书,规范地情资料库,开展志鉴阅读服务,切实发挥志书年鉴丛书“资政、教化、存史”的作用。
精准扶贫突出“实”。紧紧围绕精准扶贫和双联工作“六个精准”和“六大任务”,认真谋划、精心部署,帮扶队员多次赴胭脂镇庄头村完成新识别精准扶贫户表册和专项贷款表册填写、预脱贫到户项目调查摸底,规范村委会资料,及时运转精准扶贫户“三本账”。组织驻村干部参加了由包镇县级领导主持举办的精准扶贫培训班,组织精准扶贫户参加了镇政府举办的劳务技能培训班。配合镇政府整治卫生,开展危房改造确认、低保户核查等工作。双联干部与帮扶社147户农户建立民情联系。协调实施投资73.5万元的道路建设项目,硬化村道2公里。筹措价值5500余元的图书校刊、学习用品及慰问金,送到了八松乡树风小学、附城镇文化站及胭脂镇蒲家村孤残学生手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