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各级各地要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围绕基层治理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基层治理,把党建引领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切实推动基层治理高质高效。
建强队伍,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基层干部队伍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关键,只有建强基层干部队伍,才能为基层治理提供人才支撑,推动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级各地要把党员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党员凝聚力、建强基层战斗堡垒的重要抓手,发挥“头雁效应”,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积极参加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培训班、书记培训班,学习基层精细化治理等先进经验,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要做好后备人才储备工作,把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道德品行好、改革创新意识强、懂党建善管理的人才吸纳进社区两委班子,选优配强基层治理队伍。要加强对敢作为、能作为、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通过组织聚人、事业成人、党建留人,确保每一位党员干部政治上信得过、业务上靠得住、生活上“清正廉”。
创新举措,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基层社会治理,不仅需要一支强大的党员干部队伍,还需要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各级各地要以数字赋能提升基层智慧治理水平,充分利用区块链、“云服务”、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推进基层治理由“人治”变“智治”,打造治理现代化的“新引擎”,推动基层治理再上新台阶。要打造基层党建、网格服务、综合治理等一贯到底、执行有力的网格化管理体系,配强网格员队伍,延伸基层党组织工作触角,借助网格员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凝聚工作合力,真正实现群众自治。要改革完善考评机制和激励办法,严格规范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事情有人办,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制。
以民为本,提升基层治理温度。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的效果怎么样,最终要靠人民群众来评判。各级各地要把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作为检验基层治理成效的重要标尺,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成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反映的事情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着落。要依托“民情议事桥、板凳议事会、邻里圆桌会”等方式,收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群众提供精准优质服务,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广泛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活动,将党的好声音传播到村民群众中去,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服务民生中去,持续关心关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推动其积极融入基层治理。
(作者单位:潍坊市坊子区委组织部)
策划:兰传斌
统筹:吴永功
记者:李文智
(大众日报 山东党建云平台 出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