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加持 泛微推出全新低代码平台e-builder(泛微低代码开发平台)

作者:郝俊慧 来源:IT时报

让客户像搭乐高一样快速实现应用开发和业务落地,让业务需求引导数字化建设,是低代码平台近几年逐渐进入应用场景的重要原因,而LLM(大型语言模型)、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迭代,推动国内低代码平台变得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10月18日,国内知名的数字化办公厂商泛微网络正式推出全新低代码平e-builder,融合智能、协同、全程数字化三大能力,并支持无代码、低代码、全代码三种构建模式,并且泛微云商店配备有千余种成熟管理应用场景可随需调用。

大模型加持 泛微推出全新低代码平台e-builder(泛微低代码开发平台)

《IT时报》记者从e-builder体验大会现场了解到,大语言模型正在全面赋能e-builder,新建应用、新建表单、新建页面、新建流程、修改表格视图及页面等基本功能都可由大模型完成。

十年前已具雏形

OA(办公自动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事实上,每个企业的办公流程各不相同,对OA的定义也不同,OA厂商经常面临两难:客户需求千差万别且实时更新,基于代码的二次开发却很容易让成本超支。

2005年,为了低成本解决个性化需求,泛微开始陆续推出可配置化的引擎,2010年推出七大引擎为核心的可配置化系统后台,可以不用代码,完成个性化定制,单项目平均的代码二次开发率降低了90%。

此后,泛微又陆续推出共享化应用商店,构建了数字化运营平台,从市场、销售、合同、项目、采购、客服、档案以及人事、财务、信息、知识等支撑共享,帮助客户建立全程数字化的运营体系。2017年1月,泛微登陆A股,成为“OA第一股”。

“每天,泛微有超过6000名交付人员,通过这个平台为客户提供数字化应用的构建服务,泛微有将近一半的应用来自低代码平台构建的。”泛微专家表示,e-builder平台能力正式向泛微的代理商、伙伴和客户全面开放,将让更多产业链伙伴像积木一样,简单通过拖拽组合即可形成应用,让更多的人都可以成为数字化应用的构建者。

加速解锁业务创新

《IT时报》记者看到,泛微低代码平台e-builder支持无代码、低代码、全代码三种构建模式。

无代码完全用可视化 拖拉拽模式来构建应用,不懂代码的业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模块,搭建符合自己需求的轻量级数字化应用,表单类应用最为常见。低代码采用少量代码加可视化搭建模式,让客户实现复杂业务应用搭建。全代码模式则是利用在线开发工具e-code,帮助大型集团型组织技术人员可从底层给客户量身定制大型商业管理软件,节省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其中,完全无代码的构建模式,在需求变化快、移动性强的业务场景中非常“香”。

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某研究院为例,其对于煤矿与地质勘探的安全作业是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大量的应用都不复杂,但要求数据采集和填报及时和准确,而且非常强调移动化,例如一线劳工的员工情绪排查、随手拍的移动巡检、标记地点风险、隐患跟踪检查和反馈复核等等应用。

以前应用开发都由专业IT人员负责,业务部门参与度低,自然语言的业务需求转化成IT需求,实现难度大,从需求提出到开发完成时间长、见效慢。但现在非开发人员可以使用拖拉拽的功能即时构建前端应用程序,也可以智能化的通过EXCEL模板导入的模式,帮助中煤科工的一线班组实现业务移动化,可视化,实现人人可搭建,摆脱传统的开发模式。

由于将应用前置到数据产生的源头,从而使最了解运营挑战的业务人员随时随地创建功能原型并迭代应用,有利于加速解锁业务创新。

大模型正在全面赋能

2022年底,“ChatGPT”热让大语言模型成为全球万众瞩目的焦点。在 OpenAI 的定义中,未来 AI 生态包含底层大模型、中间层数据飞轮与各类上层应用,其中数据飞轮层起到与用户交互、获得数据并调用各类上层应用的作用。

OA很可能就是这层“数据飞轮”。东方证券一份研报认为,OA作为连接员工和企业中后台应用的门户,具备成为 B 端生态入口的潜力。未来,自然语言交互将代替逐级菜单的点击操作,OA会成为连接企业所有中后台应用、数据与内容等生态的入口。

从泛微e-builder现场体验来看,这样的场景正在逐步实现,基于大模型推出的小e智能办公助手,可以直接帮助用户,以自然语言输入需求并且直接构建应用。

比如,你可以和小e多轮对话,了解用户需求之后,平台便会自动生成表单,基于低代码和大模型,连最简单的拖拽动作都可能被省略。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大模型,平台可以解析用户输入的对话及上下文内容,自动生成e-builder 的基本框架及功能,目前已实现新建应用、新建表单、新建页面、新建流程、修改表格视图及页面等功能。

不过AIGC的出现,让原本便存在多元竞争的低代码市场存在更多变数。

相比于传统产品对功能、模型或预定义流程的封装,随着生成式AI融入产品,代码生成的竞争力逻辑会发生改变,优质的代码生成大模型将会发挥更大的技术效能,部分厂商有可能借此机会弯道超车,而且部分大模型厂商也有可能成为新的市场竞争者(甚至部分提供低/零代码服务的科技公司也有自研大模型产品),长期的发展之下,市场格局很有可能因此而发生改变。

《Market Insight:中国低代码/零代码市场发展洞察 ( 2023 )》显示,超过55%的投资过低/零代码项目的投资人表示,期望这些被投资的项目可以将生成式AI的能力融入产品,预计2024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AIGC应用出现。2027年,约70%~80%的用户将使用具备AIGC能力的低/零代码产品,未来3~5年,中国低/零代码市场将呈现“竞合共融”的格局,部分厂商能力将走向分化并在擅长的细分市场保持竞争优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14日 上午10:25
下一篇 2024年5月14日 上午10:3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