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6年被公安部评为“一级公安派出所”,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全国五十百千示范单位”,三次荣立“集体二等功”,荣获省市县各类表彰奖励170余项……
近年来,沭阳县公安局南关派出所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和“党政认可、群众满意、民警幸福”的目标导向,积极赋予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内涵,以“党建红”引领“警察蓝”,多元化化解矛盾、零距离服务群众、全时空守护平安,在花乡大地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枫警”图。
南关派出所位于沭阳县主城区,辖区面积8.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万人,实有人口10.2万人,现有民警32名,辅警71名。在社会治安日趋复杂、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南关派出所何以取得如此众多重量级的荣誉?
“党建引领是关键!” 这,就是该所所长郭延禄给出答案。在传承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中,该所把党建工作作为抓队伍、促业务的有力抓手,通过全方位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将无形说教转化有形行动,有力激发队伍活力,推动公安业务融合发展。
为激发队伍整体活力,该所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创优党建工作路径”必做4件事的5×4工作法,以及书记示范嵌入“点将论坛”,小组创先嵌入“先锋擂台”,发扬民主嵌入“能人揭榜”,自身建设嵌入“党性挑刺”,将党建常态嵌入警务工作,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基层党建最佳案例”。
“今天我在工作状态吗?今天我的工作有成果吗?今天我的工作出现差错了吗?今天有群众在我这里受到冷遇了吗?今天在我身上发生了有损党员形象的问题吗?” 这五句来自灵魂拷问,在南关派出所,每天都催生民警们比责任履行、比工作绩效、比能力提升、比服务质量、比群众满意的浓厚氛围。
同时,该所利用社区民警担任居委会副书记契机,搭建警地联创平台,与居委会党支部共建融合,让党员民警“亮身份服务”在社区、“包片联户”全覆盖,充分发挥模范党员先锋作用,推动形成“两个支部一起建、组织生活一起过、群众工作一起做、维稳处突一起抓、民生大事一起办”的基层党建融合发展格局。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枫桥经验”是公安机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新时代的最新诠释,而做好群众工作是“枫桥经验”的核心意义和价值追求的最终落脚点。近年来,该所始终坚持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积极传承发扬“枫桥经验”精髓内涵。
——创新建立“驻街所”警务运行模式,将接处警、打击防范等职能,切块包干到6个“驻街所”,单元式前移警务实战触角,斩断“大事”“敏感事”发生发展源头;
——在全市率先建立沭城镇人民调解驻所工作室,搭建“专业调解 部门联处”矛调班子,聘用跨行资深专业人员,组建“调解人才库”,以“点单式”服务,实现民事民调;
——将警务工作载体并入“社区自治”组织体系,依托各居委会“群众议事会”,在警务室建成“警民议事厅”,收集、处理各类民生、治安问题,预测社区治安走向;
——探索侵财案件“信息研判 X战法”和侵财案件侦办“五必”工作机制,成为全局侵财案件侦办标杆;
——成立“花乡先锋服务队”,动员辖区机关单位63名在职党员参加,服务项目涉及医疗救助、创业指导、疫情防控等22个专业领域;
——全力打造“平安示范街区”,按照3警 6辅 2自治组织,组成治安共管体系,形成治安防控新模式;
——打造“家门口的派出所”荀建国警务室,为群众处理矛盾纠纷,15年来,成为远近闻名的群众困难“终点站”……
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是沭阳县公安局南关派出所践行“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经验,树立起花乡“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样本,也是花乡“枫警”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守护使命的一个个生动缩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