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院科技创新,需打造五大关键要素(关于科技设计提升产业问题)

设计院科技创新,需打造五大关键要素(关于科技设计提升产业问题)

2022年3月,住建部印发《“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对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目标任务、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从长期来说,科技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加上我国目前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期,科技创新重要性凸显,无论从长期或者中短期来看,科技创新对企业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竞争要素。

具体到工程设计行业,目前行业发展逻辑也逐步从项目资源驱动转变为科技创新驱动。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工程设计企业单位纷纷加大科技创新及科研管理投入力度。但是过程中遇到的挑战让不少企业都较为苦恼,如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缺乏合适的科研激励制度等。

那么工程设计企业到底应该如何进行科技创新与科研管理?对于这个问题,天强管理顾问基于300 企业调研数据和150 企业案例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认为工程设计企业进行科技创新,需要打造五大关键要素——顶层体系设计、资源投入、平台建设、机制管理、项目实践。

顶层体系设计

顶层体系设计是科技创新这座金字塔的塔尖,从科技创新全局角度,对工程设计企业各组织层次、各资源要素进行统筹规划。包括战略规划及科研架构两方面。

战略规划

一般而言,企业发展业务首先需要制定对应的业务战略。科技创新也不例外,甚至可以将其视为另类的“业务”。合适的科技创新战略能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带领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走在行业前端。具体制定上,应该基于各业务板块的战略定位,结合各专业的基础、专业特点,设定各个阶段的科研战略定位与目标,明确支撑未来做强的技术研发路线,明确科研活动的方向和目标。

如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重点推进技术专业方向的自身建设,计划到2023年,在国土空间规划、镇村规划建设、园林景观三个专业领域率先形成全国影响力品牌。

科研架构

进行战略规划后,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充分研究科研资源配置和流程优化的基础上,确定最合适的科研模式和架构。为提升科研项目质量,可实现项目负责人负责制,为协同各科研项目资源分配,可推行项目分类分级。

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可以在现有管理架构下,逐步增加项目负责人的项目管理权限,实行科研项目负责人负责制,赋予科研项目组资源使用自主权,让项目负责人真正大展拳脚。同时明确其责任与担当,建立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相关管理办法,明确各级项目负责人的任用标准、管理权责、开展工作流程以及选拔程序。

项目分类分级:企业可以有区别地对不同项目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对于前瞻性课题应该重点突出,其余项目则根据目的、实施难度以及给企业所带来的战略经济价值对科研项目进行分类分级,建立项目分类分级具体标准及评估调整机制,明确评估责任主体以及评估流程。如江苏东交工程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将项目分类与科研项目责任主体、具体人员配置和薪酬绩效挂钩。

资源投入

科研资源的重要性相当于弹药之于战争,为支持、保障科技创新活动,工程设计企业需要全方位满足科技创新及研发所需的各种资源需求,才能赢得与同行或上下游企业的科创竞赛。资源投入及获取可分为资金支持和人力资源两个方面。

资金支持

资金投入是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资源投入形式,具体需要何种研发软硬件、吸引多少高端技术人员或建设怎样的研究场所,大多可利用资金实现。按照国家对创新型科技企业发展要求,除了申请课题的项目经费之外,科研投入至少需占当年营业收入的3.0%以上。同时,对于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应该加大投入。如启迪设计近年来科研投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占营收超5%。

人力资源

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两种方式,培育科技领军人才,打造出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如广东省环保研究总院通过省级重大人才工程,引进了一批国际、国内环境学、流域治理、环境工程等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平台建设

科研平台是真正发挥企业科研功能的重要载体,没有平台的科研人员、软硬件、科研场所只能称为各类科研资源。从内外部两方面看,内部科研平台建设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科技创新高质量、企业内涵式发展。在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当下,强化科研平台建设对促进工程设计企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对外的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则有利于企业紧跟前沿趋势及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深度参与到行业科技创新中,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内部科研平台建设

以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各类研究机构为主要形式。可以通过集聚优质研发团队和创新资源,形成多层次、有活力的创新平台布局,打造良好的创新平台。如中国中铁强化特色技术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符合设计咨询业务战略发展需要的研究机构,包括天津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技术工程中心(电气化技术产业中心)、天津市隧道设计及安全评估企业重点实验室、中国单轨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等。在高端技术研发方面,以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大师工作室为依托开展前瞻技术的研究。

交流合作平台建设

交流合作平台在帮助企业更新迭代信息的同时,还能通过科研合作分享协同效应带来的溢价研发合作方面,可以联合高校、其他上下游企业及合作科研机构开发科技创新项目,深入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保证技术创新与时俱进。如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重点与贵州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产学研协同开发机制。

外部资源利用方面,不仅可以建立整合资源信息技术平台,充分整合通过行业会议、科研机构拜访、行业展会等途径获取的技术信息,还可以定期关注行业与国内外主要竞争对手及合作方的技术发展水平,从中提取有用信息。

机制管理

机制管理能保障科研工作正常开展,为科研工作营造健康有序、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对于部分影响企业层面较多的问题,如科研人员水平、积极性、科研核心重点、成果转化等,需要从机制层面系统性地对科研活动进行优化。

科研管理制度

科研管理制度即是保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企业应该建立全面的制度,包括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科研成果管理办法、科研平台管理办法、科研人才管理办法、科研项目执行跟踪及科研后评价制度等等。中建西南院逐步完善以院技术委员会为统领,17个专委会为支撑,创优评审常务委员会、方案评议委员会为辅助的技术统筹平台,负责确定全院科技发展目标,遴选优秀设计项目,对重大项目投标方案进行评审把关全面加强技术统筹。此外,不断提升动态管理水平,除了研发部门,还应当对全公司上下应用适合的用人方式,可调整职级通道建设,或适时增加职级数量。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目前科研活动最大的痛点在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对于这个问题,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科研成果,选择探索多渠道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比如有偿转让、许可合作、成立平台和科研产业化。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

薪酬绩效制度

应该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结构全面的科研激励奖惩制度,具体可以包括固定薪酬、绩效奖金、外部获奖、内部评奖、成果转化收益。必要时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明确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对科技成果转化有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也可直接给予现金奖励。

项目实践

承揽大体量项目。实践既是成果落地的体现,也是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潜在机会。通过积极承担国家、省(部)重大科技任务,努力争取国家、省(部)级“揭榜挂帅”课题,打造示范工程,可以在实践中加深对产品、服务、工艺等相关技术的了解,推动生产技术实力跃升。如中铁建上海院承揽了一批有含量的项目,推动生产技术实力跃升,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国宏观经济经历了近20年的高速增长,目前行业发展由存量经济逻辑主导,更加强调科技创新内涵式增长的重要性,工程设计企业应该通过打造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业务技术水平,在迎合宏观经济及中观行业趋势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8日 上午10:49
下一篇 2022年5月18日 上午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