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召开必要的工作会议来安排部署工作、全力复苏各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严峻复杂。在此,我们结合媒体报道的实际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总结贵州省各类会议在疫情防控方面的经验,为各类会议提供有效的疫情防控建议。
问题:疫情防控意识待强化
从前一段时间媒体报道的实际案例来看,一些会议、培训的主办方和参会者在疫情防控方面仍存在麻痹思想、松懈心态、侥幸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部分主办方没有制定相关的会议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这成为召开会议的重大风险之一。
部分主办方未能配备具有一定流行病学专业基础的工作人员,不能在会前有效地对参会人员、工作人员的旅居史、接触史等进行详细的排查,不能及时排查出疫情传播的潜在风险。
部分主办方在制定会议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时,未能完全落实国家及省内有关防控要求,导致防控措施未能落到细处和实处。比如,未能提前设置专业人员负责会议疫情防控措施的监督检查,没有安排专人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检测体温、检查核酸结果、督促佩戴口罩等。
部分会议参会人员来自全国多地,有时甚至需邀请必要的境外人士参会。跨区域人员流动和聚集引发疫情传播风险加大,给会议疫情防控工作增加更多的困难。
措施:全流程、全人员规范管理
明确主办方防控责任。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来举办会议,主办方承担会议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并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落实责任到人,确保万无一失。
强调个人防疫责任。疫情防控需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会议召开前,主办方需向所有参会人员、工作人员强调个人防疫的义务,要求所有相关人员填写疫情防控个人承诺书,承诺会前按照会议要求进行个人健康情况和旅居史的申报,会议期间严格约束个人行为,遵守各项疫情防控规定。
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主办方在筹备会议时,可邀请专家对近期疫情形势进行研判,并在专家指导下,结合会议规模、会议时长、举办形式、举办场地、参会人员组成等,制定详细的会议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并严格落实。
方案须规定不能参会的人员情况,规定近期有风险地区旅居史或与风险人群有接触史的人员,或有其他不能排除感染风险情况的人员,不得参会。主办方可根据会议实际情况,对会议期间是否需进行全员闭环管理、是否需要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等防控措施进行具体规定。
做好会前健康排查和核酸检测。所有参会人员、工作人员在大会报到入场前,均需接受有关旅居史、接触史、健康史的详细排查。排除感染风险的,可报到入场参会。会前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排除感染风险的主要方式之一,主办方要提前制定会议核酸检测排查的要求。为降低会议导致疫情发生的风险,主办方可酌情要求参会人员及工作人员需从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人员中选派。
提前做好消毒工作。在会前完成对会场、驻点、餐厅、车辆、电梯、卫生间等公共区域的消毒工作,如安排集中住宿,需提前完成对入住房间的消毒,并于人员进驻前至少30分钟完成通风。足量的防疫物资是会议召开的必备物品,主办方要提前准备足量防疫物资,如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免洗消毒液、消毒湿巾等。主办方还要提前对接会场、驻点等场所,检查测温设备是否齐备和精准、通风系统是否符合要求等。
抓好会务人员防疫培训。为全面落实会议各项防控工作,主办方可在会前邀请专家对工作人员进行防控知识培训,为筹备防疫工作提供专业力量支撑。
制定异常情况处置应急预案。主办方需结合场地实际,明确参会人员专用通道,并在会场外指定相对独立且通风良好的场所作为会议期间身体健康异常人员的临时隔离观察点。主办方需提前对接就近医疗机构,将其作为会议期间突发身体健康异常人员的就诊点,并配备专用车辆、专职人员,确保突发情况发生时能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文:贵州省疾控中心 曾丹 罗珑
编辑:于梦非 张漠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闫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