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科研长期都存在,跟互联网线上教育几乎同步运营和发展起来的,只不过早期是部分线上 线下的混合模式而已。在口罩事件的发生过程中,大陆和境外高校几乎都没法开展线下教育了,大量的线上课程和线上科研开始大规模出现。
作为一个盈利模式推广的线上科研,踩雷的点肯定非常多,学姐也不建议大家去选择,尤其不要贪便宜和虚假宣传,很有最后钱和时间都花了,啥也没捞着;
但作为高校本身制定的、适合并且有利于学术发展的线上科研,其实大家也无需因噎废食,可以试着去了解一下,碰到含金量确实很高的也可以主动或者找中介渠道申请。
在讨论线上科研靠不靠谱之前,先推敲一个重要问题:哪些科研可以线上?哪些不可以?
01.哪些类型科研可以线上?哪些不能?
首先,从学科上粗暴划分的话,以实操性研究为主的应用型理工科不适合线上搞科研,以文献研究为主的理论型文社科适合线上做学术。
线上科研能完成的基本有课程学习、学术讨论、文献阅读以及论文写作,再先进一些就是虚拟情境化的实践(当然这个可能需要很高配置的计算机设备,实现起来难度还是很大)。
如果你的学科明确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主要的科研训练途径就是依靠做实验、田野调查等等,单靠线上的理论教学、文献阅读和学术讨论,肯定产出不了什么成果,甚至严重点连科研基础可能都不完全具备,更不要说科研潜力了。
如果你的学科本身就是以理论推导、文献整理或者文本细读作为主要研究手段,那有没有线下的实证调查暂时就属于更深入的内容了,以你本科阶段的学习水平来看,线上科研完全可以支持你的训练需求。
其次,从参与目的来看,打算考大陆研究生或申请境外的研究型硕士、博士学位不适合线上科研,申请境外授课型硕士更适合线上科研。
线上科研的周期短,学习的内容也比较浅显和通识化,整个过程只够对某个专业知识点做初步的延申。如果你将来打算走学术科研道路,短期的线上科研对你的科研能力训练、科研成果积累基本起不到本质上的效果。
所以学姐建议这类人群还是多缠着学院的老师,优先考虑进本校的实验室或科研小组。本科阶段最重要的是入门和打基础,所以项目的title尽力争取就好了,实在没什么好项目,就在过程中努力发挥自己的项目重要性。
如果你并不打算走学术科研道路,参加线上科研只是想填补申请空白,增加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强烈推荐你选线上科研!!时间短,申请难度比线下的低,而且正规申请的线上科研在费用上其实没你想象得那么高。
但是!!一定要下好筛选项目的功夫,那些贴满了“名校空降导师”“名校直录”“保推荐信”噱头的,一定一定给我认真研究项目本身!
最后,从留学地区的申请偏好来看,优质的线上科研经历比较加分的就是港新地区,英澳授课硕士对科研经历的要求普遍不高,而美国名校申请,光靠线上科研经历递投名状,其他背景太弱的话可能门槛都够不着。
02.如何判断线上科研靠不靠谱?
·导师水平
项目承办平台?是否教授上课?有哪些学术成果?能否在正规网站查到?
很多线上课程会选择前两节由正教授露脸,后面由博士生代劳(很有可能直接错位拼接,卖家秀是美国藤校和英国G5教授亲自授课,买家秀是美国藤校和英国G5的博士毕业生)。
·人数限制
项目是否有人数限制?大面积招生、大班上课还是精细化耕作?
线上科研最重要的是小组化,上不上课先不说,如果直接给你整个二三十人的线上会议室,别多说了赶紧跑,老师再负责任也没法带这么多学生做学术,何况还是兼职。
·项目成果
科研成果是否有实际呈现方式?有没有发表论文的机会?发表平台如何?
推荐信啥的先别管,因为大概率轮不到你,即便轮到了也要考虑会不会反向坑了自己的问题。线上科研最好是能捎带一个论文发表的机会,这才是更加可控的核心利器啊。
·项目内容
科研课题内容本身是否跟未来深造或就业方向相关?
科研不是为了做而做,科研能力也不是为了提升而提升,一定要先想清楚自己参加这个线上科研的核心目的是什么。即便科研含金量很高、机构非常靠谱,但是跟你本专业、之后申请留学、找工作的方向毫不相关,趁早别浪费你的money和时间。
最后,对于线上科研是否靠谱这个问题,学姐想说:
不管是中介机构还是项目本身,它们给你提供的只是一个更便利的机会,让你在本科背景一般、学校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机会参与到更高平台的学术研讨。
但如果你自己一开始就用错了心思,打算划划水就能拿到论文署名、推荐信资格,水科研被申请院校的老师看出来也很容易。
错误的不是线上科研本身,而是你自己先把路走歪了,所以最终咬上黑机构的鱼饵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毕竟卖方市场的出现,往往是由买房市场最先诱导和决定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