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创编的《数学天地》“火”了10年,高中老师带着学生写论文

7月20日夜,黄陂区第一中学盘龙校区教师李红春认真审阅着数学论文《从一道常规数列题嗅到的数学思想》。论文手写在信纸上,密密麻麻。他的手边还有一摞手写数学论文,这些也需要李红春阅读修改。

手写论文的作者均是黄陂一中盘龙校区学生,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注重总结研究,一旦涉及一题多解、思想创新运用等内容都会撰写文章,向《数学天地》投稿。

创刊于2013年的《数学天地》是黄陂一中的校内数学“刊物”,每年出版两期,至今坚持10年。它由李红春创刊并任主编,学校其余数学教师任编委。

10年来,没有一分钱收入,李红春却坚持着这项颇具仪式感的工作:阅读修改每篇投稿论文,逐字输入电脑,编辑排版美化,最终印刷分发。一期《数学天地》的编辑往往用掉李红春4个月以上空余时间。

“用一个个铅字、一篇篇刊文,让学生探究思维之妙、发现数学之美、激发创新之志,引导孩子们对包括数学在内的一切基础学科自由探究。”李红春解释自己的执拗坚守。

他创编的《数学天地》“火”了10年,高中老师带着学生写论文

李红春。

“让孩子们都来研究数学”

2013年前,李红春总是自己研究,完成数学论文。每次研究出一类题目的思路或是新的教学方法,他总会随手记下,并向学生讲解、撰写论文发表。截至目前,他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学月刊》《数学通讯》《中学数学》等23种国家级、省级教学期刊上累计发表论文多达232篇。

论文发表、收到期刊,李红春总会把期刊上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找出来供学生阅读,拓展思路,但是效果总不如人意。

“老师,我看了,可是根本记不住。”

“论文这种‘高档’物件,对我们来说太遥远了。”

“看了没用,反正还是不会用。”

论文中写到的方法,学生们能够理解,但无法运用,究其原因,是因为论文成果不是学生研究所得。

“让孩子们都来研究数学吧,多掌握题目解法。”李红春想。

于是,《数学天地》于2013年1月正式向学生征稿,9月刊发。创刊号就是几张打印了数学论文的纸用订书钉装订而成,没有装帧设计。

论文刊发让学生收获成就感

李红春没有想到,粗糙的创刊号,却改变了黄金宝的人生轨迹。

“黄金宝,你的论文登上了《数学天地》。”《数学天地》目录页中《一个三角函数重要结论的平面几何证法》《一道难题的两个别解》已经被同学特别标出。

他创编的《数学天地》“火”了10年,高中老师带着学生写论文

《数学天地》目录。

由于家庭条件不佳,作为留守儿童的黄金宝进入学校后性格内向,甚至怯懦。生活环境的不同让他和同学之间仿佛有着无形的坚冰,关系相对疏远。课余时间,黄金宝更多独自学习,数学是他的强项。

伴随着两篇文章的发表,班级的“聚光灯”照在平日默默无闻的黄金宝身上。“有一种被认可的感觉。”尽管过去10年,他依然清晰记得论文发表的感受。

“黄金宝,这个地方我看不太懂,你能帮我讲讲吗?”

“后面我有不会的数学题就问你。”

从此之后,班级中不时听到黄金宝的笑声,交流的话题也从数学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开朗与自信写在他的脸上。

高中毕业,黄金宝考入武汉理工大学数学专业。后来经过考研,进入武汉大学数学专业学习,目前在攻读博士学位,近五年已在TNNLS、TOMM等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

“高中,是点燃我科研热情的重要阶段。”这句话黄金宝总在说。

万子豪,2019届李红春所教班级的数学科代表,高中时就在《数学通讯》发表文章,毕业后进入武汉大学攻读数学相关专业。“《数学天地》上的数学写作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现实世界和数学世界的观点和理解搭建了平台。”万子豪说,一本看似简单的校园读物为他的学习打开了一条新路。

“教学是‘慢’的艺术”

《数学天地》发行后,学生们对研究数学热情高涨,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数学论文的题材如何确定,数学研究从何着手,数学写作如何开展?高中生们还有很多疑问。

于是,给高一新生的数学课上,李红春特意让讲课“留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高一新生刚刚学习过并集的概念,李红春在黑板上写出三个方程,要求学生写出三个方程至少一个有解要满足的条件。

他创编的《数学天地》“火”了10年,高中老师带着学生写论文

李红春在讲课。

“这个题,很多人的想法是先求出三个方程都没有解的情况,再反过来得答案,其实这个题完全可以用并集的概念来完成,而且在计算上会更加简单,你们来试一试。”说着,李红春让学生思考,自己暂时不做任何提示。

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学生们会给出用并集思维解题的办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并集思维,把这一思维应用到更多场景中,得到共性发现,就能形成一篇论文。”李红春告诉大家。

“教学是‘慢’的艺术。”李红春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感悟和深化的过程。数学要追求慢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只有慢下来,学生才有足够的时间去尝试新的解法,也只有慢下来,学生才有时间去经历失败和挫折,形成数学创新和攻坚体验。

2015届学生邓飘还记得,李红春有两个“不讲”——学生不思考不讲、思考不深刻不讲。“我们每节数学课、每篇论文写作时的思考量都很大,确实需要指导时,老师才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路径,从概念出发,一点点得到答案。”邓飘说。

2022年初,李红春的研究课题《高中学生数学写作活动的实践研究》被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认定为研究成果,获一等奖。10年来,黄陂区第一中学盘龙校区有32名学生的数学论文登上《数学通讯》等专业期刊。2023年5月9日,第22届全国高中生数学论文竞赛结果发布,黄陂区第一中学盘龙校区14名学生获得全国大奖。

(长江日报记者刘嘉 通讯员卢福明 王力军 姚传龙)

【编辑:赵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2日 下午2:13
下一篇 2024年4月12日 下午2: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