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乃彰 崔萌华 通讯员 戚丽丽
停车难,是寸土寸金的老城区固化的“城”长烦恼。业态涌入与老城复兴相伴而行,停车管理模式与停车场等基础配套设施也需同步更新。环翠楼街道地处威海市中心城区,医院、商超、市场、学校众多,17个城市社区均为老旧开放式社区,人口占辖区总人口的70.4%,配套设施老旧薄弱,公共资源紧张,停车难、行车难问题一度占12345政务服务热线20%以上,成为群众反映强烈、需求迫切的共性问题。
近年来,环翠楼街道立足实际,积极探索破解老旧居民小区停车难题,创新党建引领,推行“共建 共商 共管”的停车管理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
坚持问题导向 分类施策攻坚停车难虽是老城区的共性问题,但各社区的具体难处不尽相同。环翠楼街道秉承着“一居一策、一路一案”的思路,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挖掘空间资源,盘活存量资源,实现车位错时共享,鼓励居民参与管理,探索出了符合社区实际的个性化治理措施,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街道启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各社区联合交警部门,实地查勘,组织居民代表、商户代表、小区物业、停车管理公司召开联席会议,评估各自区域停车自治的利弊,按照“疏堵结合、管服并重”的治理思路,采取整片封闭管理、分区域封闭管理、单栋多栋楼半封闭管理等不同管理措施,开展停车综合治理。
整片封闭管理模式,街道选择位于市立医院南门人流、车流多,统一路小学等学校、商铺林立的西南村社区,街道采取内外结合、双管齐下的思路,在小区外部,统一路小学北门(市立医院南门),将和平路该路段的两车道改为三车道,将原有的小型停车场改为环形车道,家长接送孩子即停即走,又增加游园休闲区,既缓解了和平路上行车难、家长接送停车难的问题,也有效保障了孩子的安全。在小区内部,根据西南村社区居民楼较为集中,部分区间道以人行为主的特点,联合交警、派出所等多次实地蹲点查勘,确定了整区封闭的方案。随后,通过召开联席会议4场,居民代表议事会20余次,成立车辆管理小组,对全部车辆进行登记备案,在小区出入口安装人工遥控挡车杆,将原有158个停车位调整为218个。同时,创新实行“错时共享停车”,小区早8点至晚18点开放部分车位计时收费,既保障了小区居民停车,也缓解了周边停车难题,增加小区公共收益。
分区域封闭管理模式,则适合多条市政道路穿插其中的东北村、东南村和西北村社区。比如,东南村社区有民主巷、黎明巷、红光巷等5条市政道路穿插其中,无法实现整片封闭管理,街道就根据主干道的划分,将整个社区划分为了7个相对独立的楼区,通过分区域安装16个智能停车系统,实现分区域封闭自治管理,同时,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扩宽道路,小区停车位也由原来的184个增加到了289个,大大的缓解了社区停车难的问题。
街巷区域化、半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则通过综合施策解决了居民楼相对分散、区间道车流量大的海城社区、大桥社区的停车难题。比如,海城社区依山而建,辖区有海城巷、古山一巷、古山二巷等5条街巷,4条都是区间路,部分街巷车流量大,经常发生堵车、剐蹭等事故。社区通过封闭区间路的方式,在部分主要道路口增设2台智能停车杆,划设停车位150余个,规范停车管理秩序,同时实行车位自治、错时停车收费,有效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和区间道路行车、错车难问题。
单栋、多栋楼的半封闭自治管理模式,通过以楼宇为单位安装停车杆、居民自费自管,在南山社区、同德社区、大众社区等8个社区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我们在多个社区也安装了多处电动车充电桩,由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靶向整治停车难 规范管理提质效停车虽小,事关民生,从停车“一位难求”到“有位有序”,环翠楼街道巧用“新思路”化解“老难题”。
社群共建,打开群众“心门”。街道通过遍访,收集掌握社情民意,及时掌握群众基本诉求和小区停车难问题主要矛盾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展民主协商,将社区威信较高居民作为突破口,引导居民公开推选代表成立车辆管理小组,居民工作居民做,顺利打开工作局面。随后,街道通过召开社区党群民主议事会、车辆管理小组会议和入户走访征求意见,确定小区封闭管理方案和停车管理办法,广大居民纷纷主动参加车辆疏导劝解,停车变得规范有序。
多方共商,解决群众实际需求。组织规划、住建、交警、消防、行政审批、道路市政等部门参与前期方案论证,探讨评估停车位治理的可行性和合法性,就小区停车位改造思路、停车服务公司选择、收费标准、收益管理等形成初步协商意见,及时向居民反馈有关情况。
协同共管,推动“一居一策”精准落地。在方案通过后,街道探索“党建 ”治理模式,统筹物业、停车管理施工单位等力量,明确工作推进实施进度,及时做好居民群众及商户宣传沟通解释工作。成立停车自治管理小组,发动业委会、物业公司的力量,形成“居民维护、物业管理、社区监督”多方共治共管的新局面。
巧用社区“小基金” 畅通治理“微循环”环翠楼街道各社区创新错时共享停车,既缓解周边停车难题,也增加小区共享基金收益,如何分配和使用这笔钱,成为居民关注的焦点。
为确保资金的规范管理,各社区通过召开社区民主议事协商会议,研究拟定社区停车自治管理资金的管理办法,形成账务单独列账、独立核算、专人专管、定期公示工作机制,每季度对收入、支出方向、余额等进行公示,并保留账目明细及各项收支单据,接受居民监督。
公共收益来自大家,也要用于大家。通过规范的管理和使用流程,让社区收益真正变成老百姓实实在在看的见的实惠。在实践中,东北村社区,划出20多个车位对外出租,每户居民每年按照30元给予补贴物业费。目前,“共享基金”累积6万余元,主要用于停车设施日常维护等公共性支出、补充本小区公共维修资金、支持社区诚信建设等,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西南村社区,实施了一批群众关注度高、参与度大、获得感强的惠民工程,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社区落水管损坏的维修,就使用了维修共享基金,既解决了社区没有维修基金的困扰,又简化了流程,大大提升了居民的满意度。”西南村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田田介绍说。除此之外,西南村社区还吸纳了68名居民骨干成立“协商OK”管家团,如今在辖区治安巡逻、环境美化、文化活动、邻里互助等各个领域中都能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参与解决社区内大小难事362件。
西门外社区,委托物业对停车收益进行管理运营,全部用于公共区域维修,“非常感谢社区为居民所做的努力,停车收益用来补充维修资金,让小区公共区域的维修不再是难题,这样高效的工作作风我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居住在西门外社区的居民说道。
让群众出行更通畅、停车更便捷是落实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方式,环翠楼街道因地制宜在辖区14个社区持续推进错时共享停车。截至目前,原有停车位1429个,现增设700余个。12345热线关于停车问题的投诉量也由去年的20%下降到不足10%。“停车管理模式的改革是街道‘实敢当’工作精神走深走实的有力举措,街道也将继续打破壁垒、创新实干,尽力化解有限城市空间与停车需求间的矛盾,提升辖区居民的满足度、幸福感。”环翠楼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环翠楼街道还将继续发挥党建“向心力”,结合联合国企自办物业、增加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等多种方式惠民利民,增加社区公共收益,让社区“小生态”实现自治“微循环”、发挥民生“大能量”,环翠楼街道一直在路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