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锐评|中科院干部拿科研成果供儿子获奖,大手拉小手?还真有一手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中科院实验室研究成果装置,转身变成一名中学生的科技竞赛获奖作品?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建国被曝利用自己和实验室团队的科研成果,供儿子获奖升学。(据10月26日中国青年网

整个事情其实一目了然。2012年,爸爸刘建国在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任副所长,当时有一项研究成果叫“便携式多组份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而2015年,儿子刘某阳凭借发明“便携式雾霾污染气体快速识别和检测装置”获得多个省级、国家级奖项,并因此被合肥重点高中一六八中学录取。而这个“便携式雾霾污染气体快速识别和检测装置”还有个别名,就叫做“便携式多组份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你说巧不巧?

等到了2018年,已经在重点中学就读的儿子刘某阳,又凭借发明“酒驾安全激光快速筛查系统”,获得多个奖项,还拿了国家专利。神奇的是,这项成果也与爸爸刘建国2011年所申请的国家专利“激光酒驾道边在线监测系统”原理高度相似。这已经不是“传承”了,直接就是“继承”了吧。

刘某阳参加的都是青少年类的科技、创新类比赛,也就是说,同场竞技的,基本都是青少年。一旦拿出这种中科院级别的研究成果,得奖几率当然很高。每个孩子的成长教育环境的确有不同,有个科学家爸爸,可以给予指导和帮助,那也是人家的优势。但是指导和帮助是一回事,代劳就是另一回事了吧。而且,作为参赛者,已经有了这样的优势,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却一步都不愿意自己跑,全程让爸爸参赛和同学比拼,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呢?这难道不算是作弊吗?

而且,虽然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这项研究成果,的确是刘建国带队做出来的,但那也是团队之功,花的是公家的研究经费,用的是上班时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和心血,是单位的成果,而不是个人的私有物品。直接拿来给自己儿子“拼奖”?这不是公器私用,沽名钓誉,又是什么?

如此明确而荒诞的事实,在刘某阳任课老师的解释中,变得充满了如父如子的温情,说刘建国和刘某阳,属于“大手拉小手”:孩子参与父亲的项目,父亲给孩子指导和帮助。等等,这项目好像不是私人的吧,是公家的,是国家的,这“拉手”的事情,单位知道吗?科研人员传帮带,鼓舞青少年进行科技创新,当然是好事,但是中科院科学家的大手,为啥不牵别家的小手,只牵自己家孩子,还一路牵到重点中学?只能说,真有一手啊!

2015年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时,刘某阳曾在采访中称,自己的发明是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光学知识,并向他人求教,用时一年多才试验成功。所以,他人即父亲?老师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2012年已经成型的研究成果,还要用时一年多做试验?再聪明,再天才的孩子,学着说谎,也不能算是好孩子啊。

这种“天才科二代”的闹剧,已经不是第一次上演了。还记得,云南省昆明市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某石,凭借“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的研究,在2019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的事情吗?巧不巧,他的爸爸也是中国科学院的,连参加的比赛都一样。所以这比赛是中科院各地分院的亲子秀吗?审核评判机制有没有问题?

科学家是令人尊敬的,但值得尊敬的科学家,是那些心怀家国,探索未知,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而不是用着国家的科研经费,让自己儿子上重点中学。昆明那位“好爸爸”,最后出来道歉,“天才少年”的奖项也被撤销了,合肥这位怎么处理?还有这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接二连三地出现荒唐事,公信力何存?是不是也该出来表个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2日 下午5:37
下一篇 2024年4月12日 下午5: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