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制”党建究竟是个啥?让“休眠”的党员“发了芽”,让陌生的邻里乐开花

来源:河南日报网

“三三制”党建究竟是个啥?让“休眠”的党员“发了芽”,让陌生的邻里乐开花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何可 通讯员 魏少杰

近日,家住郑州市中原区莲湖街道阳光花苑社区的退休党员马新建,刚做完手术后行动不便,无法参加党组织生活,为此苦闷不已。莲湖街道党建“三三制”实行后,楼组党小组把每月组织生活会开到老马家,让他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老马感慨道:“‘三三制’让党员和党组织贴得更近了。”

为激发居民区党组织和党员活力,莲湖街道在居民区探索建立基层党建“三三制”模式。所谓“三三制”,就是在成熟的居民区,以楼组为单位,3名党员以上的建立党小组,不足3名的以相邻的楼组建立党小组。以楼群为单位,3个党小组以上的建立党支部,从而构建了社区党组织——楼群党支部——楼组党小组的三级组织体系,形成社区党组织委员联系党支部,党支部委员联系党小组,党小组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工作格局。

“三三制”有效激活了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凝聚了社区群众,夯实了和谐社会第一道防线。

目前,莲湖街道阳光花苑社区已建立了14个楼组党小组,250多名党员参加,占社区党员总数的89%,实现了党的组织在居民区全覆盖。过去搞活动,“千言万语”做动员,居民包括在职党员就是“千遍万遍呼不来”,现在是一呼百应,党组织的号召力明显增强;过去居民“老死不相往来”,现在见面“客气多啦”;正因为彼此不沟通,过去有了矛盾,找社区、上法庭,问题复杂了。现在有党组织在协调,矛盾不出楼道。与此同时,党员在楼道亮身份,无形之中约束,“自觉多了”。

莲湖街道党工委书记侯慧芳说:“‘三三制基层党建’探索了一条整合社区党建资源,激发党建工作活力的新机制,是党建工作‘实现全覆盖、增强凝聚力、促进组织化’目标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楼组党建’工作的开展,为和谐社区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党员:“休眠”的种子又发芽

“三三制”党建究竟是个啥?让“休眠”的党员“发了芽”,让陌生的邻里乐开花

莲湖街道阳光花苑社区有300余名党员,其中在职党员超过40%。在单位,共产党员都是骨干,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在楼组,党员都成了一粒粒种子,埋入广大居民群众中,无声无息。作为普通居民,他们也有喜怒哀乐、琐碎家事,不经意间,忽略了党员的身份。“楼组党建”的提出,就像一缕阳光、一汪清泉、一丝清新的空气,催醒了“休眠”中的种子。

党员感到了压力。过去居民不完全了解楼组里哪几个人是党员,“楼组党建”牌上墙亮了相以后,大家都知道谁是共产党员,哪个党员联系哪几户,一目了然。一位党员的停车位被别人的车占了,要放在以前,可能会吵上门去,现在他很理智地处理矛盾;阳光花苑社区一名年轻党员说,过去大家不知道我是党员,可以混同于老百姓,当党员身份亮出来以后,大家很惊讶地说,原来你也是党员!自己感到惭愧又有压力。从此,他像变了个人似的,进出碰到居民热情打招呼,谁家有困难请他帮助,他是随叫随到,大家说他像共产党员的样子。家住30号楼的王鑫,因为工作“三班倒”,作息时间与常人不同,入党8年了,邻居大多不知她是党员。楼组党小组成立后,她亮明了身份,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她说,现在下班回来始终感到有一根无形的绳牵着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尽己所能在8小时外为社区多做事。

党员在服务群众中提升了自己。在职党员王海平是10号楼组党小组长。刚开始让她当楼组党小组长时,她是顾虑重重,百般推脱。单位事情本来就多,家里读初中的儿子也要照顾,城市又不比农村,平时大家素无来往,开展工作不是很方便。但作为一名党员,当组织有了要求,布置了任务,干工作就没商量。她利用休息时间一家一家上门拉家常,摸情况,沟通感情,召开楼组党员会议,共议活动计划、活动主题,全体党员亮身份,提倡家庭互助,邻里互帮。随着一次次活动的开展,楼组的邻里关系越来越融洽,见面不招呼,各扫门前雪的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邻里互帮,万事不难”。楼组党员老师多,子女家教是楼组互助的特点,人人都从中受益。她深有感触,党员在“楼组党建”工作中受到了教育,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和责任,在关心别人当中体会到了别样的快乐。

组织:邻里互助蔚然成风

“三三制”党建究竟是个啥?让“休眠”的党员“发了芽”,让陌生的邻里乐开花

中国人一直讲:“远亲不如近邻。”但现代人私域意识强了,人情淡了,铁门一关,各家顾各家,“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成了典型的一种“都市病”。而今,楼组有了党小组,让陌生人熟悉起来。

党小组成了邻里新风的倡导者。阳光花苑社区9号楼有19户居民,6名党员。有机关干部、企业负责人,也有教师、医生、企业职工、私营业主、动迁农民。平时大家忙进忙出,同一屋檐下,谁家姓甚名谁、兴趣爱好、脾气性格,都不甚了解,漠不关心,是地地道道的“熟悉的陌生人”。开展“楼组党建”工作以来,党小组长召集楼组党员、居民到家里开会,居民互相介绍自己,共同商定“楼组党建”工作。每个党员亮出身份,公开联系电话,与各户家庭结对,互帮互助,建立了楼道园地,加强联系和沟通,家家户户之间有了密切的联系,楼组内的氛围变得温馨、亲切又和谐。

党小组成了公益事业的“挑头人”。阳光花苑社区30号楼的地下车库管理不规范,成了居民的废物堆放点,既影响了正常停车,又破坏了环境,成为小区卫生的“死角”。楼组党小组成立后,16名党员联合倡议,通知居民整治,使得原来一个脏乱差的地方变成楼组文明、整洁的“窗口”。小区其他楼组见状也纷纷效仿,乱堆物、乱停车的现象消除了。社区43名在职党员在各个楼组党小组的号召下,投入每周五的环境大扫除活动,带动20多名中小学生和50多名居民也踊跃参加。一位平时经常找社区干部“茬子”的居民也干得很起劲。他对社区干部说,“我重新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今后社区有什么事,不要忘记通知我。”

方法:抓住基层党建的“神经末梢”

“三三制”党建究竟是个啥?让“休眠”的党员“发了芽”,让陌生的邻里乐开花

“楼组党建”关键要有成效。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出发,充分尊重党员的意愿,发挥党员长处,使“楼组党建”既为党员所接受,又为群众所认同。

符合党员实际。阳光花苑社区党员中有副处级以上干部20多名,科级以上干部40多名,他们有着很强的组织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工作富有创意。但因为平时工作较忙,如果还像过去那样“摆摊”似的搞活动,动不动集中开会,他们很难接受。“楼组党建”,党建活动主要在楼组,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一种“党员心中有群众,群众有难找党员”的党群关系,举手之劳就能办到,从而消除了他们的顾虑,许多人都担任了党小组长。

符合居民实际。6号楼党小组成立后,挨家挨户走访,发现楼组居民中有不少教师,文化层次不低,于是6户党员家庭与另外6户非党员家庭一对一结成学习对子,把创建学习型楼组作为楼组党小组活动的内容。从此以后,每个家庭各自围绕“重家教、以德立家”、“学法律、以法护家”、“读好书、以文化兴家”等主题开展学习,订阅报刊杂志,购买书籍、电脑,每月进行一次党群学习心得交流,楼组学习蔚然成风。10号楼组里有一半家庭是三代同堂,党小组倡议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孩子”的评比,还为楼内90多岁的老人过生日,形成一种尊老、爱幼、勤学的氛围。

侯慧芳介绍说:“当前,社区逐步成为城市管理的重心,人民群众生活的家园,各类经济组织活动的舞台,成为新形势下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党在社区的工作对象和工作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有大量的党员活跃在社区,只要有效地组织起来,他们就能形成战斗力,就能为党工作,否则,是一串散失的珍珠。“楼组是社区党建的网络终端,把党组织的网络延伸到楼组,就等于抓住了党组织在社区的“神经末梢”。中国有很深厚的邻里文化传统,我们从邻里文化中挖掘“楼组党建”的生命力,完全可为今人所用。因为文化是一种持久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6月27日 下午2:55
下一篇 2024年6月27日 下午3: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