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评价的类型 工作流程与要点
一、绩效评价的概念
绩效评价(performance appraising),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及评价指标,对一个组织或其下属部门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为实现这一绩效目标所投入资源及执行过程进行的综合性评价。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绩”是指资金的产出,具备数量、质量、时效和成本四个方面的特征;“效”是指资金的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服务对象满意度等。
二、当前绩效评价的主要类型
(一)从全方位的角度分,主要有三类:
1、政府预算绩效评价。重点考量决策和财政资金分配情况。《预算法》、国发(2014)45号文、国办发(2021)5号文、财预(2013)53号文是其主要评价依据。
2、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重点考量履职和资金使用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目标、部门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部门“三定”方案是其主要评价依据。
3、政策、项目绩效评价。重点考量产出、效益情况。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其主要评价依据。
各类绩效评价由于类型不同、评价目标、内容、方法、标准等也不尽相同。
(二)从全过程的角度分,有事前绩效评价、事中绩效评价、事后绩效评价三类。
(三)从全覆盖的角度分,主要是财政政策绩效评价、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两类。
三、绩效评价工作的基本流程
1、做好事前准备。
2、研究制订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3、开展现场调查。
4、整理相关资料、数据并进行分析。
5、形成初步结论。
6、与委托方、被评价单位交换意见。
7、综合交换意见进一步完善评价结论。
8、撰写绩效评价报告,并提交正式文本。
四、绩效评价工作的要点
(一)事前准备阶段要把握:
1、要充分与委托方、被评价单位、利益相关者进行前期沟通。在参与进行评价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在评价全过程、各环节与委托方充分沟通,了解委托方实施评价的目的、需求、最终结果的运用,并向委托方提出提供全程协调服务的具体要求,以便做好评价工作。其次,要与资金使用单位各层级人员充分沟通,了解相关情况;再次,要与受益方进行充分沟通。这是发现有关问题、细化评价指标的重要途径。
2、要根据评价需要列出收集资料的清单。
3、建构逻辑模型,找出评价对象“绩”与“效”的逻辑关系。
4、根据前述情况,制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要把握精准,不能泛指标化。
5、选定专家组成员。
(二)制订工作方案要把握:
1、工作方案的内容包括评价目的、评价依据、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标准、评价指标、组织实施步骤等。
2、制订工作方案时要充分征求专家组的意见,进行预审。
(三)现场调查要把握:
1、制订现场调查工作方案,合理进行人员分工。
2、设计好调查问卷。
3、指定专人收集现场调查材料,分类整理。
(四)交换意见要把握:要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出发听取意见,不能被随意左右,失出原则性。
(五)评价报告的撰写要把握:
1、报告的主体内容分为三大部分:概要、报告正文、附件。包括基本情况、组织实施情况、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方法、绩效的实现程度、总体评价结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改进建议等。
2、要突出亮点,提炼创新之处。
3、要注意内在逻辑关系,保持内容完整、客观公正、规范严谨、分析深入,开出的“药方”有效。
4、各类评价报告的侧重点不同.
(1)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其事前绩效评价报告应主要围绕项目事前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匹配性这条线来撰写;事中运行监控评价报告应主要围绕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这条线来撰写;事后评价报告应主要围绕项目产出、效果和目标实现情况这条线来撰写。
(2)政策绩效评价报告:事前绩效评估报告应围绕公共政策决策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这条线来撰写;事中绩效运行监控评价报告应围绕公共政策目标实现程度和方向把控这条线来撰写;事后绩效评价报告应围绕公共政策效果和目标实现情况这条线来撰写。
(3)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要抓住在科学分类,部门特征、职能职责等要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关注职能职责履行与预算安排是否科学匹配,职能职责履行与部门支出绩效目标实现是否关联等问题这条线来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