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除了Flutter之外,我们还需要另一个跨平台开发框架?(flutter为什么可以跨平台)

不久前,谷歌正式推出 Jetpack Compose 1.0 版本。近日,JetBrains 在此基础上发布了 Compose Multiplatform Alpha 版本,旨在将 Compose 扩展到桌面和 Web 端。

Compose Multiplatform 由 Compose for Desktop 和 Compose for Web 组成,通过 Kotlin Multiplatform 支持许多不同的平台。其中,Compose Desktop 采用 Google 的 Skia 图形库,来实现在 Windows、macOS 和 Linux 上的 UI 绘制,借此在所有支持的操作系统中提供统一的体验,类似于 Flutter 的做法。

根据 Kotlin 团队的说法,相比起 Electron 框架,Compose Multiplatform 在内存消耗、安装大小和 UI 渲染性能等方面将有更明显的优势。随着 Alpha 版本的发布,Compose Multiplatform 还收获了新的 Android Studio 插件,包括对在 IDE 中显示组件预览的支持以及许多附加功能。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 Compose 的跨平台能力,以及 JetBrains 将 Compose 从 Android 扩展到这些其他平台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

基于 Jetpack Compose 1.0

由谷歌打造的 Jetpack Compose 是一款用于在 Android 应用程序之内构建用户界面的官方框架,上周刚刚发布 1.0 版本。与此同时,Android Studio 代号“极狐”的首个稳定版 2020.3.1 也正式亮相。

尽管才刚迎来 1.0,但谷歌表示“目前 Play Store 中已经有超过 2000 款应用程序在使用 Compose——更重要的是,就连 Play Store 这款应用本身也在使用 Compose。”谷歌方面还表示,“我们一直在与一些顶级应用的开发人员进行合作,他们的反馈和支持帮助我们使 1.0 版本更加强大。”

为什么除了Flutter之外,我们还需要另一个跨平台开发框架?(flutter为什么可以跨平台)

Compose 是一套 声明式 框架,其最大特色在于摆脱了传统 Android 方法中的层级结构,或者说布局与控制树。Compose 用户界面通过编写带有 @Composable 注释的函数(用于描述屏幕状态)来定义,也就是所谓函数生成用户界面。谷歌 Android 开发团队解释道,“随着应用程序状态的变化,你的 UI 也会自动更新,这让快速构建 UI 变得更加简单。”

为什么除了Flutter之外,我们还需要另一个跨平台开发框架?(flutter为什么可以跨平台)

Jetpack Compose for Android 迎来 1.0 版本

Compose 基于 Kotlin 开发,而 Kotlin 与 Android Studio(即官方指定的 Android IDE)均来自开发工具厂商 JetBrains。虽然 Jetpack Compose 专为 Android 打造(与谷歌的 Flutter 框架不同),但 JetBrains 公司坚信 Compose 完全能够获得跨平台能力

Compose for Desktop: 这只是开始

Compose Multiplatform 可以说是该框架面向 MacOS、Linux、Windows 以及 Web 开设的一个端口,目前刚刚发布 1.0 Alpha 版本。虽然尚处于早期开发阶段,但 JetBrains 表示,其已经“为开发人员带来能够基本安全使用的稳定 API”。

TheRegister 就此事询问了 JetBrains 公司 Compose 项目负责人 Nikolay Igotti,希望了解为什么该公司在拥有了已经广泛应用于 IntelliJ IDEA IDE 及多种丰富变体的桌面应用程序跨平台 Java 框架之外,还要费力开发 Compose for Desktop。Igotti 的回答是,“旧有 Java 框架基本上就是修改版的 Swing。Swing 属于默认 JDK UI 框架,Swing 和 AWT(Abstract Windows Toolkit,抽象窗口工具包)。Compose 则完全是另一码事,当然我们也在设计中考虑到了互操作性需求……Swing 这套框架太陈旧了,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多年来人们对于 UI 的设计思路已经天翻地覆,Swing 显然满足不了要求了。”

为什么除了Flutter之外,我们还需要另一个跨平台开发框架?(flutter为什么可以跨平台)

JetBrains IDE 中的 Compose for Desktop 项目

Compose 与 Swing 有一个比较大的共同点:与其他使用本机控件的跨平台框架,比如例如 Java 的 SWT(Standard Widget Toolkit)以及微软的 Xamarin 有所不同,它们选择自主绘制控件。Compose 使用的 Skia 开源图形库,也在谷歌 Chrome、Flutter 及其他众多框架当中得到广泛应用。那这是否意味着 Compose 应用程序将没有自己的原生外观?对此,Igotti 的回应是,“这取决于开发人员的选择,取决于他们如何为应用程序设置主题。在这方面,Compose 的情况与 Flutter 等其他框架没什么区别。”

那 Compose for Desktop 应用程序是否依赖于 JVM(Java Virtual Machine)运行?Igotti 表示,“我们也知道,JVM 应用程序的发布情况可能比较棘手。因此我们提供自己的 Gradle 插件,其使用 jpackage 与 Jlink 以 JVM 应用程序为基础制作原生应用程序。Mac 的.dmg、Windows 的 MSI、Linux 的 deb 包等均可实现,大家用不着担心 JVM。”

也就是说,开发成果将会是一款被精心包裹起来的 JVM 应用程序。JetBrains 还有一款用于解决这个问题的 Kotlin/Native 编译器,“预计将在未来发布,或者专门用于桌面开发。”

为什么除了Flutter之外,我们还需要另一个跨平台开发框架?(flutter为什么可以跨平台)

对应用程序的另一种思考方式

那 Web 应用程序方面呢?Igotti 回应称,“我们使用 Kotlin/JS 编译器。”Compose 的 Web 版本不如桌面版先进,说明文档中也警告称“API 尚未最终确定,预计会发生重大变化。”此外,虽然 Web 版本确实使用 Compose 模型,但 API 却完全不同,而且会使用 HTML 与 CSS。所以,Web 版与 Compose for Desktop 之间能够共享的代码应该比较少。

据 Igotti 介绍,“Compose 代表着一种不同的应用程序思考方式。状态即 UI 的真实来源,而 UI 本身是无状态的,其表达永远由状态计算得出。在这方面,Compose for Web 采用一组相同的原语,完全相同的状态管理思路。但是对于具体的小部件集合与排列方式,Web 版与桌面版之间确实无法互通。”

说到这里,为什么要把 Compose for Android 扩展到多种其他平台之上?“Compose 的目标受众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是使用 Kotlin 与 Compose 的 Android 开发人员,他们希望把自己的开发成果交付至其他平台;其二是纯 Kotlin 开发人员,他们希望以‘一次编写、随处运行’的方式开发新的应用程序;第三则是那些不太熟悉 Kotlin 或者 Compose,但又希望开发出精美 UI 的用户,我们希望能为他们提供实现目标的工具。”

Igotti 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发布日期,但表示自己希望 Beta 版能在今年秋天发布,“我们也希望能在今年之内推出 1.0 版本。”项目本身是完全开源的,“二十一世纪了,框架在大多数人们心目中就不应该收费。我们只是想开发一款长期缺失的软件”,补足 JetBrains 当前商业模式中的工具链。

需要注意的是,Compose 并不提供可视化设计器。Igotti 提到,“大多数开发者都不喜欢图形 UI 构建器”,声明式 UI 与设计内容预览才是最受欢迎的解决思路。“因此我们提供预览机制,您可以在 composable 函数上添加注释,并在无需运行应用程序的前提下快速预览。”

JetBrains 认为目前工具市场对于桌面应用程序开发者的支持并不到位,公司组织的内部开发者调查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个结论。“桌面开发现在有点‘二等公民’的意思……这可是个需要高度关注的小众市场。”

那么,JetBrains 会在自己的其他工具中使用 Compose 吗?事实上,他们的 JetBrains Toolbox(用于管理已安装的 IDE)已经在使用 Compose,但 Igotti 表示短时间内 Compose 还无法取代 IntelliJ IDEA 等现有框架。“编辑器是其中最复杂也最重要的组件,经历了 20 年的发展演进,我们几乎不可能在中途进行重写了。无论是 JetBrains 还是我个人,都不打算强迫每个人都转而使用 Compose。我们的目标是为原有框架选项满足不了的用户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写在最后

那么,为什么除了 Flutter 之外,我们还需要另一个跨平台框架?虽然谷歌的 Flutter 最开始主要面向移动设备,但现在也开始向桌面及 iOS 进军,甚至比 Compose 还抢先了一步。不过,根据 StackOverflow 的最新调查,Flutter 使用的语言为 Dart;尽管 Dart 语言的人气正在增长(正是受到 Flutter 的推动),但仍然无法与 Kotlin 相提并论。

更重要的是,Compose 的发展势头颇为强劲——其 GitHub repo 拿下 5000 多个星,上报问题的数量也非常多。虽然诸多问题代表着“麻烦”不断,但也恰恰说明了这是开发者们所热切关注的方向。

Compose 代表着一种独特的 UI 构建方法,也许最期待 Compose 跨平台功能的受众,正是那些曾在 Android 上使用过它、又特别喜欢这种 UI 构建体验的开发者。

想要进一步了解 Compose,国内 Android 开发者可访问以下链接查看中文手册:https://compose.net.cn/

延伸阅读:

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1/08/06/compose_for_desktop_kotlin_framework/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6日 下午3:32
下一篇 2024年5月6日 下午3:45

相关推荐

  • C语言系列课程(c语言系列课程有哪些)

    开设C语言系列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想和大家分享知识。 同时,帮助学子利用碎片时间来进行学习。 系列课程是依据清华大学出版的C语言程序设计来做讲解。 C语言程序设计 谭浩强 清华大学出版…

    科研百科 2023年4月24日
    325
  • 科研项目中的职责是什么

    科研项目中的职责是什么? 在科研项目中,每个参与者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角色包括科学家、工程师、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他们共同协作,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完成。本文将探讨科研项目中的…

    科研百科 2025年5月6日
    6
  • 项目管理软件选型

    项目管理软件选型是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合适的项目管理软件可以帮助项目团队更高效地完成项目任务,提高项目质量,降低项目风险。本文将介绍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项目管理软件。 首先…

    科研百科 2024年7月23日
    61
  • 北京市房山区交通局协同管理平台项目顺利验收(北京市房山区交通委员会)

    近日,北京市房山区交通局协同管理平台项目顺利验收! 房山区交通局是在北京市交通局和区委、区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辖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职能部门。 房山区交通局需要一体化的有效管理,整合…

    科研百科 2022年8月10日
    220
  • 甘肃省科研项目级别认定

    甘肃省科研项目级别认定 近年来,甘肃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积极推动科研项目的认定和资助工作。本文将介绍甘肃省科研项目的级别认定,包括项目申请、审核和资助等方面的相关信息。 甘肃省…

    科研百科 2025年5月4日
    1
  • 三新领域发展党员存在问题

    三新领域发展党员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三新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的快速发展,党员在三新领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断提高。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党员的发展和管…

    科研百科 2024年11月19日
    18
  • 项目招标管理制度

    项目招标管理制度 项目招标管理制度是项目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方式,选取最适合项目的方案和供应商。本文将从项目招标管理制度的定义、目的、流程、法规等方…

    科研百科 2025年8月14日
    1
  • 线下金融科研项目

    线下金融科研项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线下金融科研项目已经成为了当前金融领域中的重要趋势。这些项目以真实市场为背景,通过模拟和实验来研究金融市场的行为和规律,为金融机构的决策提供有…

    科研百科 2025年3月8日
    0
  • 慢性病申请备案的流程,要提交这些资料,通过后医保就能报销

    现在的白领里面,长期坐在办公室的人很多,好多人久坐不好动;年前人不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烧烤夜宵啤酒小龙虾,熬夜、喜欢吃油腻的东西,又比较少锻炼。好多人都有亚健康,长期以往就容…

    科研百科 2023年3月16日
    581
  • 某高校的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和企业开始关注和投入到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中。其中,某高校的科研项目备受关注,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算法的开发和应用上…

    科研百科 2025年2月28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