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领域,撰写标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这里的标书,实际上指的是基金课题的申请书,也就经验老到的申请人口中常说的“本子”。
科学问题的阐述往往是凝练简洁的,但是对于其背后的价值、意义以及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案设计,却需要更多的文字进行阐释和说明,因此,把标书俗称为“本子”这样的说法倒是有了几分不言而喻的意味。
”
“标书”的重要性
从本质上来说,标书可以说是科研工作者申请基金课题的自荐帖,以书面化的形式从多个维度综合反映出申请人的思维价值和科研能力,主观上的目的是让阅读标书的人能够在字里行间一窥究竟,清楚明了地展现拟研究课题的目标和价值。所以,keep in mind,标书不是为自己服务的,而是写给别人看的,这个“看”,指的既是阅读,也是评判。
我们常常强调,一份好的标书,一个好的故事,才有机会换来一个好的评审意见、顺利得到基金课题的经费支持。因此,我们不但要做一个专业的科研工作者,还需要当一名优秀的会讲故事的人
通常,医学标书可分为以下几大组成部分:
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为研究现状、参考文献);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
特色和创新点;
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
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不同级别基金课题,例如国家级、省级、地方,甚至有时候我们还会遇到一些由基金会或企业等社会成分所主导课题,它们在规模和经费支持上存在较大差别,但其申请标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是相似的。
今天,我们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医学标书中关键部分的撰写干货和经验分析,希望对申请基金的各位读者们有所帮助~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这一部分可以说是整个标书的核心。因为只有确定了关键问题,才能进一步确定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等。
对于科学问题的把握,对于许多申请人来说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痛点,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却凝结了整份标书精华、反映了整个研究的本质。
⏩ 首先,替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关键问题从何而来?
▌从标书写作逻辑来说,关键问题是与研究目标相互呼应的,关键问题是因,研究目标是果;关键问题是提出疑问,而研究目标则是解答方法。
▌从科学研究设计来说,关键问题指的应当是项目现存的待解决难点,或是尚未充分探究的障碍,意味着是研究过程中需要或可以解决的,并且在研究完成后可对其进行充分阐述。关键点解决了,虽然不代表课题全部完成,但能透视出课题顺利完成的前景。与此相应地,关键问题的解决直接指向随后的研究方案和可行性分析部分。
⏩ 从更深层次地去理解,这里的关键问题实际上蕴含两层意思,也就是既包括关键科学问题,也包括关键技术问题,在撰写时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
并且注意无论是对于哪一个方面,所提出的关键问题都需要新颖合理,新颖意味着问题要新,可以是新出现的问题,也可以是现有经典问题的新切入口;合理意味着符合客观实际,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进行科学研究,最好还能和临床基础、临床转化、临床应用联系起来,处处体现问题的迫切性、处处体现研究的重要性。
⏩ 另一方面,要注意把握“度”,问题要新、要实,而绝不能重,一旦言之过重,就容易显得假大空,引起评审专家的质疑甚至是反感,对此,需要在语言的表达上对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进行具体化、明确化以及凝练化处理,注意体现所解决问题的内容本质,以及可探究性和可解释性。
立项依据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立项依据才是标书的核心,这种说法同样是有道理的。
所谓立项依据实际上也是申请人选题意义的体现,经验丰富的评审专家只要纵观一览就能够看出申请人
是否完全了解一个领域的现状、是否一针见血地提出了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立项依据主要包含研究意义和国内研究现状两大部分内容。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是概述目前科学问题的研究状况,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并总结出还未解决的问题,从而为后续提出的科学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 在写作逻辑上,立项依据的撰写可以坚持这样一条原则:为后面提出科学问题和研究内容作铺垫。▌从内容上,立项依据需要突出三大基础:充分论述国内外现状并提出创新选题、展现已有研究基础但不照搬已发表论文内容、对于转换方向的研究需要有清晰明确的思路。
具体来说,一般的撰写模式应当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 概述课题所属研究领域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 分段论述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特别要辩证指出尚存在或未解决的问题,但切记不能夸大;
- 描述申请人的前期工作基础,并将自身工作与领域内问题联系起来;
- 言简意赅地说明该课题是要干什么、解决什么问题,重申其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 最后列出论述过程中所提及工作的参考文献,不宜过少也不宜太多,一般控制在10-30篇,并且最好能引用最新发表的研究(以表示标书撰写的态度和对领域研究的关注度)以及自己所发表的文献(强调自身工作基础)。
细节上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首次出现的关键专业术语,如疾病、治疗手段、表型和机制等,应当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
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
前面提到的两大部分内容,着重考验的是申请人的科研思维能力和提出创新研究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技能性锻炼和经验性积累而完善和提高的,反复斟酌具体内容和语言表达逻辑,可拓展区间较大。但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则是基于已有的客观事实来写,特别是“有”或“无”的情况以及相关可量化性指标,许多申请人对它也只敢望而却步。
然而,尽管不同评审专家在评判标书时都有一定的各自偏好,大家一般也都尽可能遵循研究方案创新性第一的原则,此后才是兼顾前期研究基础的考虑。一般选题好,方案有创新的至少是同意资助。
因此,只要我们能够自信地提出一个足够创新的科学问题且具有可行性的研究方案时,所谓的“文章硬指标”也不是什么让人过于纠结的难题了。
⏩ 具体地,该部分的撰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研究基础有所不足的申请人需要抓住重点信息多多着墨,而研究基础较好的申请人也需要通过一些技巧放大优势。
▌如果截至申请书提交的时候,自己的手头上还没有领域相关的文章发表,或者是文章分值较低,则可以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以预实验结果展现该课题的研究基础,另一方面准备设计相关文章的发表作为积累,对课题申请有一个长期规划。
▌如果之前已经发表了一篇与该课题密切相关的文章,可以选择性地摘录一些数据并加以说明,但不可过多花费笔墨进行叙述。
▌如果该课题涉及到需要在某个模型中进行实验或验证,但实验尚未正式开始,可以展示一些与该模型相关的图片或数据支持,以证明已经或正在建立该模型。如果项目已经接近完成,主要目的是争取资金支持,工作基础也只能展示部分数据,最多不可超过50%的预期工作量,必须预留一些需要后期投入资金且关键的实验。
✅预实验结果以要展示3-4个figures为宜,并给出图例和标注,用文字进行简单说明。
关于工作条件,应该如实地说明有哪些条件,包括人员和设备,并尽量提供充分的条件。如果实验室没有某些条件,可以提及本单位公共平台设备、借助其他单位平台或合作伙伴,总之,一定要能够解决标书中所需的技术问题。
在现在越来越卷的医学领域中,基金申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申请人本身具有扎实的科研功底外,还可能受到许多外界因素影响,结局变数不小。但事在人为,相信终有一天付出的努力终有回报,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今天关于医学标书撰写的干货和经验分享就到这里啦,感谢收藏学习~祝各位朋友好运高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