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研“钱袋子”放得更开、管得更好

日前,广东省科技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在省基金项目中全面开展经费使用“负面清单 包干制”改革试点,预计政策实施后每年试点项目数将达到4000多项。(4月28日《南方日报》)

改革创新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方式,目的是为了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所谓“负面清单”,是指明确经费使用不得支出的用途和范围,定好经费使用的“红线”。所谓“包干制”,是相对预算制而言,指项目申请人无需编制项目预算,项目负责人自主决定使用项目资金,按照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开支范围列支,无需履行调剂程序。而把“包干制”与“负面清单”结合起来,则是为了更好地平衡“放”与“管”的关系,进一步发挥科研经费的保障与激励作用。

换言之,科研“钱袋子”再松绑是为了放权赋能,但并非一放了之。在“放”的同时,要从强化权责匹配入手,实施科学精准监督,让科研经费管理措施更细更实。从“放”的角度来看,此次改革与原有“包干制”相比,取消了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限制,全面实行定额包干资助,科研人员在提交项目申请书和任务书时无需编制明细费用科目预算。从“管”的角度来看,《通知》明确经费使用的“十不得”(包括不得通过虚构经济业务等方式套取资金、不得列支个人或家庭费用等),并提出加快构建一套基于信任的科研管理机制。

进一步讲,实施科研经费使用“负面清单 包干制”是以信任为前提的。这就需要不断细化完善制度架构,让信任激励与严格监督更好地相互促进、互为支撑。为此,《通知》明确设立配套制度,完善各项管理规范。譬如,实施项目负责人承诺制,是为了给予项目负责人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赋予科研人员自主权;强调依托单位管理主体责任,是为了加强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建立健全项目抽查制度,是为了强化外部监督;强调权责相适原则,则是为了坚持容错与纠错并举、宽容与惩戒并重,营造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制度环境。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了好政策落地生根,不但要压实主体责任,还要加强跟踪调研和分析评估,实行动态调整。接下来,要把科研经费管理与信用体系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真正让科研“钱袋子”放得更开、管得更好。

(杨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0月19日 上午9:48
下一篇 2022年10月19日 上午9: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