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更新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

【观点11:银行产生的根源

刚才我们讲了银行怎么回事情,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银行产生的根源。银行产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更新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

生的根源应该讲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同时还是货币制度缺陷所带来的一个结果。

什么叫货币制度缺陷?商品经济需要有这样一个金融机构,但是货币制度本身它有个缺陷,孕育了金融机构产生的重要的一个条件。货币制度当时缺陷什么东西,就是货币制度不完善。在资本主义之前没有统一的货币制度,各个地方都各个地方的自由的主导机构。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之后,也没有马上把统一的货币制度建立起来。特别是那些西欧国家,它们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货币制造机构,一个地方的钱不能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使用,因为货币铸造的成色、重量、它的价值含量都是不一样的。这样就出现了一个行业,叫货币兑换商。货币兑换商是干什么事情的?专门从事货币兑换。我们说货币兑换本身能产生银行吗?产生不了银行。因为货币兑换商从事货币兑换的时间长了,他就派生了一项业务,货币保管业务。各地方的商人到这个地方来从事交易,交易完了,结果呢,有些钱还没用完,没用完,带回去不方便,为什么?那个时候都是金属货币,在路上既不安全也不方便,所以他们就把用不完的货币委托货币兑换商代为保管。货币保管实际上是一个什么?用我们现在话说是财富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货币保管,当时对这些货币兑换商来讲,他要承担风险,承担什么风险,他接受你的这个保管委托,到时候你来取款的时候,我要完整地兑付给你。所以货币保管开始的时候是要收费的。货币保管业务经营了一段时间之后,货币兑换商发现了,这个中间有可以利用的机会。来委托保管的和来提取的之间他有个差额,这个差额不仅存在,而且规模很大,相当稳定。那就把这个差额拿去干什么,拿去去放高利贷。那个时候没有银行只有高利贷,那就放高利贷。之后他获得了高额利息,之后对他们从事的货币保管业务的积极性要比从事货币兑换的积极性更高,大家开始来竞争货币保管业务。结果导致了货币保管业务出现了三个转变。哪三个转变?

第一个,保管业务转变为了存款业务。怎么会变成存款业务呢?保管业务(是)你委托我保管,你要给我支付保管费。我要竞争,主动地争取保管,那么我就开始降低保管费。到最后我不仅不收保管费,我还按照你给我存款放在我这里的期限,我还给你支付利息。那么接下来保管业务变成了存款业务,这是一个转变。第二个转变,我们看到了,就是原来我接受保管的时候,我是一分钱都不能动的,放在这里等着你来取款,这叫全额准备。当我发现这中间有利可图的时候,根据经验,我只要有一部分放在那里,其他的都可以拿去运用、贷款是吧?我放在那的一部分称之为叫部分准备,全额准备变成了部分准备,那这是第二个问题。第三个层面,原来你到我这里来委托保管,我要给你一张凭证,你然后拿这个凭证到我这里来兑取货币,这是一个兑取货币的凭证,我们称之为叫保管凭证。当商人拿着这个保管凭证离开了这个货币兑换商之后,他在路上如果遇到了好的买卖机会,他没有现金了,他怎么办,他就拿这个凭证作为一个支付手段交给对方,你拿这个凭证到货币兑换商那里去兑钱。这样一来的话,保管凭证转变为了支付手段。当这三个转变出现的时候,银行的雏形就形成了。第一个保管业务转变为存款业务,解决了作为银行的资金来源。第二个,全额准备转变为部分准备,解决了银行的资金运用,他有了资金运用的依据。第三,保管凭证转变为支付手段,解决了银行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叫做创造,信用创造。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支付工具。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说银行的雏形出现,但这个时候银行还不是我们现代银行,它是古代的高利贷银行。高利贷银行到现代银行,它还是经过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一直到1694年英格兰银行建立,我们说现代银行产生。

为什么说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建立代表着现代银行?因为英格兰银行是历史上第一个股份制银行,通过入股的方式建立起了这个银行。所以我们说,英格兰银行代表着现代银行建立的开始。所以现代银行它的产生有两种方式,一个是以股份制形式组建的,还有一个是旧式的高利贷银行转变过来的。现代银行我们看到,绝大部分的银行都是股份制公司建立起来的。

【观点12:银行的两种发展模式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更新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

那么银行的发展又是沿着什么样的一个路径呢?银行的发展是按照两个模式发展起来的,一个是英国式的融通短期资金的传统发展线路,还有呢,是德国的综合银行传统发展线路。

英国式的融通短期资金传统,什么传统?为什么在英国出现这样的呢?所谓融通短期资金就是银行只发放短期贷款,那短期贷款的形式主要是什么?票据、抵押,主要是两种。所以它强调什么?强调真实票据。什么叫票据?票据是一种具有一定格式的书面信用工具。票据最主要的要素什么?两个。一个是偿还期,一个是金额。什么叫真实票据呢?就是在商业信用当中所发生的票据,它是商业信用的工具。我们现在看到的银行承兑汇票,它是不是完全都是商业性的结果?不是的。商业信用产生的票据有两种,一种我们称之为本票,一种我们称之为汇票。

本票和汇票有什么区别?本票谁发行的?付款人发行的,也就是说债务人发行的叫本票。汇票呢?银行发行的。这里面实际上有两种,银行汇票跟商业汇票不是一回事情,我们这里讲的真实票据是指商业汇票。本票和汇票三个区别:(第一)发行人不一样。本票指债务人发行的,汇票是债权人发行的。第二个不一样,当事人不一样。本票的当事人两个,汇票的当事人至少两个。为什么要至少两个?甲给了乙50万的商品赊销,他可以要求乙用本票的方式,把这笔债务确定下来,也可以用汇票的方式,甲开一张票据给乙,让乙向甲多少时间以后付款。那么这里面当事人几个?两个。如果甲在和乙做这笔生意的同时,甲和丙又做成了一笔生意,是丙向他提供了50万的商品赊销。所以甲开始给乙的这张汇票,这里面怎么写?就要求乙向甲支付50万,或者要求乙向丙支付50万。那么这样一来,这个汇票的当事人就变成几个了?变成三个了。他是债权人,他是最终的债权人,他是付款人,就变成三个。所以我们说,汇票,它的当事人至少有两个,有可能是三个。

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不是要承兑?本票不用承兑,本票为什么不用承兑?债务人开给债权人的,他开这张票据的时候,下面就要落款。什么叫承兑?承兑就是票据的付款人在票据到期之前,在票据上签署并写明承兑这两个字,表示债务人到期见票即付,履行他的偿付义务。所以本票不用承兑,汇票必须承兑。因为你不承兑的话,没有承兑这样一个规定的话,这个世界就乱套了。我们任何人都开一张汇票,让别人给你付款,可以吧,不可以,必需要付款人,他认账,承兑就是认账。这是我们讲的,叫真实票据。

那么和真实票据的相对应的概念叫什么?叫融通票据,又叫空票据。什么叫空票据、融通票据?利用汇票的形式。我们前面讲过了,这个票据,你承兑以后,或者你是一张本票不用承兑,它就是一张合法的票据。这张合法的票据就可以拿去办理贴现、办理抵押、进行融资。经过承兑以后,这个票据,不管你是不是有具体发生过这样的内容,发生过这样一笔债务,我只要承兑了,有人给它买单,我这个票据就变成一个合法票据。利用汇票的这种形式,假定这个甲要在市场上面进行融资,人家对他不信任,让他提供抵押品,你拿票去了就可以。这个时候呢,甲就想办法了,找到乙,让乙给他做一个承兑,签一张一千万的票据给他,他拿着这一千万到市场上面去做抵押也可以,做贴现也可以,他就可以获得融通资金来源。这张票据它有商品交易做基础吗?没有的,所以我们称它叫空票据,因为它没有商品交易做基础。

所以这种票据靠得住吗?靠不住的。你比如说承兑人是一个企业的话,我把它称之为商业承兑汇票;如果这个承兑人是个银行的话,我们就把它称之为银行承兑汇票。当然,银行承兑汇票要比企业承兑汇票信誉要高一些,但是这个票据本身,因为它没有商品交易做保证,所以它总是一个虚的。所以早期的银行,它是不允许拿融通票据的,只能是真实票据。为什么只能是真实票据,因为早期的银行它的资金来源是不稳定,规模也没有那么大,而且那个时候是金属货币时代,在金属货币情况下面,货币的创造是有限的。所以这个时候银行就要求必须有真实的商业票据来做抵押,或者说贴现,我给你进行融资。那么这种融资不管是抵押还是贴现,它的期限都比较短。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短期贷款。银行只从事短期贷款,不从事长期贷款,长期贷款不安全,把资金主要满足于商品流通、商品买卖、商品生产这样一种贷款的用途,它跟商业有关。所以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这类业务的金融机构就称之商业银行。所以商业银行这个概念就是从英国式的融通短期资金的传统演示出来的。

到了19世纪,德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德国的资本主义建立比较晚,德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时,它面对是英国法国等等这样一些老牌资本主义的强烈竞争,它就要求德国的银行一开始就要办大银行。它的企业一开始就要是大工业。从银行来讲,它从一个小银行要变成一个大银行,怎么能够更快地成为大银行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工业资本进行融合。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进行融合之后产生了我们所说的金融资本,那么控制金融资本的就是金融寡头。所以在德国最早出现了银行和工业的融合。早期的英国银行,它跟企业关系分得很清楚,你是你,我是我,我给你提供资金,都是短期资金;你要想获得我的资金,你必须拿真实票据来作抵押或者作提现。所以我只从事短期贷款,不从事长期贷款。而德国的银行不一样,德国银行它要跟工业跟企业深度的合作,那深度合作,它就要为企业提供全面性的服务。不仅要给你提供短期融资,还要给你提供长期融资,甚至直接参与你的投资。接下来的话,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开始深度地融合,形成了所谓的叫金融资本。那么在德国来讲,它这个银行就是一个综合化的银行。德国的综合银行这样一个经营方式很快就显示出了竞争的优势。在德国建立起了综合银行这样的模式之后,很快就影响到欧洲大陆,然后又传到了北美,又从北美传到了亚洲。日本的银行、北美的银行都进行了综合化经营。

综合化经营到什么时候受到了打击?1929年全球金融大危机爆发。当时美国倒闭了几千家银行,让人们看到了这种综合经营的缺陷,以前只看到它的优点,没看到它的缺陷。为什么?它综合化经营,大量经营投资银行业务,在资本上面经营活跃,倒闭的很多是这样的银行。所以美国就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通过这个法案之后规定,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同时这个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里面还有很多的条款,“Q条例”等等,对银行进行了严格的管制。

但是我们看到,二次大战结束之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上个世纪的70年代开始,很多银行也开始不断的突破这个禁区,突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这个限制,金融创新,从事变相的投资银行业务,甚至于涉足保险领域。到了上个世纪,1999年,克林顿签署了美国的《现代金融服务法》。这个法案签署之后,美国的银行业又打破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对工业经营的这个限制,又开始进入了综合化经营。那么从那个时候开始到现在,全球银行业的综合化经营又兴起了新的高潮。

我们看到了整个银行业的发展,就是按照专业化经营,综合化经营,综合化经营之后又是专业化经营,那么现在又进入到了综合化经营,看上去一直在反复。因为这两种经营方向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专业化经营,它能够使得你把业务做得精一些,而且银行相对比较稳定稳健;综合化经营使银行能够得到快速发展,但是银行也容易出问题。有问题就看你的主要矛盾了,当时这个主要矛盾是发展太慢了,那么就开始催生综合化经营;当时如果主要矛盾是风险太大了,那么就开始往回退。所以历史上总是这样波浪前进,包括银行的发展史也是这样。所以到现在为止依然是两种发展模式,英国、美国,特别是英国,它相对比较保守,商业银行的业务当中大量还是短期的资金融通,而在美国,其他地方,银行开始大量综合化经营。包括我们后面谈投资银行的投资业务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英国、美国、德国、瑞士、奥地利等等这些国家的银行,它们的做法还是有所不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3日 上午10:25
下一篇 2022年6月23日 上午10: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