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南镇水美村“红色村”建设经验在全省现场会作书面介绍;城东镇玉水村获评全省首个“广东厨师之乡”;在锦绣国际家居博览中心成立梅州首个商圈市场党组织;在全省率先编印下发乡镇党校正式教程;在全省率先制定有关实施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全面提升组织力的意见……
一连串的亮点背后,是梅县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组织力提升为重点,以党建引领改革发展为目标,扭紧机制创新、基础保障、队伍建设三大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所取得的实效。“如今,村党支部的干部不仅年轻、文化程度高,而且有干劲、有冲劲。乡村振兴的重任交给他们,我们心里很踏实。”今年67岁的丙村镇芦陵村老党员叶伟铣对笔者说。
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在抓实基层党建这道考题上,梅县区正不断探索,努力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梅县·客都明珠”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创新机制▶▶
整合各方资源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春日上午,沿着全新铺设的柏油村道驶入首个“广东厨师之乡”——梅县区城东镇玉水村,村址门口“支部 协会 群众得实惠”几个大字格外显眼。再往里走,数十名身穿白色厨师服、头戴厨师帽的学徒正在广场中央进行厨艺培训。
去年12月,乘着乡村振兴战略和“粤菜师傅工程”的政策东风,梅县区委组织部牵头在玉水村全面启动了“客家菜师傅工程·十个一系列活动”,成立了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和玉水厨乡烹饪协会,并探索打造集农家乐、民宿和种养基地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为该村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考虑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整合各方资源、激发内生动力,将玉水厨乡等品牌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让群众得实惠,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在此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的,正是我们区、镇、村三级党组织。”梅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瑞金说,梅县区以技能脱贫、乡土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坚持区级主导、镇级落实、村级实施,以党建为引领,培养厨师人才,发展绿色种养和乡村旅游产业,提升村级人居环境,培育客家淳朴文明乡风,打造一个培训的基地、展示的窗口、交流的平台,建设真正惠及普通群众的宜居宜业宜游富美玉水厨乡,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实践证明,正是因为这种直插村级、普惠基层的模式,充分激发了厨师群体和基层群众的热情。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整合了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使得遍布全国27个省份的260多名玉水厨师纷纷回乡支持建设、成立协会、参加活动,并集约起连片土地发展集体经济,推动了村庄的快速发展。
“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推动,让我们这些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厨师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决心,也更加坚定地支持玉水厨乡建设,可以说这次是办成了我们十几年来想办没有办成的事。”玉水厨乡烹饪协会会长郭开扬告诉笔者,现在的玉水村,就像灶台里的炉火一样,越烧越旺。
玉水村的蝶变,只是梅县区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梅县区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明确“第一议题”、抓好“两个重点”、建立“三项制度”、突出“四个规范”,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明确“第一议题”就是把学习新思想作为各级党组织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面向全体党员开展多形式、全覆盖培训。同时,抓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个重点”,对23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采取“四个一”整顿措施,制定“8大任务30项措施”工作清单,进行拉网式排查、标杆式定位、清单式管理、动态式督查、驻点式整顿;出台“回乡联村”实施方案,选取100个村为试点,派出300名区直机关党员干部回原籍村做好“四员”,即党建工作指导员、美丽乡村建设员、重点工作助力员、乡风文明引导员,共推乡村振兴。
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区镇“一月一研判”基层党建工作制度、领导挂点联系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包片督导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并规范学习教育、规范党组织设置、规范制度建设、规范阵地建设,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市委书记亲自来给我们上党课,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丙村镇芦陵村老党员叶伟铣说,如今,随着村内各项制度愈加完善,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也日渐提升。“就像以前我做生产队长的时候,我们一心把村子的粮食产量搞上去,现在的班子也充满干劲推动乡村振兴。有他们在,我们心里很踏实。”
夯实基础▶▶
增加1230万元党建工作专项经费
巍巍九龙,青翠荡漾。秀丽水美,生机盎然。步入梅县区梅南镇水美村,村道旁“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几个大字分外显眼,左侧竖立着红军革命历史雕塑,右侧则是新整修的星拱楼。沿着山腰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往上走,是刚动工修复的红军栈道、红军战壕。回望山下,青山绿水间是红星点点般散落的红色景观。
2017年底,水美村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红色村”。以此为契机,梅县区以550万元专项资金整合撬动了5800多万元建设资金,以“一联一票一红榜”等方式凝聚党群力量,共同推进高标准党群服务中心、红色干部培训学校建设和革命遗址保护、老区群众关怀帮扶激励等18个项目,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领导重视,再加上实打实的资金扶持以及村民的共同参与,村子自然一天比一天美。”水美村党支部书记罗苑华介绍,去年6月还成功举办了原中央苏区粤东北(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纪念活动,承办来自周边地区的培训班32个1900多人次,全村实现产值796万元,村民年人均增收2270元。
“现在主村道也拓宽到了两车道,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村民的钱包也鼓起来了。”该村妇女主任冯招文告诉笔者,如今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也日益高涨,不久前还主动筹资10余万元,进行河道清理。
大幅度、高规格提升基层基础保障,梅南镇水美村不是特例。过去一年,梅县区在配套600万元保障每村10万元村级办公经费、6万元农村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的基础上,另外增加1230万元党建工作专项经费,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激励基层大抓党建。其中,梅县区为每个乡镇增拨20万元用于乡镇党校软硬件建设,打通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去年8月,全区19个乡镇党校已在梅州率先挂牌开训。
去年4月,桃尧镇党委将党校建设与麻坝村新农村建设有机融合起来,投入50多万元对村内私塾“学坡山馆”旧址进行修缮改造,作为党校办学场所,并设置培训室、“红色”阅览室、展览室、书画室以及党建长廊。
“目前,党校专兼职教师共有14人,同时我们还邀请专家教授、退休领导干部、先进模范和镇党委班子成员、致富能手等担任讲师,定期开展培训。”桃尧镇组织委员张宇峰告诉笔者,至目前为止,该镇党校已开办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宣讲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业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训等各类培训班,共培训党员干部586人次。
与此同时,城市基层党建同样也是遍地开花:锦绣国际商圈市场成立梅州市锦绣现代物流园有限公司党支部,成为了梅州首个商圈市场党组织;在华侨城广场建立集城市管理、基层党建为一体的宣传展示阵地,搭建起与社区群众直接交流沟通的桥梁,探索机关党建进社区新模式;在华侨城高标准建设总面积1800平方米的新城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便民服务,丰富辖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建强队伍▶▶
打牢基层党建“基础桩”
整洁宽敞的水泥路、配套齐全的休闲健身广场、内容丰富的文化墙……走进梅县区南口镇七贤村,一幅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画卷展现在眼前。广场上,七贤村党支部委员黄唐生正在和村民交流谈心。平日里,村民们都喊他“阿唐”。
“基层党组织党员结构老龄化,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我们需要年轻力量的加入。”驻七贤村第一书记罗春平说,在村内党员中,黄唐生综合能力较为突出,且有一定群众基础,经过讨论研究,村党支部决定发动其回乡参选村党支部委员。
“今年年初八才正式来村里报到,现在还在努力适应。”黄唐生笑着对笔者说,在此之前,他与妻子一直在新县城从事养生理疗行业,年收入达10多万元。去年,在罗春平的鼓励下,经过组织考察、党员认可,黄唐生当选为村党支部委员,正式成为了一名村干部。
那么,是什么让黄唐生放弃城区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选择回乡当干部?
“在多次返乡过程中,我发现几乎每次回来村里都有新变化。第一书记、扶贫干部都不是本村人,却为了七贤村日夜奔忙,作为本村人却没有出什么力,我感到很愧疚。同时我也感觉到未来的农村也可以大有作为,充满着期待。”黄唐生坦言,正是这份“愧疚”和“期待”,成为了他返乡支持家乡发展的原动力。
黄唐生告诉笔者,相比打理生意,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小到一勺水,大到房子土地,都需要耐心沟通处理,自己只能在工作中慢慢摸索方法。“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会调整好心态,为家乡的建设出力,绝不半途而废。”黄唐生说,他的父亲还时常叮嘱他,要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以身作则,当好榜样。
与黄唐生一样,原在梅城做生意的热心乡贤饶坚昌也回到了家乡南口镇车陂村,竞选成为了村支部书记。
“以前自己的时间相对自由,当了村支书后,每天要处理大小村务,忙碌了很多,眼圈也黑了一大圈。”饶坚昌说,虽然常常被繁忙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但看到村子一点一滴的变化,以及村民们的认可和赞许,便从心底里感到满足,觉得一切的辛劳都是值得的。
筑巢引凤栖,花香蝶自来。要吸引人才扎根乡村、建设乡村,首先就要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将人才凝聚在基层党组织周围。
近日,在松口镇大黄村,古驿道修缮工作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走进村里,笔者发现,不少村民正自发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村干部平时都是这样干的,我们也跟着做,现在已经变成了习惯。”村民黄姨说。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班子,班子看班长。”大黄村党委书记廖建明说,村里有一个党员的微信群,大家常常在里面分享“正能量”,只有树立鲜明的导向,党组织的凝聚力才会更强。同时,村“两委”分工明确,但“分工不分家”,只有班子建设好了,干部办事得力,村民们才会跟着劲儿往一处使。
在党组织的强大凝聚力下,大黄村也在短短一个多月内顺利完成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广东主会场活动的筹备工作,也为村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后续经济效益。
人才兴,乡村兴。近年来,梅县区坚持做优“头雁工程”,建强建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组织177名村“两委”干部参加中专、大专学历教育,实施“党员人才回乡计划”,新吸收68名回乡党员担任村“两委”干部,将88名回乡党员列为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共精准选配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410人。
■对话
梅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瑞金:
从严从实推进基层党建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近年来,梅县区按照省委、市委部署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扎实推动全区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推动梅县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梅县·客都明珠”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在此过程中,有哪些积极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接下来梅县区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南方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梅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瑞金。
南方日报:您认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瑞金: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基础性工程、关键性任务,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对党的基层基础、对党在基层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和创造活力,是推进脱贫攻坚、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落地见效的核心要素,必须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南方日报:在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梅县区有哪些积极做法值得借鉴?
李瑞金:梅县区抓基层党建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体会,一是高度重视、提前谋划,区委书记亲自抓、带头做、经常督,参与到具体的党建项目当中,形成了层层压实责任、强化履职担当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还坚持谋划在前、研判在前,高标准、严要求推进省市区有关基层党组织建设任务的落实。
二是整合资源、激发活力,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协调各领域党组织的党建资源,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的内生动力。
三是扎实推进、久久为功,注重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聚焦问题、精准发力,坚持多作探索、多做尝试,力求多出精品、多见实效,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更多的模式参考和经验借鉴,切实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方日报:接下来,梅县区将在哪些方面继续发力,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改革发展各项工作?
李瑞金:梅县区将以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为重点,增强全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继续实施好《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从严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同时,重点抓好党委、党组、党的工作机关、党支部、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等有关条例的学习贯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规范议事决策程序,严肃党组织书记履职、完善党建考核机制,夯实农村基层党建基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丰富党建活动形式、创建模范机关,培育城市党建亮点、提高“两新”组织党建质量,选育基层“头雁”、培养后备干部队伍,配强党务工作力量、充实基层党建经费,加强党建阵地建设、提高基层基础保障,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工作服务改革发展大局。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黄韬炜 何苑妮
【通讯员】刘洪桥 陈世明 赖伟奇 古焕春 丘声财
【作者】 黄韬炜;何苑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南方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