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金霞
集控运行中心
白银风电刘雪松创新工作室
酒泉项目员工
青海贝壳梁风电项目
甘肃敦煌光伏项目
昆仑山下,追风逐日;荒漠戈壁,风光无限。寒风料峭的荒漠戈壁上,矗立的风机似白色哨兵,挺拔壮观;光伏发电板像蓝色海洋,熠熠生辉,一群充满朝气活力的年轻人在这里为美丽中国奉献清洁能源,为助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艰苦创业、百折不挠中闯荡走来的这群活力四射、朝气蓬勃的队伍是国投集团第一个新能源公司——国投白银风电有限公司的职工。十三年来,正是他们的任劳任怨、艰辛付出,成就了今天的国投白银风电。
迎风起舞,向光而行。自2007年成立以来,国投白银风电经历了创业、发展、低谷、奋起、奉献、涅槃的螺旋式奋进发展历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嬗变。特别是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新疆区域项目的剥离独立,公司全体职工更是不忘初心、迎难而上,在二次创业的道路上高唱大风歌。
2020年9月4日,国投白银风电酒泉400MW风电项目获得甘肃省酒泉市能源局核准,项目推进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成为国投第一个平价风电项目。截至2020年底,宁夏中宁、青海切吉、天津宁河三个新建风电项目陆续投产发电,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风劲光足正当时,荒漠戈壁竞风流。从青藏高原到河西走廊,从塞外江南到渤海之滨,国投白银风电已构建起了风、光互补、集成优化的清洁能源体系,用一个个风电光伏项目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扛起新能源企业的生态责任,让人民群众共享新能源发展成果,在为国奉献清洁能源的大道上铿锵前行。
荒滩上的风光之路
海拔3000米,贝壳梁,青藏高原腹地。
蔚蓝的天空下,广袤的荒漠上,一座座标有“国投风电”字样标识的风机迎风劲舞,成为荒漠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贝壳梁因见证青藏高原的地质变迁而闻名于世,让游客蜂拥而至。在这里,国投白银风电有限公司更是将肆虐的狂风转化为清洁电能而造福千家万户。“我们是第一家在这里建风电厂的公司,也是公司海拔最高的风电厂。”在高原坚守10年,见证这一项目建设运行的国投白银风电有限公司贝壳梁风电项目副总经理陶晶说,在国投白银风电的带动下,如今贝壳梁上风车成林,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企业在这里唱起了大风歌。
这只是国投白银风电发展风电产业的一个缩影。在国家启动风电产业的大环境下,2007年7月,作为国投电力全资子公司的国投白银风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银风电”)正式成立,拉开了国家开发投资集团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大幕。
2008年2月,投资4.65亿元开工建设的甘肃捡财塘风电一期4.5万千瓦项目在白银市平川区开工。2009年9月全国首个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国投敦煌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投产。由此开始,白银风电抢抓国家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战略机遇,面对新能源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白银风电在西部抢滩布局,在戈壁高原追风逐日,多点开花构建起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路线图。
“青海的风电光伏项目自筹建伊始即致于安全、可靠、高效的开发利用高海拔区域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条件优越的海西州建成和储备了一批高原风电光伏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投白银风电贝壳梁风电项目总经理吴跃宏说。
新能源产业是朝阳产业,发展空间很大,发展前景广阔,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此后,以甘肃为起点,白银风电的风光项目建设在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多个省区持续推进。截至2016年底,白银风电总装机达到了70万千瓦。
随着风电光伏产业大跃进式的发展,整个行业装机容量在短短五年出现激增,2014年开始,随着新能源弃风限电幅度的增大和建设红线政策的出台,国投白银风电遭遇经营和扩张的低谷,公司亏损逐年加剧。前期兴旺时员工队伍不稳定,内部管理跟不上等各种问题和矛盾开始集中暴露出来,企业发展一度受阻,甚至出现生存问题。
面对行业的整体低迷,国投白银风电的发展出路又在哪里,该何去何从呢?
从亏损到高质量“加速跑”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要在发展中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
面对持续数年的严重亏损,部分干部职工对继续发展新能源信心开始动摇。2017年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在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响亮的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新能源发展之路,围绕创新发展大做文章,通过发展解决问题走出困境,要在提质增效上下足功夫,通过完善内部体系机制,打造智慧化新能源创新管理工具,为管理赋能,为经营提效。
智慧化新能源企业怎么建?创新发展“创”在哪里,“新”在哪里?提质增效“提质”提什么,“增效”怎么增?
针对这一系列的发展难题,白银风电新一届领导班子首先从优化布局、增加规模上入手,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从2017年开始,在新疆、青海、宁夏、天津等弃风限电影响较小的省份大力推进新能源项目开发和建设工作。使新疆的装机规模从2016年的15万千瓦增长到了2019年的89万千瓦,将新疆打造成为公司新的盈利源泉。加上同期在甘肃、宁夏、青海、天津建设项目,公司装机规模在短短三年中获得跨越式发展,到2019年底达到165万千瓦。
在拓展这些省份项目的同时,国投白银风电还在陕西、山西、内蒙古、湖北、江苏以及东北地区四面出击,积极寻觅新项目资源,为国投电力在这些地方发展新能源项目探路。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白银风电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陕西、天津六省区陆续开发了多个独立公司建制的新能源项目,均由国投电力委托白银风电管理。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底,国投白银风电公司管理新能源项目公司14个,新能源项目19个,遍及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天津和陕西等地,公司管控装机规模达180万千瓦,储备资源超350万千瓦,资产总额108亿元。形成东抵渤海湾、西至吐鲁番的产业布局。
随着产业布局的不断拓展,公司在内控管理上也迈出了新步伐,实现了从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和提升。针对项目跨省多,位于戈壁、荒漠或高原地区,点多面广,布局分散,依靠电话遥控粗放型管理难的实际,从2017年以来公司创新管理思路,发挥“互联网 ”的优势,在智慧化新能源企业建设上持续发力,通过远程集控运行中心、“国投新能源移动管控APP”和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物资共享平台等信息化建设,解决了公司长期以来存在的内部管理难的问题。“我们是国内首家实现对新能源电站跨省区远程集中监视和控制的企业,标志着企业的运行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长期参与集控运行中心建设的国投白银风电集控中心副经理郭兴娟说,这一系统减少了人力成本,提升了管理效能,改善了工作环境。
现在,在位于兰州新区的集控中心的大屏上,显示着国投白银风电有限公司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各风电光伏电厂的实时生产画面,在中心就可以对千里之外的各厂区设备进行监视和操作、远程调试、数据采集、应急指挥与事故处理。国投白银风电集控中心经理杨保平坦言:“中心实现了风电场生产运维和安全的集中管理,减轻了现场职工的负担,为白银风电各项目电力生产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智能管控工具。通过发挥大数据分析功能对设备隐患和故障及时分析,可以让运维人员提早处置,提高发电的效能。”
自2018年以来,每天早上,国投白银风电都会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召开晨会,通过晨会安排部署工作,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这一系统被公司称为“比邻”视频会议系统,取名来自于“天涯若比邻”这句诗。“2017年底我们在公司和每个项目部署通用视频会议设备的同时,打破单一终端限制,研发建设了这个包括手机、电脑等多终端自由接入的新能源可视化管理平台,各项目人员可随时随地通过平台异地开展视频协同,打破以往项目间交流少,职能部门对项目管理时效性差,沟通大多靠电话的传统,实现了对项目的及时有效管控及工作交流的高效化、实时化,提升了工作效率。” 国投白银风电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信息主管邹欣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设智慧化新能源企业上,公司开发的“国投新能源移动管控APP”使公司员工办公可以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方便地处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公司领导和管理部门也能随时随地对公司及下属各项目的人员、生产运行和经营工作情况进行监督管控,实现了生产、经营业务流程规范化、科学化,保障下属各项目工作的安全和质量,提高了项目资源及设备设施的管控能力,为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提质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公司还通过开展区块链技术的探索与应用,研发了物资共享平台。这一平台充分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建设智能仓储及共享平台,实现了仓库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及标准化,有效解决了国投白银风电管理项目点多面广、库房众多、信息孤岛、紧急物资采购周期长、借用风险等物资管理问题。随着发展需要,国投白银风电还将通过该平台引入各生产企业、制造商、服务商、物流、保险、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者,构建跨行业、跨边界物资交易及共享生态圈,实现共享共赢。基于此,这一项目荣获“2019年工业互联网应用与实践之创新应用奖”。
“今年疫情期间,公司这三年来建设起来的各智慧化管理平台发挥了巨大作用,显示出无比的优势。分布在各省市的发电项目生产24小时有序运转,员工居家办公防疫工作两不误,公司在积极抗击疫情的同时生产经营工作高效开展。”毋庸置疑,公司创造性解决了国投新能源项目点多面广全国分布造成的管控难题,实现了公司的高效运营,构建起了公司形散神不散的内控管理体系,为公司新能源电力产业发展提供了智慧力量。
自2017年以来,外拓项目内抓管控,国投白银风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精心培育践行“志行”企业文化,职工队伍凝心聚力、志行合一,在扭转亏损局面后,效益开始加速跑,连年翻番, 2019年公司利润突破1.5亿元大关,全体白银风电人向着更高更强的目标阔步前进。
背水一战下的二次创业
就在国投白银风电蒸蒸日上、如火如荼发展的关键时刻,2020年5月起,国投电力从国投新能源的整体发展和新疆区域后续发展考虑,将新疆区域项目由白银风电公司划分出去独立管理运营。这次调整对白银风电公司意味着近几年开发建设的优质资产几乎被全部划出,加之今年疫情和新能源抢装潮的叠加影响,公司经营和发展将又一次陷入巨大困境。
为了新能源发展的大局,国投白银风电人勇于担当牺牲,无怨无悔,在疫情管控的3、4月份积极稳妥地完成了新疆区域各项目管理的移交工作。新疆区域项目剥离后,国投白银风电管理新能源项目公司11个,遍及甘肃、青海、宁夏、天津和陕西等地。管控装机81万千瓦,资产总额为42亿元。与划分前相比,管控装机减少了约90万千瓦,资产总额减少了65亿元,公司2020年的利润将由预期盈利超2.5亿元陷入较大亏损。
针对经营发展新出现的困局和危机,国投白银风电公司又一次面临新的挑战和道路的选择。公司领导班子勇挑重担,提出了二次创业,再造白银风电的设想。在危机中寻先机,围绕国家绿色发展政策的调整,提出“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公司在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战略,从提质增效、降本增效、发展增效、创新增效、文化增效、党建增效六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深挖已有发电项目潜力,增收节支,减亏扭亏。另一方面,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气力抓好三个基建项目,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新的利润增长点。为来年的盈利铺平道路。第三,迅速开发新的项目和资源,为公司“十四五”重铸辉煌做好充足准备。
“截至2020年底,公司在青海、宁夏、天津的三个基建项目全部按期建成投产。”国投白银风电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王晓明说,这是在面对疫情和风电“抢装潮”和送出线路协调等重重困难下完成的。受国家政策调整影响,今年风电行业的“抢装潮”带来的是上游原材料价格飞涨和风机供应保障困难,厂家毁约、风电基建事故频发等不利因素。针对此,国投白银风电是迎难而上,保安全抓质量控工期创国优高效地完成了三个基建项目建设任务。
宁夏中宁风电项目是国投电力首个采用总承包 委托运维方式的新能源项目。建设期间,一天内完成了全部24台风机的并网工作,创造了公司项目启动并网的新纪录,为公司后续基建项目的建设投产积累了宝贵经验,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和造价管理水平。这也是公司在面临新局面新时期首个投产项目,为公司注入了新的生产动力,对公司发展和年度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面对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白银风电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企业的“志行”文化贯穿在每一项工作中,通过抓党建凝聚共识、统一认识,解决了新疆区域剥离出去后职工出现的思想和情绪上的波动问题。“公司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文化支撑、班组建设为抓手的三建合一的优势,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确保了公司运维生产和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国投白银风电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经理徐景贤说。
围绕公司“不断做强存量、择优补充增量”的发展思路,白银风电在甘肃限制发展风电产业由红色转为橙色后,公司积极与当地政府对接,取得了酒泉4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核准。国投白银风电有限公司业务发展部副经理耿玮璘介绍,新获批的酒泉40万千瓦风电项目盈利能力较强,满足国投电力投资收益率要求,抵抗风险能力较好。同时,由于平价项目无补贴,该项目可避免补贴退坡带来的各种风险,减少融资成本,保证现金流。除此之外,公司积极开拓市场,与敦煌、玉门签署开发协议,储备资源达到400万千瓦。在市场营销上,积极与用户洽谈保量保价,为公司发电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次创业开新篇。国投白银风电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基于此,国投白银风电将按照“强党建、铸文化、保安全、严管理、新理念、高质量”十八字方针,以“志行”企业文化创建为平台,以智慧化新能源建设为举措,以管理对标为方向,以“16工程”为着力点,通过“四大体系”约束激励,扎实推动公司各个领域的发展。“公司的‘四大体系’让管理更为精准精细,真正发挥了预算管理的刚性,让考核发挥了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实现了预算、目标、绩效、对标的有机统一,达到了效果,促进了公司的生产发展。”国投白银风电有限公司计划经营部副经理朱丹丹说。
九万里风鹏正举,新征程阳光正好。国投白银风电有限公司将进一步创新能源方式,在创造利润中生产清洁能源,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砥砺前行,递交一份美丽中国建设的优秀答卷,探索出一条“追风逐日”高质量发展的“风光”之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