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吉小区百腊井院落居民在驻足观看新打造的“幸福邻里 平安宅吉”主题文化墙。
7月10日,正值云岩区盐务街街道宅吉小区百腊井业委会“一月一会”的日子。和以往一样,一大早,7名平均年龄60多岁的“主任”“委员”,就匆匆往业委会办公室赶去。
“依托‘三感社区’建设,最近百腊井院落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今天这个会,主要是谈一谈感受,理一理工作,也议一议接下来怎么更好地把咱们这个美丽的家园管理好。”九点整,61岁的业委会主任赵湘黔就直接切入会议正题。
“近期小区的环境和原有设施都进行了改造,百腊井社区文化公园的面貌焕然一新,大家休闲锻炼的环境更好了。”业委会委员曹文秀率先发言。
“变化确实大,就拿院落里的摄像头来说,现在32个数字高清摄像头实现院落全覆盖,很多居民都说这件事办得好。”业委会委员许树俊补充道。
“监控这事的确办得好,技防是安全的基础。我建议,咱们业委会也出份力,在广场上安装一套喇叭系统,通过‘喇叭 监控’,院落的管理会更有序。”业委会副主任王明祥接过话茬。
“这建议不错,这几年政府持续投入上千万元为我们改善环境,又让业委会对院落进行自主管理,这次‘三感社区’建设的力度这么大,咱们也用更‘接地气’的方式给院落管理、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加个码’。”王明祥的建议得到了赵湘黔的认同。
“老赵,这一行你最有经验,牵个头,认真筛选一下合适的商家,咱们业委会先垫资把事情办下来!”负责业委会会计工作的业委会委员张固说。
“行,就这么办!”赵湘黔爽快地答道。
就在大家达成一致意见之际,作为院落党小组组长,正在附近开展工作的金仓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黄勇闻讯后赶到了会场。
“宅吉小区建设‘三感社区’,从公园升级、墙体粉刷到绿化,再到高清探头安装、综治中心建设,住在这里的老百姓能有多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多的还要靠‘人’的力量。多亏有你们这样一帮既是居民又是‘管家’的委员,我们的工作更有信心和底气了。不管何时,街道党工委、居委会党支部,还有咱们院落党小组,都是大家最坚实的后盾。”黄勇说。
一个居民自治管理的业委会工作例会,呈现出一副“党建引、人心齐、治理兴”的和谐画卷。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居民群众心手相牵,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凝聚起宅吉小区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作为贵阳市第一批“规范化”住宅小区,宅吉小区的房屋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陆续修建的,一平方公里区域内涉及四大条街、七个院落,共有居民3833户、7179人。百腊井院落是宅吉小区的七个院落之一。
“建设一个‘有思想、有深度、有情怀、有温度’的‘三感社区’,让‘老居民’得到‘大实惠’,是宅吉小区建设‘三感社区’的初衷和落脚点。”盐务街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林说,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6月以来,按照党建引领、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需有所购、弱有所扶、垃圾分类的“1 9 1”工作内容,街道已先后投入约50余万元开展小区示范创建工作。
除打造创业就业服务站、“芳华之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硬件基础配套建设外,“党建引领、多方联动”是盐务街街道党工委建设“三感社区”的重要法宝。“以党建为引领,街道全面推行居委会党支部吹哨、党员报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党建联盟吹哨、辖区单位报到的‘三哨’联动机制,并在院落构建‘连心桥’‘连心树’‘连心线’平台,通过‘幸福结’大会、业委会和自管会自治、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开展活动等方式,聚集多方合力,共同建设‘三感社区’。”朱林说。
“小区的变化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每天看到院落里的‘红马褂’就很安心,幸福感满满”“从‘观望者’到‘参与者’,环境一变,思想就变”……点滴付出产生的价值,正在老百姓一句句掏心窝的话语中得到体现。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秋月 文/图
■记者手记
走进百腊井院落,一面清晰呈现“百腊井业委会成员工作职责”的宣传栏格外醒目。“邻里互助第一时间参加,居民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劝解,楼栋院落美化第一时间支持,安全稳定隐患第一时间报告,群众关注问题第一时间反映,社会急难特事第一时间配合”,六个“第一时间”,是七位年逾六十的业委会成员的承诺和担当。
政府出资改造老旧小区,居民出力开展自治管理,百腊井院落无疑是贵阳老旧小区改造管理的成功样本。深入解析这一样本后不难发现,“坚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强化基层党组织堡垒的聚合作用,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是其成功的重要“秘诀”。
事实证明,延伸党建工作触角,不仅能让“血液”流起来、“筋骨”强起来,也使得社会治理的资源得以聚合、梗阻得以破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