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协和“硬核”科室:率先提出“呼吸科”三个字,创下国内多个第一!

协和的璀璨百年史册中,离不开令人高山仰止的临床大师、教育大师、科学大师,推动医院管理变革、服务创新的管理大师、护理大师,以及行政后勤岗位中敬业奉献的协和工匠,是他们共同谱写了百年协和的交响乐章。本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孟昭,带领大家回顾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百年发展历程。

揭秘协和“硬核”科室:率先提出“呼吸科”三个字,创下国内多个第一!

王孟昭,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肺癌中心负责人,长年从事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和研究,擅长支气管镜镜下诊断和治疗。兼任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部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癌学组成员,老年肿瘤协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及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 副主编,中国肺癌杂志国际呼吸杂志及国际肿瘤杂志编委。

滥觞——呼吸轶事

1921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成立之初,大内科尚未细分,呼吸性疾病占据内科重要地位。

骆勃生 (O. H. Robertson) 教授作为协和第二任内科主任,曾从事大叶性肺炎和肺炎链球菌的研究。他来协和工作前主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血库。

揭秘协和“硬核”科室:率先提出“呼吸科”三个字,创下国内多个第一!

▲1922年内科合影,第二排左五为内科首任主任麦克林、左三为内科第二任主任骆勃生

1922年,作为客座教授在协和工作了1年的哈佛医学教授毕宝德(Francis W. Peabody)回到美国后,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述评,向全世界介绍了协和内科的情况,并极尽溢美之辞。该文提到的多位教授的研究领域均与呼吸病相关。

揭秘协和“硬核”科室:率先提出“呼吸科”三个字,创下国内多个第一!

▲1922年,客座教授毕宝德在Science撰文介绍协和内科情况

内科教授J.H.Korns是从事结核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专家。1927年,他在协和医院工作期间首次为仓鼠成功接种结核杆菌。

揭秘协和“硬核”科室:率先提出“呼吸科”三个字,创下国内多个第一!

▲1924年,J. H. Korns撰文介绍协和在亚洲的影响

斯乃博(Isidore Snapper)教授是内科第四任主任,在广为流传的漫画版协和内科大查房中占据了“C”位。他虽然不是呼吸科医生,但他的孙子J.R.Snapper是美国著名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曾在2000年访问协和,带来了多张珍贵的老照片,包括斯乃博主任和刘士豪教授的合影。

揭秘协和“硬核”科室:率先提出“呼吸科”三个字,创下国内多个第一!

▲斯乃博(中)与刘士豪(右)、郁采蘩(左)合影

铁肺可以说是呼吸机的雏形。1936年,一位美国人Frederic Snite在旅行途中患上脊髓灰质炎,导致急性呼吸肌无力,生命垂危。恰好协和有当时远东唯一一台铁肺,这位美国患者成功获得救治,他在铁肺中存活了18年,还坚持到很多地方旅行并写下了传记。

揭秘协和“硬核”科室:率先提出“呼吸科”三个字,创下国内多个第一!

▲经协和救治的美国患者在铁肺中存活了18年

沿革——建科大事记

从呼吸生理、病理及结核病的研究、防治,到近几十年ICU、肺移植等技术的出现,以及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治等,世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

揭秘协和“硬核”科室:率先提出“呼吸科”三个字,创下国内多个第一!

在中国,真正的近现代呼吸病学出现在20世纪初,以结核病和寄生虫等传染病防治为主。20世纪70年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慢阻肺及肺心病等气道病的管理研究成为主要方向。90年代后迈入全面发展的快轨道,呼吸与危重症融合发展。北京协和医院全面参与并引领了近现代呼吸病诊治与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1953年,内科呼吸组成立,朱贵卿教授主持工作。朱贵卿教授是中国呼吸病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37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经过十人选一人的严酷的住院医师遴选,任内科结核病学系主治医师。

1956年,协和内科呼吸组与胸外组共同支援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科医院,朱贵卿教授与罗慰慈教授参与其中。1962年,二人再次调回协和,并重组内科呼吸组。

揭秘协和“硬核”科室:率先提出“呼吸科”三个字,创下国内多个第一!

▲朱贵卿教授(左五)在查房

1981年,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正式成立,朱贵卿教授担任首任科主任。他不仅关注门诊和病房的临床工作,也积极参与到学术交流和教育工作中。“呼吸科”这三个字便是朱贵卿教授率先在协和提出来的。

创新是学科发展的源动力。早在20世纪70年代,协和内科呼吸组就成立了气道病学组,在国内最早开展肺间质病系统研究,并设立了早期的呼吸监护室。20世纪80年代,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黄席珍教授创建了国内第一家呼吸睡眠实验室;李龙芸教授率先开展肺癌相关研究;陆慰萱教授较早开展了肺血管病相关研究,承担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作为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协和拥有国内最多呼吸系统罕见病病例,科室基于丰富的病例资源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

2003年,协和呼吸内科成立了国内第一个肺癌诊疗中心和肺癌专病病房。2012年被评为原卫生部国家重点临床专科。2017年重开呼吸与危重症监护病房(RICU)。科室在2018年正式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同时成为中国医师协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科培训基地,是当时最早的专培基地之一。

科室主编了众多呼吸病经典教科书,包括罗慰慈教授主编的《现代呼吸病学》、朱元珏教授主编的《呼吸病学》以及李龙芸教授和蔡柏蔷教授共同主编的《协和呼吸病学》等。

揭秘协和“硬核”科室:率先提出“呼吸科”三个字,创下国内多个第一!

▲科室主编的部分书籍

大家——群星璀璨

呼吸内科在建科之初就拥有强大的专家团队。张孝骞教授是精通包括呼吸专业在内的大内科各专业的通才。蔡柏蔷教授曾回忆:“老张主任每周四早上十点整都要来呼吸科查房,分秒不差。”在张孝骞教授的日记中,也详细记录了伴低氧血症肝肺综合征病人的诊治。

揭秘协和“硬核”科室:率先提出“呼吸科”三个字,创下国内多个第一!

▲张孝骞教授与内科呼吸组合影。前排左起:罗慰慈、张孝骞、朱贵卿;后排左起:吴全有、姜秀芳、黄席珍、林耀广

罗慰慈教授和朱元珏教授分别担任呼吸内科第二任和第三任主任,都曾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也都曾获得过“中国呼吸医师终身成就奖”。

揭秘协和“硬核”科室:率先提出“呼吸科”三个字,创下国内多个第一!

▲左图:罗慰慈(中)、朱元珏(右) 在查房;右图:黄席珍(左一)、李龙芸(左二)一起工作的场景

揭秘协和“硬核”科室:率先提出“呼吸科”三个字,创下国内多个第一!

▲历任科主任

抗疫——冲锋在前

在每一次战“疫”的重大历史关头,协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从未缺席,并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2003年SARS期间,科室很早就全面参与到防控工作中。医院成立“非典”专家小组,为每一例疑似患者会诊,指导危重症患者救治,朱元珏教授和罗慰慈教授担任专家组顾问,李龙芸、林耀广、徐作军为专家组成员。徐作军、邵池、王孟昭、肖毅和张力先后进驻西单院区SARS病房、整形医院SARS病房、中日友好医院SARS-ICU病房工作。朱元珏教授、蔡柏蔷教授主编了首本“非典”专著《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诊治》。

揭秘协和“硬核”科室:率先提出“呼吸科”三个字,创下国内多个第一!

▲2003年,协和SARS专家组,其中包括李龙芸(左一)、徐作军(左三)、蔡柏蔷(左四)、林耀广(左八)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协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义无反顾,冲锋在前。科室五医五护参加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并圆满完成救治任务。抗疫期间,他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先后发表多篇专业文章,组织参与了多场科普、国际学术连线活动,取得了良好反响。

揭秘协和“硬核”科室:率先提出“呼吸科”三个字,创下国内多个第一!

▲2020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援鄂队员合影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学科布局上坚持全面发展、齐头并进、重点突出。现有十大临床专业组(气道病、肺间质病、肺癌、肺血管病、罕见病、睡眠、感染、危重症、介入、呼吸生理心理),五大基础实验室平台(气管镜、肺功能、睡眠中心、呼吸治疗中心、基础实验室),也是少有的覆盖全人群、包含全流程(门诊、病房、ICU)的科室。近年来,科室发展迅猛,队伍不断壮大,各亚专科都有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活跃在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一线。

揭秘协和“硬核”科室:率先提出“呼吸科”三个字,创下国内多个第一!

▲2021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家福”。罗慰慈教授(前排左四)今年已98岁高寿,依然精神矍铄

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新一代人将始终秉承“专业、专注、协作”的科室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的办院方向,紧紧围绕“六大体系建设”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关注"北京协和医学院招办"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协和医生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9日 下午5:07
下一篇 2024年4月19日 下午5: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