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之基有意义重大。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末端延伸,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稳步推进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转型升级中的核心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在引领发展中形成“群雁高飞头雁领”的生动格局,实现党建与各项工作的互促共进、良性互动。
一、案例背景
深圳市大鹏新区消防救援大队共1个党委、2个党支部和3个党小组,现有党员37名,其中流动党员21名。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提高流动党员的综合履职能力,大鹏大队把水头沙小型消防站作为试点单位,从提升党建核心队伍能力入手,“针对不同群体、确定不同主题、采用不同形体、塑造共同整体”实抓巧抓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焕发出崭新的动力。
二、主要做法
(一)以思想融合为本,放大政治教育“辐射效应”。实施流动党员素质提升计划,建立每年必读1本党建书籍、选读2本党章读本、完成3课时网络学习的“1 2 3”学习模式。改变“背书式”讲课 “导游式”讲解的刻板做法,创造情境让队员开展行动与反思,以环境和感观刺激使学员进入角色,激发情感共鸣。以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为中枢,以“单节课不超过40分钟,互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为模式开展现场互动式教学,来自水头沙社区、水头沙党小组的党员轮流担任“微讲堂主讲人”,进一步打响“全员微讲堂”思政课程。由支部“摆擂”,以党小组为单位,采取自评测评、互评点评、对标检查、成效公开等办法,每年组织一次党建知识比武活动,以比思想觉悟、比措施落实、比工作实绩、比特色亮点等为内容进行台上比武、互评打分。将到“辖区红色阵地”开展红色宣讲、红色演出、红色服务等融入支部主题党日,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如实记录具体项目,围绕参观一次红色基地、聆听一场红色故事、重温一次党史教育、朗诵一篇红色诗词、歌唱一首红色歌曲等环节,制定“‘重温辖区红色阵地’党性教育流程”,有效保证“自选项目”彰显特色。
(二)以需求融合为基,打造特色机制“新兴地带”。推行“党小组重点工作清单”,建立“红黄牌”制度,根据工作的重要程度和性质,把工作分为“重点项、基础项、创新项、自主项”4个等级,保证政治责任的有效落实。根据人员思想问题的影响程度,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红、黄、蓝(分别对应高、中、低风险等级)“三色”评估管理制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建立激励关怀机制,加大后备人才培育培养力度,把递交入党申请书作为重要台阶,着重从表现优秀的团员中选拔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纳入党员发展计划,实行优秀团员协助参与党务管理,在工作实践中丰富阅历,在管理中发现培养人才,激发消防救援人员进取意识。坚持尊重党员意愿、方便组织管理等原则,开展流动党员集中排查登记工作,查找出“隐形党员”,全面准确掌握流动党员基础信息。建立党员“一人一卡”基础档案,将每位党员的基础信息整合,了解参与学习的情况,党员间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三)以共建根基为要,激发党员争做“公益先锋”。运用“先锋讲台”平台,开展“与郑海周同志同行”主题活动,组织全体党员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思想学习上、岗位建功上、奉献行动上同行。每期“先锋讲台”结合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当下时事热点和工作实际备好教案内容,强化“先锋讲台”教案内容的高度、深度与广度。坚持“一方隶属,多方管理”要求,对流动党员实行灵活多样方式进行管理,党员可以选择在各党支部参加活动,也可选择参加所在社区党组织活动,形成党建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的党建工作新局面。构建内外协同、左右互动的党建新格局,鼓励流动党员就近参加所在社区志愿服务队,推动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为社区群众服务,激发党员对志愿服务的情感认同和行动自觉,努力推动形成“党员乐参与、人人做公益”的新风尚。
三、实际成效
(一)活动形式增添了新活力。坚持把党性观念、主体地位、能力素质三项教育作为党员解放思想、提升素质的首要之举,坚持把“固定党日” “主题党日” “三会一课”有机融合起来,进一步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促进党员学习教育规范化。通过到辖区党性教育基地开展活动,有力推动教育模式由封闭向开放转型,进一步增强党性教育的吸引力,不断推动党性教育更自主、开放、互动,使党组织更有活力、党员更有动力,从源头上打破了党建“体内循环”“各自循环”的局限性,成为统筹资源力量、集聚合力抓党建的生动实践。
(二)目标任务实现了新提升。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提出不同的目标任务,通过社区联动、系统共享等机制,进一步优化教育模式,整合优质资源,使政治教育覆盖到每名党员,提升队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贴近实际、因人施策,实现教育全覆盖。
(三)为民服务得到了新提高。坚持紧贴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开展活动,认真收集服务需求,零距离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面对面听取群众的所思所想,并建立群众需求台账,切实把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四、工作启示
(一)党建工作要以积极探索创新为主线。突破传统组织模式设置的单一性、封闭性和传统党建模式中党组织运行相对独立的状况,坚持传统和现代、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积极探索“互联网 党建”模式,扩大党建工作的触角和领域,用新的理念去开拓党建工作的新局面,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
(二)党建工作要以新型共建模式为基石。以“党建 社区”机制建立为契机,积极适应共建共享要求,加快完善党员共管、资源共享、事务共商的工作机制,推动与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学校等党组织长期开展阵地共享,探索“一方所有、多方管理、各方使用”模式,提高基本阵地使用效益。
(三)党建工作要以提升组织能力为重点。必须把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作为首要任务,突破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盲区死角”的瓶颈,着力健全组织、优化组织、理顺关系,做到党员发展到哪里,党的教育就跟进到哪里,党的阵地就拓展到哪里,促进形成全面覆盖、协同配合、运转有序的党员管理工作格局,帮助流动党员找到对党组织的归属感。
(深圳侨报记者 张丽 通讯员 吴昆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