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等决策部署,引导国有企业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国资央企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做出全面部署。国有企业响应积极,数字化转型工作势头良好,取得积极进展。
国资小新持续推出“国企数字化转型”系列报道,聚焦国有企业负责人谋篇布局数字化转型的新思考。
今天,小新为大家带来中国中铁、中国电建两家建筑央企负责人的新思考,一起来看——
中国中铁:
紧抓数字化转型新机遇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陈云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带动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已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驱动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加快数字化转型是中央企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战略性支点,要顺应大局大势发展,在致知致行中致远致胜,以产业数字化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构建数字化产业链、培育数字化生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中走在前列。
推进数字化转型要在“致知中致行”
中国中铁数字化管控中心
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信息化升级,是企业价值链、组织链、管理链、生产链、供应链、服务链的全面革新,只有“知之愈深”才能“行之愈笃”,转型之路才能走稳走实走远。
第一,数字化转型是带动生产力变革,推动建筑企业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选择。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着盈利空间收窄、运营效率不高、核心优势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信息化应用深度不够等问题,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不快、不协同造成的。数字经济是新兴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数字化转型将有效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并推动建立与数字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促进价值创造由价值链向价值网转变,在实现传统产业和产业链协同改造、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促进中催生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第二,数字化转型是践行“三个转变”,推动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中铁所属中铁装备时提出了“三个转变”重要论述,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打造中国品牌指明了方向。数字化转型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手段,具有向管理赋能、技术赋能和数据赋能的价值再造能力,符合“三个转变”发展内涵;有利于建筑企业提升精细化管理、精益化建造和精致化生产水平,构建“生产服务 商业模式 金融服务”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聚合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的集成管理优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助力“内循环”、促进“双循环”中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三,数字化转型是培育全球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选择。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转换的主要方向之一是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发挥其对传统经济的引领、带动和改造作用。中央企业处于所在行业或者产业链的头部或核心位置,肩负着数字化转型“开路先锋”的重任,要主动以建设世界一流为标尺,以构建数字化时代核心竞争力为主线,以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为载体,把投身数字经济作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面向全球市场竞争和行业发展前沿,重新解构产业要素,重新审视市场竞争环境,重新思考未来行业格局,重新定义产业并找到企业未来核心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方向发展,抢占未来市场和发展制高点,抢占时间优势和数字化“红利”,全面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话语权和影响力。
推进数字化转型要在“致行中致远”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通过不断地“数字变革循环”向更高层次演进的过程,近年来中国中铁积极推进“数字中铁”和“智慧中铁”建设,力求在实践探索中推动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
第一,建设数字中铁,不断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目前中国中铁数字化建设的初步架构为“八大业务平台、两大数据中台、一个大数据平台”:八大平台为局部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包括协同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业财共享、科技管理、经营开发、中铁鲁班电商、网络安全化态势感知和数字化管控中心等。数据中台包括“基于BIM的设计数据中台”和“工程数据中台”,能够有效聚合企业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运营数据,提高企业对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的分析与利用水平。大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平台采用互联网 、大数据、物联网、GIS、BIM、VR等新技术,涵盖IT大数据、业务大数据、管理大数据、工程项目大数据、财务大数据、应急指挥大数据等,能够充分发挥数据资产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业务协同等各方面潜在价值,为加速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赋能智慧建造,持续提升智能化管控水平。中国中铁大力推进“智慧工地”建设,着力提升涵盖安全、质量、进度、劳务、物资、设备等要素的智能化管控能力,推动生产现场全要素、全过程的自动感知、实时分析和自适应优化。持续规范和统一工业数据资源池,促进智能制造系统与财务共享系统、供应链系统的集成整合。实施生产制造升级计划,加快工艺改造和设备更新,推进“机械化换人”和“自动化减人”。探索盾构关键零部件的数字化制造,推进桥梁重要组件、道岔批量零部件数字化产线等示范项目。推动“智慧工厂、数字车间”建设,开展建筑工业化协同制造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工业企业协同和各环节资源的共享。
第三,推动全面集成,全面启动信息贯通工程。信息贯通工程是实现数字中铁和智慧中铁的基础工程,旨在通过对信息系统的集成整合、数据的融合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形成管理协同、简单易用、决策科学高效的信息系统生态,实现“横向贯通、纵向穿透、内外互联”的数字化。推进信息贯通工程的重点是打造企业信息贯通一体化工作平台,构筑统一编码标准,统一信息安全、统一信息化服务三大支撑体系,建设全球网络通达、项目全要素闭环管理、数据资产化管控、技术接口集成规范和数据决策分析五种基础能力,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融入到企业全面管理中,以信息化升级推动管理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推进数字化转型要在“致远中致胜”
中国中铁智慧建造BIM GIS驾驶舱
数字化转型要站在未来看未来,将其作为企业长期战略任务来抓,在久久为功、行稳致远中致胜未来。
第一,坚持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相结合。要以编制“十四五”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契机,以数字化创新为主线,兼顾实效性价值与中远期发展价值,立足实际,全局谋划,明确路径,统筹兼顾,科学制定转型升级战略规划,明确转型方向、目标和重点,协同勾画商业模式、经营模式和产业生态蓝图愿景,布局新基建和智慧城市建设。分级分类、分周期推进,确保战略、业务、技术层面协调一致,同时进行动态优化迭代,确保数字化转型按正确的轨道推进。
第二,坚持价值创造和数据驱动相结合。要聚焦企业持续发展的价值效益,建立覆盖数字化转型重大投资决策、应用决策、成效评价及绩效考核的建设与治理体系。要把数据作为提升价值链的新生产要素,着力深化数据资源开发运用,建立数据标准规范,构建数据资产管理体系。要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推动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数据贯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要以提质增效为切入点,着力提高生产质量、效率和资产运营水平,减少企业对资源、能源等要素投入的过度依赖,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增加附加值、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第三,坚持数字建造与创新发展相结合。要将BIM、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工程建设深度融合,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数字化改造,全面提升建筑智能化水平。要用好用活大数据平台和数据中台,推动各项管理要素、管理环节上云上平台,提升全面感知、实时互联、数据贯通、智能应用能力。要牢牢把握施工项目全链条这一价值创造的根基和主要矛盾点,加快理顺管理链条,推动体制机制变革,破除发展瓶颈,做好数字化改革试点和经验推广工作,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赋能赋智。
中国电建:
推动中国电建数字化转型探索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质量效益型一流企业
中国电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晏志勇
今年以来,数字化转型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发布,指出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改革的方向,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成为备受关注的内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促进国有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当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筑业进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传统模式已无法满足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面对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难题,我国建筑企业发展在数字化转型的潮流中进入新时期。
顺势而为、应势而动、因势而谋。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如何牢牢抓住数字化浪潮发展的历史契机,面对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难题,如何贡献更多智慧和方案?面向“数字化 可再生能源”时代的大势所趋,如何未雨绸缪占领先机?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以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导方针为引领,结合自身业务特性和长期优势,不断研究探索数字化与建造方式、经营理念、市场形态和行业管理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转型的重要作用。
中国电建智慧水务-流域防洪赈灾解决方案
建筑央企数字化转型的敏锐洞察
数字化转型是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渗透正深刻地颠覆着建筑行业原有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商业模式、价值链分布和竞争格局,数字化应用在有效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体制和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创新商业模式、提高质量、保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建筑行业进行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数字化转型是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作为建筑央企,能够多大范围、多高层次、多强密度去组织整合资源,将决定企业的价值创造力和发展边界。现代数字化技术应用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正在改变,甚至已颠覆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的传统优势正在消解,新的优势正在培育,时代呼唤企业需要有更大的胸怀拥抱新市场、拥有新技术、生产新产品,需结合自身业务特性和长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思考和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数字化转型是中国电建赋能能源革命的重要途径。以绿色低碳为方向的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面对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电力消费逐步替换其它能源消费的趋势,能源供应和消费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多能协同、就地分散、智能管控、高效低碳、经济适用已然成为能源趋势。作为基因传承懂水熟电,在全球清洁低碳能源、水资源与环境建设领域全球领先的中国电建来说,“数字 可再生能源时代”是中国电建新的历史使命,通过数字化转型,高端切入、规划引领,从供应端转向消费端,推动可再生能源替代是中国电建在新时代的重要征程。
中国电建数字化转型的破局思考与探索实践
面对“数字 可再生能源”时代的到来,中国电建从“打通内部、融合外部、构建生态”三方面着力,以产业数字化为目标,充分利用“云大物移智”等新技术,紧紧围绕管理数字化与业务数字化,借助“电建云”推动传统工程企业步入数字时代,构建面向数字时代的新电建,不断提升企业的精益化生产、数字化建造、现代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能力。
(一)搭建以BIM为核心的基础数字技术平台
基于行业先进的三维图形引擎,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结合GIS、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值模型等先进技术,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IM基础数字技术平台,探索工程建筑行业数字化规划、设计、施工的多方协同。同时对多源异构数据与模型进行集成,形成建勘测、设计一体化服务支撑基础,帮助发现项目设计、施工的潜在性问题。有利于解决传统模式下工程建设产业链各环节信息割裂、脱节等问题,为工程全寿命周期数字化建造提供强有力的底层支撑。中国电建通过自主研究的BIM仿真平台系统,为工程数字化建设提供底层支撑,成功应用于数字横琴、数字前海、数字雄安等工程,有效提升了工程数字化水平,推进工程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
(二)形成支撑服务工程建管运的大数据平台
依托以BIM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搭建工程大数据平台,推动建筑工程从物理资产到数字资产的转变。围绕工程环境数据、工程产品数据、工程过程数据、工程要素数据进行数据的采集、存储、集成、共享、分析,借助大数据平台规模化效应将低价值密度的数据整合为高价值密度的信息资产,使工程建造由“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转变,从数据中提取知识、预测未来,服务工程优化、风险控制、项目管理等,以行为数据分析实现对客户的全面理解,以大数据预测实现敏捷的服务能力,以数据的互联驱动开展个性化服务,逐步向以客户需求为主要驱动力的模式转变,支撑和快速响应业务变化和需求,支撑未来业务发展各类场景,从而创造数据资产价值和工程业务价值。中国电建通过构建符合集团管理特色的PRP-ERP-GRP项目管理体系,形成“项目-企业-集团”三层架构的生产运营大数据平台,不断加快工程资产信息化数字化步伐,创新生产和服务模式,赋能企业提质增效,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
(三)通过“工程产品 服务”推动建造服务化转型
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建筑业从产品建造向服务建造转型,通过“产品 服务”方式,在建造过程增加建筑产品的数字化衍生服务,围绕“三场(市场、现场、内场)、三资(资源、资产、资本)、三链(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驱动,打造网络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一方面,将建造工程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工程参建各方的体验感,实现建造价值链中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增值,创造更多的新业务机会;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产品服务化,赋能智慧工程、智慧城市、智慧流域、智慧电站、智慧水务等数字化工程,为传统建筑业注入新的生命力,培育新的价值增长点,促进企业业务转型。中国电建利用BIM 云大物移智等新技术,加强新技术与建造工程的应用与创新,增强工程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在数字雄安、数字前海、茅洲河治理等项目中不断实践探索,提升建造服务化水平。
(四)构建互利共赢融合发展的产业链生态圈
通过数字建造驱动,依托建筑行业产业链,建立“工程建设命运共同体”,构建工程数字化生态圈,通过平台 生态的模式,重构产业全要素、全过程和全参与方,把传统工程管理、传统基建融入到信息化、数字化平台,推动工程设计、监造、储运、施工、调试、运营、维护等各环节的无缝衔接、高效协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数据贯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依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形成新的生产力、竞争力,形成新设计、新建造和新运维,打造规模化数字创新体,带动关联建筑产业发展和催生建造服务新业态。例如基于数据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工程金融服务、主动化专业化维护等服务,刺激市场增长,以数字化技术引领。中国电建依托供应链金融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高效整合工程的招标采购、物流物管、融资租赁、贸易服务等各类资源和要素,构建和谐共赢的产业链生态圈,形成产业融合的数字化产业生态。
建筑央企数字化转型的保障措施
中国电建智慧水务综合解决方案
建筑央企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结合自身特点,重点从规划牵引、管理机制、组织保障、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等五个方面提供保障措施,持续夯实建筑央企数字化转型基础,为建筑央企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与落地实施保驾护航。
(一)制定总体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想引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程,要求企业必须从战略层面高度关注和重视数字化,科学识别发展需求,正视自身面临的竞争环境和转型压力,找准自身定位和目标需求,加强数字化统筹协调和战略规划,做好顶层架构和路线图设计,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实施。中国电建成立以来,把信息化作为集团战略方针之一,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确定“3521”“3523”架构蓝图,“十四五”把“数字融合能力”作为集团总体战略六大能力之一,持续推进保障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建立转型管理机制
体制机制建设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保障。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是企业构建数字化条件下经营管理模式的一次大变革,需要从体制机制层面加快改革创新,构建适应数字化发展的企业运行体制机制。加快构建适应企业数字化运行的组织机制,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特点,创新企业组织管理机制,加快企业管理层级的扁平化和放权,畅通企业信息流通渠道,消除管理冗余,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能力。中国电建从体制机制层面加快改革创新,通过成立数字公司、数字中心等方式,把数字化与企业的战略和管理充分融合、相互支撑,丰富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手段,提供与客户新需求相适应的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用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转型。
(三)强化统筹组织领导
组织领导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关键。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体系,明确推进主体。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建立一把手负责制的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导工作小组,统揽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研究决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及关键工作,协调解决转型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按照“管理、建设、运维、应用”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数字化转型人才队伍,建立信息化专家、信息化专业人才和信息化从业人员三个层次的梯队,从人员数量和能力结构两个方面充实和强化人才队伍,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通过成立数字化转型小组,持续推进“数字电建”的研究,规划建设新赛道,进一步构建数字化转型地图,清晰实施路径,指导公司和子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适应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趋势,打造公司竞争新优势。
(四)加强人才队伍培养
人才保障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能。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大量规划设计、平台建设、实施运维、技术支持等IT人员,也需要能够具备IT视野的流程管理、业务分析等业务人员,企业应制定鼓励各种人才成长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塑造人才成长和锻炼的环境,从而为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电建不断加强企业数字科技创新人才保障,提高信息技术研发、集成应用和运维保障等领域人员比例,增强信息服务部门保障能力。组织开展年度集团信息化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评选,推进全集团信息化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企业全体员工信息素养,加强员工信息技能培训,弘扬信息文化,营造人人积极拥抱信息技术的企业发展氛围。
(五)匹配专项资金投入
专项资金投入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保障。数字化转型具有前期成本投入大,有效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对此建立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确保数字化转型基础平台、功能应用、数据采集、互联互通、成效展示等方面有效投入,依托激励政策调动人员自主探索积极性,从企业战略统筹和长期发展的角度,保障转型工作有序开展。中国电建不断加强信息化、数字化专项资金投入,持续加大数字化产品研发、创新、升级、应用等方面的投入,推进企业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以新技术应用投入引领企业业务数字化转型。
总体来说,中国电建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实现构建生态、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深入推进现代数字化技术应用与传统业务的深度融合,在变革中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强密度的转型进程中,组织整合资源,不断提升价值创造力和发展边界,徐徐开启行业数字化、精益化、智慧化发展的新阶段。
未来,中国电建会继续以“融合创新、集约高效、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安全保障”的原则,向共商共建共享转变,向体系化、平台化、专业化发展,从单打独斗借船出海向抱团出击,航母编队转变,为打造“数字中国”贡献央企力量!
———— / END/ ————
责任编辑丨张丽娟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内容来源丨国资委网站
投稿提示
国资国企央企投稿请登录国资新闻云平台http://www.sasacnc.com/#/login
详情咨询邮箱zhangq@sasac.gov.cn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