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工作思考(互联网领域党组织建设工作)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与某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现代信息技术依旧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阶段,互联网与党的组织工作的融合更是需要不断探索与完善。当前党的组织工作在运用互联网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寻求“互联网 组织工作”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互联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与支持下,近年来各地组织部门在运用互联网技术推进组织建设工作方面基本都进行了有益尝试,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处于探索阶段的“互联网 组织工作”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范化建设不足

当前,部分省份的组织工作依旧处于“互联网 ”的适应性阶段,缺乏顶层设计与整体发展规划,规范化建设不足。一方面,部分基层组织部门自行开发信息组织系统,缺乏必要的资源整合和统一的网络建设与管理标准,“各管各网”的问题依旧存在。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组织部门的网络信息平台共享性有限,大量数据和信息的交流仅仅局限在管理者和用户之间,而在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管理职能之间却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连通与共享。总之,“各自为政”的网络平台建设为覆盖全面、资源共享的基础数据信息库建设的阻碍,造成组织工作信息碎片化,资源整合难度大,很难提高工作效率。

(二)“互联网 ”思维意识有待提高

伴随着“互联网 ”的快速应用,互联网正由作为一种工具的发展阶段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和基本方法的发展阶段迈进,对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党务政务等的影响将更加深刻。部分组织部门并未完全适应“互联网 ”的发展方向,在思想认识、专业准备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首先,当前部分组织部门领导干部对互联网在党务工作中的应用依旧认识不足。认为互联网是经济建设的有效工具,但是与党务工作关系不大,组织工作还是要“面对面”开展更有成效,危机意识不足,应用互联网的动力不够,使得组织工作网络化建设程度不高。其次,部分组织部门领导干部和党员年纪偏大,接受新鲜事物能力不强,对运用互联网开展工作存在畏难心理,消极对待互联网技术,不愿意运用互联网开展工作。最后,当前部分基层组织部门对现有组工干部的专业培训不足,受单位编制、重视程度限制,专业人才引进不够,互联网在组织工作中的作用发挥有限。

(三)信息化平台延伸度不够

信息化平台在组织工作中的应用受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倾斜度以及领导干部思想认识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互联网在组织工作中的应用基本局限在县级及以上的单位,乡镇级及以下单位互联网应用程度较低。人力、物力资源有限,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年轻党员不足,党员年龄偏大,接受互联网等新事物能力不足,对电脑,智能手机等的操作不熟悉;同时广大农村地区受经济实力限制,网络基础设施贫乏,网络应用相对滞后,现有的网络平台也是因为故障、老化等问题投入使用的难度大。同时,当前信息化平台建设较为单一。当前组织工作信息化平台最为广泛的应用依旧是组工网站等传统的党建信息化平台,微信、APP等移动互联网新渠道的应用依旧较为落后,还具有很大的发展应用空间。

(四)基础数据库建设缓慢

建设基础数据库是组织工作的基本内容。传统组织工作没有开展数字化工作,干部档案、干部考核、干部推荐、干部监督以及党员基础信息管理等工作主要还是靠手工操作,工作程序繁琐,工作效率不高。随着互联网的应用,部分基层组织部门开始对相关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限,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基础数据库的涵盖面较窄,没有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基本局限在本单位内部,没有形成共享共用、互通互联的数据库。

(五)专业人才不足

党的组织部门是对数据信息与工作效率要求高、敏感度强的部门,“互联网 ”成为国家战略之后,为提高组织工作效率、整合基础信息资源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工具。但目前在发展信息化的过程中,部分组织部门忽视对相关人才的供需、总量、结构等的总体规划,导致懂组织工作的不懂互联网、懂互联网的不懂组织工作。面对互联网在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中广泛应用并不断取得显著成效的情况下,组织工作的开展需要一批既熟悉组织工作又懂互联网的人,带领广大组工干部投入到信息化建设的新阶段,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与方式,不断提高运用互联网开展工作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六) 信息安全保障不完善

受规范化与系统性建设不足的限制,组织工作的信息安全保障问题不容忽视。组织工作中的部分内容需要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的保密,但目前部分基层互联网的应用于安全保障水平有限,数据丢失、泄密等安全问题使得部分组织部门对互联网的应用望而却步。特别是“大组工网”信息传输管理的稳定性有限,使人们既为在信息化时代工作中信息不足困惑,也时常出现信息安全传输的困境。因为组织系统确实存在信息管理、信息安全等薄弱环节,安全保障技术系统还需进一步完善,这进一步加重了实际工作者对重要组织信息安全的担忧。

二、加快推进“互联网 组织工作”的建议

面对“互联网 ”行动计划的新机遇,组织部门必须及时转变观念,实现规范化建设,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真正将组织工作融入到“互联网 ”的浪潮中去,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为组织部门真正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顶层设计,实现规范化建设

加强“互联网 组织工作”的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建设覆盖全省甚至全国的网络组工信息平台,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保证工作效率与质量。

组工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要积极借鉴各个地区正在探索的并且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提升。比如深圳南山智慧党建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信息化平台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两大平台,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就已经发挥重要的作用,这就可以为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提供很好的借鉴。同时,各地基层组工信息化平台建设要具有自身的特色。根据本地区发展实际与区域特色,开发设计具有本地区实际需要的模块,在统一配置技术架构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重视网络基础设施的维护,充分运用在线诊断、远程操控等方法保障网络正常运营,减轻基层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为在全国搭建“互联网 组织工作”统一信息化平台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二)加快基础数据库建设

按照组织工作的实际需要,完善组织工作基础数据库,如干部档案、干部岗位业绩考核基本信息、党员基本信息、优秀后备人才信息等基础数据库等,挖潜信息化平台中信息和数据的价值,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为各项组织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实现对组织工作特别是重要岗位干部业绩的精准研判。探索研发干部信息大数据系统,建立不同类别预测指数,如创新性指数、学习性指数、廉政指数、群众认可指数等,综合各项指数,优化配置干部资源,用科学可靠的信息积累为干部选拔使用提供支撑。结合“互联网 ”系统特有的支持能力,有效整合现有的大组工网、党建信息平台资源、远程教育培训平台资源、视频会议系统以及各地试点创新的平台资源,利用更加开放的高水平的“互联网 ”平台,对已有信息技术系统进行改造提升,无缝对接人社部门、财政部门等数据资源,实现在新平台上的互联互通,尽量降低开发成本和正常使用的成本。

(三)创新组织工作新平台

首先,党建信息化平台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迎合党建发展新方向,进一步明确定位,完善功能。比如,完善党务管理功能,健全党组织关系网上转接、党费管理、流动党员管理、党员活动登记、三会一课、党员发展、考核评比等管理平台,保证党员过上有组织的网上组织生活;建设信息公开与网络监督平台,通过及时的党务公开,将干部任免、奖惩情况进行及时公开,保证党员群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提高选拔任命干部的公开性与透明性。其次,充分利用移动新媒体渠道,创新工作新平台。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应用体验的持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更加明显。“互联网 组织工作”的开展必须顺应新形势依托快速普及的智能手机,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APP等新媒体渠道开展干部绩效评估、党内政治生活、人才管理、流动党员管理等组织工作,实现组织工作由“单边灌输”向“互联网 ”时代互联互通转变。

(四)加强专业技术培训

首先,在全面推进“互联网 组织工作”过程中,应及时对基层工作人员、技术人员等进行计算机业务培训,尽快让他们熟悉互联网技术。其次,还要重视对各级组工领导干部进行互联网知识的教育与理念培训,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支持“互联网 ”在组织工作中的应用推广。再次,要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 ”高端技术与装备的筹划应用能力建设,及时在基层开展相关业务知识和能力培训,丰富组工干部“互联网 ”的知识储备,提高组工干部运用“互联网 ”推动组织工作的能力。

组工系统管理着最重要的干部资源、人才资源和党员信息资源,对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组织工作更应该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为组织工作真正实现与互联网时代的融合提供技术支持,为广大组工干部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总之,加快“互联网 组织工作”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凝聚力的必然选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9月21日 下午2:57
下一篇 2023年9月21日 下午3: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