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运联传媒,作者 | 贾艺超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家电行业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索尼、松下、东芝等家电巨头都在加班加点地研制性价比更高的冰箱产品。其中,松下的设计人员在提交给公司的所有方案中,最多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之上优化5%,显然不足以更加稳固地占领市场。松下幸之助看到方案后,给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咋舌的批复:不要再从优化5%的角度思考改进产品,转而从降低30%成本的角度思考。这一看似荒谬的指示,却彻底打开了研发人员的设计思路: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反观如今的物流产业,绝大部分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也只是存在5%以内的不同。而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式发展,市场需求的却是能够给出优化30%以上解决方案的产业供应链服务商。
消费互联网的浪潮下, 2C物流企业高速成长,并在2016-2018年纷纷上市。到了互联网的下半场,大玩家关注的重点从渠道转移到制造业源头,因此,大家一致认为产业互联网的春天到了。过去的几年里,消费互联网领域的巨头先后列出了自己的「B计划」:
1)2018年10月18日,京东物流在「2018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首次发布了涵盖京东供应链、京东快递、京东冷链、京东快运、京东跨境、京东云仓在内的六大产品体系。
2)2018年10月26日,顺丰55亿元人民币收购敦豪供应链(香港)有限公司和敦豪物流(北京)有限公司100%股权。
而在2019年1月,准时达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准时达)正式完成A轮融资交割,融资总额达24亿元人民币,创下有史以来B2B供应链物流领域最大单笔融资记录。
察于未萌,方可顺应趋势。种种迹象表明,2018年是产业互联网爆发的一年,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都在重新评估B端价值,向产业互联网进发。在消费互联网的红利即将殆尽的今天,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迸发出了极大的生机;而另一方面,中国的产业互联网还停留在非常早期和初级的阶段。
扎根于产业服务的供应链物流企业将开始逐步厚积薄发,迎来绝佳的发展机遇。
近日,准时达COO马锦冬接受了运联传媒专访,解答了外界一直非常关注的「准时达要做什么?怎么做?」两大话题。
1、产业互联网需要基础设施
去年下半年,互联网领域三巨头BAT先后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备战产业互联网的群雄逐鹿。
2018年9月30日,腾讯宣布进行新一轮的整体战略升级和组织结构的调整,组建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简称CSIG),拥抱产业互联网。
11月26日,阿里巴巴进行了新一轮组织结构升级,其中阿里云事业群升级成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以加强技术、智能互联网的投入和建设。
12月18日,李彦宏也发布了内部邮件宣布进行组织结构调整,ABC智能云事业部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ACG),同时承载人工智能To B业务和云业务。
2C的消费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巨头们专注于人与人、与物、与服务的连接,吃到了人口的红利,而今产业互联网时代,物与物、物与服务之间的连接成为主流,2B市场看上去像一片蓝海。
与此同时,在产业端,制造业同质化竞争、供给与需求脱节等问题倒逼他们转型发展,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制造型企业间的互联互通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大家一定是在想怎么降低成本,但这种成本的降低一定不是建立在把终端销售的压力转移到上游制造企业之上,必须是从整个供应链着手去优化,从源头解决供给侧问题。」马锦冬说。
从消费互联网巨头的布局来看,他们依然通过自己最擅长的数字化手段去提升供应链上的效率。然而,从C端到B端业务上的壁垒,使得在他们的云业务之下,需要一套打通从生产端到流通端再到消费端的供应链。而这是消费端所触碰不到的地方,即使是像顺丰这样的快递巨头,在切入B端时,也是选择了收购DHL中国区供应链业务的手段。
站在整个B2B供应链条上来讲,类似顺丰这样的举措依然没有走到供应链的源头。马锦冬首先描述了制造业从原材料到成本销售的整个流程。「如果我们今天不讲物流,就讲企业的三张报表,从财务的角度来看,企业考虑的是怎么样才能让贯穿整个生产流程的钱多转几次。」
在「云」之下,需要贯穿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底层设施的支撑,如何将底层的基础设施与上层的信息技术链接在一起?这种自下而上的进击,是扎根于产业端的B2B供应链企业的机会。
2、要货有货,不要货,零库存
产业端的B2B供应链企业,从源头上把控着制造业的生产节奏,所沉淀的供应链端到端的数据,具备改变整体成本结构的能力。这比单在供应链的某一段去提升效率更能明显降低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
以富士康代工的某知名手机品牌为例,公开数据显示,其生产一部手机所获利润仅为6.54美元,而品牌商及零部件等材料供应方,分别至少有360美元和180美元的利润获得。
因此,富士康的基因并不是靠高利润的专利,而是精细化的生产,即每个环节的架构和链接所带来的协同效应。准时达在这种基因环境下长大,其本身对成本的控制、流程的控制以及互相之间的链接,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运联传媒 ID:tucmedia)
在这个过程中,准时达靠的是VMI枢纽与JIT管理,用最低的成本,在最正确的时间将物料送到最合适的地方,其精髓,是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提出的「要货有货,不要货,零库存」。
而这种精细化的生产所要求的是通过同一平台把品牌商、供货商、制造商、服务商、渠道商、终端消费者串联起来,通过AI、大数据、IoT等这些新型技术将整个链条可视化、协同化和数字化,打通供应链条上相对孤立的个体,实现不同角色间信息的无缝连接。
可以想见的是,这些沉淀在冰山之下的B2B供应链企业将会逐渐走出来,先构建一套贯穿生产端到消费端的供应链基础设施,然后自下而上贯通壁垒。
据介绍,在准时达的生态构成中,主要有天网、垂直骨干网、地网三大部分。
天网:纵横交错的供应链体系要实现互联互通,需要强大的智能供应链支持,准时达从客户需求出发,设计实时供应链管理协同平台,让供应链商上不同角色的协同作业可以实现一幕全览。不仅如此,智能驱动业务流程可以利用信息分析,协助客户快速进行智能决策和执行,智能预警,可以主动为客户提醒并解决异常,有效的协同上下游资源,实现全网的可视化和智能管控。
垂直骨干网:在服务富士康二十年的过程中,准时达积累了非常强大的服务能力,可以为客户提供涵盖采购计划及执行、VIM协同仓、跨境供应链服务、全程运力规划、绿色供应链等端到端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这一个个的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构成了强大的服务体系,在准时达的供应链链条中发挥着垂直骨干网的作用。
地网:上游有3000多家供货商,下游有超过1000家的客户,准时达能够调动由他们所发挥的网络联盟作用,由此形成自身强大的地网,释放资源聚合效应,为垂直骨干网的运作提供高效的资源对接。
准时达构建三网融合的生态圈,最终目标是建立制造业供应链的生态体系。
3、构建产业生态的实时供应链管理协同平台
过去的供应链企业,很多只是到仓库,甚至有些只在物流环节,就套上了供应链的帽子。实际上,供应链端到端的概念是站在制造业的角度来讲的,涉及设计、订单、物料采购、运力规划、在途库存、报关、分销等环节,一直到货物送到客户端,整个过程贯穿上游、中游、下游。
在贯穿端到端的过程中,准时达不想自己成为一家物流公司,哪怕是一家巨型的物流公司。但是如果准时达将自己端到端的全链条优势,尤其是在上、中游的优势,开放出来,同时在中、下游,和优秀的伙伴协同合作,就形成一个供应链平台的概念。
从这个角度来看,准时达是站在上游的角度去协同整个供应链。马锦冬将准时达形象地比作一个「传送带」,这个传送带就像一个「四通八达的公交网络」,客户可以选择在任何地方上下车。(运联传媒 ID:tucmedia)
而这就意味着准时达有几件必须要做的事情。
首先,立足中上游。数据显示,目前B2C物流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例不足8%,以生产和流通为主体的B2B物流在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则超过92%。不足8%的市场份额,成就菜鸟、京东以及通达系、百世、德邦快递、顺丰等上市企业,而上游92%的市场规模中,将蕴藏着怎样的能量?
第二,国际化。在准时达,全球化的基因可谓与生俱来。准时达自诞生起,就跟随富士康全球开疆辟土的步伐走出海外,在多年为全球众多知名制造商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的基础上,富士康带给准时达的天然优势,就是可以接触到全球范围最优秀的制造企业,熟悉其运作模式与操作流程,实现供应链条上的数据打通。对B2B的大型制造企业来说,供应链物流的市场是全球化的,因此提到供应链端到端的概念,就意味着准时达必须是全球化的。
第三,科技化。地网的打通,离不开天网的链接。以准时达正在打造Manufacturing Digital SCM (简称MDS,制造数字供应链)为例,通过以数字化为驱动的智造协同供应链解决方案,MDS可以帮助制造企业透过人工智能的分析,智能协同全网供应链联动效应,优化供应链物流执行效率,帮助企业缩短供应链环节,降低供应链总成本,改变传统制造业供应链由单一的链条上企业的单线链接,转向网络化、多层次的全方位的链接。
在完成24亿元融资之后,以科技为驱动,成为准时达未来发展的主轴,接下来,准时达将以实时供应链管理协同平台为软体,并结合以物联网核心科技的智能硬体,针对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形成软件 硬件 解决方案,发展供应链管理从MS(Manufacturing SCM制造供应链)转向MDS,最终协助客户实现IDS(Industrial Digital SCM 产业数字供应链)的立体化供应链升级目标,推动包括物流、人流、过程流、技术流、信息流、资金流六流合一的协同融合。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世界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虽然没有人能准确地预言未来,但是如果能看见当下的变化,那么我们就能提出问题:这种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它的意义是什么,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从而找到支点,找到方向,迎接成功。
目前,准时达正在着手构建一个全球化的供应链平台,并主动担负起「产业生态构建者」的使命。当下,B2B供应链深度整合的时间节点是否已经到来?在跨界巨头纷纷参与的产业互联网竞技场,新型供应链平台又当如何闪转腾挪,稳步长大?准时达会成长为「能够给出优化30%以上解决方案的产业供应链服务商」吗?
©本文为运联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