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用在业绩考核上,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达成公司设定的战略目标。一般半年、一季度、也有一年进行一次,与绩效直接挂钩。
KPI的运用
KPI的考核一般过程为:
- 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2,设定评价标准。
- 3,审核关键绩效指标。
- 4,实施与跟踪。
- 5,绩效评价和反馈。
指标的维度一般分为“人”,“事”,“财”:
- “人”,即人才建设指标,人才培养情况、团队建设、文化价值观等方面。
- “事”,即业务指标,将业务分主次,将主营业务细分几个关键的方向、绩效指标,抓重点。
- “财”,即财务指标,按成本与收入两类进行规划对应指标。
业务指标必然是其中重点,然后是财务指标,最后是人才建设指标。
操作上几个注意点:
- 设置业绩增长比例,不要用绝对值,可以传递鼓励进步的意图。
- 利润指标要有短期利润,且不可忽略长期可持续。
- 有挑战,且敢于大力度激励。
- 能拉开高低差距。
- 反复研讨,反复优化调整。
软件研发考核问题
软件研发过程绩效考核最常见的问题有,无法量化的工作内容居多,知识型的脑力工作没有直观的标准,变化比计划要快,研发水平差异太大。
制定了考核也会带来问题,有价值但是无法衡量没人愿意做,最终的结果可能和经手的事不直接相关没最终负责人,等等。
还有一个问题则是不同的研发模式,指标可能也不相同。
研发的关键指标
以下三个方面是研发团队通用的、最重要的目标:
1,价值交付
- 任务量,完成的开发任务的数量及总工时数。
- 交付效率,按计划完成的任务数,或者完成任务的提前或延后的工时。
- 交付周期,从需求提出到满足经历的时间。
- 交付质量,这个指标还要再通过“缺陷数”、“故障数”、“技术债”之类的指标来细分衡量。Bug还需要再细分级别,可再细分指标。
- 稳定性,系统平稳运行的时长,以及在出现故障时恢复用的时长。
还有一些额外指标可以从侧面体现交付指标。
- 代码审查,为一个功能提交的代码审查次数,以及审查总次数。
- 单元测试代码的覆盖率,可以佐证代码的强健程度。
- 代码稳定性,一个功能后期修改代码频率,可以了解设计是否到位。
- 代码简洁,逻辑复杂度(算法复杂度),可以看出逻辑是否简洁。
- 代码行数、提交次数和部署次数,这些指标虽不常见,也有一些佐证作用。
- Pull/Merge Request接受次数或时长。
2,协作
- 流动效率,“总工作时间”/“总停留时间”,即可得到“流动效率”,可以衡量出任务链条上的协作效率,也可了解工作的主动性。
3,成长
- 专业能力,是否掌握和应用现在所需的技术,甚至引入新技术、新能力、新方法,
- 学习分享,参加学习的时长,成绩;分享的次数和成绩等等。
以上各指标,最重要的还是价值交付类的指标,理应占绝大多数比例。项目型团队,还有范围、时间、质量、成本等几个维度来提炼具体的KPI指标库。
另外一些体现个人能力与素质的指标。如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