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劲波:建立科学、自主、开放的科研选题机制需找准切入点

万劲波:建立科学、自主、开放的科研选题机制需找准切入点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科研选题机制、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科技强国、扩大消费、助企纾困政策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万劲波:建立科学、自主、开放的科研选题机制需找准切入点】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指出,科研选题是科技创新的首要问题。在科研实践中,能准确找到并攻克符合本国发展战略需求和世界未来趋势的战略性科研选题,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标志之一。科技创新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必须建立科学、自主、开放的科研选题机制,提高战略性科研选题能力,避免重大科研项目重复布局。那么,科研选题机制改革的切入点在哪儿?首先,探索制定战略性科研选题清单。完善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形成常态化、政产学研联合选题机制,精心挑选和吸纳中青年科学家和企业家参与重大科研任务选题研讨,形成符合我国发展实际和未来需要、涵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战略性科研选题清单。其次,建立分工明确、相互协同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发挥国家实验室和综合院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挥各自优势,同时支持科技领军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基础前沿研究机构和创新联合体,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协同平台作用。再次,强化技术科学在创新链中的连通作用。要建立技术科学类项目的选题、评价、考核和管理机制,引导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开展技术科学研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科学家、企业家和技术研发人员协同创新。从次,充分发挥科技评价改革的“风向标”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评价体系,引导形成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科研选题机制。最后,分类实施科技奖励和创新激励。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在创新实践中识别、奖励人才,带动评价、奖励和激励机制改革,形成科技人员各展其能、各尽其才,伯乐与千里马竞相涌现的局面。

摘编自《光明日报

【梁佳:以系统观念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梁佳指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再生产中,流通效率是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高效流通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但必须看到,目前我国流通体系现代化建设仍然任重道远,还存在不少亟待打通的堵点。对此,一是通过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强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推动形成协调统一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更加系统集成的流通体系。二是要对流通组织和业态模式创新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和规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数字赋能现代流通,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流通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数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台建设,推动第三方物流产业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促进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三是要全面提升流通领域监管水平,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厚植诚信为本的商业文化,发挥追溯系统积极作用,提高流通领域信用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为推动流通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信用保障。

摘编自《人民日报》

【丁明磊:坚持“四个面向”,以科技强国引领现代化强国建设】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丁明磊认为,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而“四个面向”为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也意味着我们必须通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为迈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成科技强国作出新的贡献。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具有引领世界的科技创新能力,产生影响世界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大原创性成果和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拥有世界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和高水平创新基地,成为全球高端创新人才的聚集地;而后要建成高水平的创新型经济,劳动生产率、社会生产力提高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经济发展质量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强;最后要建成富有活力的创新型社会,科技和人才成为国力强盛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创新成为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的核心因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保护产权、包容多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和价值导向。

摘编自光明网

高帆:多管齐下进一步扩大消费,提高消费水平】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帆表示,消费是人类的基本经济活动之一。生产对消费等环节具有决定作用,但消费并不是对生产状况的被动适应,而是对生产等环节具有反作用。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城乡居民消费是影响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的主要变量,既对畅通国内循环、推动国内供求相互促进意义重大,也对提升开放层次、促进国内国际经贸交往至关重要。而且,消费与居民的生活水平直接相关,对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扩大消费、提高消费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在稳定和扩大就业中提高劳动者收入、在深化市场化改革中提高要素生产率、在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中缩小收入差距。同时,也必须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探索跨城乡、跨地区的社会保障有序转移接续方式,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扩展城市基础设施的覆盖面和带动力。此外,还要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加大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鼓励企业依据市场信号提供创新性、多样化、个性化产品。

摘编自《经济日报

【余新创:做好助企纾困政策动态优化,确保“及时雨”精准直达】

余新创指出,今年以来,国家及时精准实施了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极大缓解了企业融资还款压力,最大程度打通了交通物流断点卡点,及时恢复了企业信心、稳定了市场预期。未来,在继续用好这些助企纾困政策的同时,还要做好动态优化,确保纾困“及时雨”精准直达。一是推动纾困政策上量提质。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继续引导国有大型银行加强小微贷款,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合理续贷、展期、调整还款安排,扩大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覆盖面,进一步降低困难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加大纾困资金支持力度,加快解决拖欠中小企业欠款问题。二是加快纾困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狠抓纾困政策落实,加大政策精准宣传推送,简化操作手续,压实责任特别是地方政府责任,着力解决政策落地堵点问题,将纾困政策落到实处。三是谋划政策接续转换。当前一些纾困政策虽具有短期临时性特征,但对于降低企业成本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长期效果,需要继续优化调整,做好经验总结,探索将部分短期纾困政策转换成长期制度性红利。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光明网记者 郑芳芳整理)

万劲波:建立科学、自主、开放的科研选题机制需找准切入点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6月8日 上午10:50
下一篇 2022年6月8日 上午10:5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