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坚持党建引领,聚力创新突破,全力打造政治突出、组织坚强、机制融合、服务暖心、富有时代特色的军休党建新模式,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强化制度创新,推进组织建设
创新和加强军休干部党组织建设,打牢军休工作高质量发展思想基础。一是创新制度机制。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移交政府安置的军休干部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从5个方面出台19条措施,大力推进军休干部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建设,着力打造政治引领的阵地、组织凝聚的平台、服务保障的桥梁、作用发挥的纽带,涌现出青岛“五个经常”工作法、威海“立足新时代,本色永不变”、烟台“1+3+N军休服务模式”等一大批特色军休党建品牌。二是创新学习形式。依托全省4所军休老年大学、89所老年大学军休分校,142处军休干部活动中心等主阵地,创新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通过邀请军地专家授课、举办政治理论讲座、党史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1421次,主题党日活动1278次。组织128批次,5000余人到刘公岛、沂蒙革命老区、济南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见学,让军休干部在追忆峥嵘岁月中,感悟新时代磅礴伟力。三是创新管理模式。按照“利于学习、便于活动、应建尽建”原则,优化军休干部党组织设置,全省共建立480个军休干部党支部,确保每一名军休干部党员都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大力实施“智慧党建”工程。推行军休干部党员积分管理,把学习活动好、保持本色好、传承家风好、发挥作用好、互助帮扶好、群众反映好等方面的情况作为积分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强化方法创新,推进合作共建
积极推动军休干部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合作共建,建立活动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一是推进基地建设。在军休干部居住相对集中的社区设立军休干部党支部,联合社区力量,整合社区资源,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军休干部党支部活动基地。青岛市积极对接多家驻青部队、街道、社区等单位,为分散安置的军休干部提供活动场所,建立活动基地。目前,全省共建立融合型党建活动基地116处。二是加快合作共建。以活动基地为依托,军休干部党支部主动与社区党支部对接,按照“一方隶属、双重管理”的原则参与社区党建工作,建言献策,推动共同发展。三是实现资源共享。探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一处建成,双向服务”。军休干部党支部充分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学习室等场所资源,丰富军休干部文化生活。
强化理念创新,推进老有所为
培育树立积极养老观,在全国率先出台《鼓励和引导军休干部发挥作用的意见》,通过组织引领、搭建平台、典型带动,引导军休干部发挥自身优势,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老有所为”。一是发挥政治优势。鼓励军休干部党员宣传党的政策、参与基层治理。全省共有146人担任“兵支书”“社区政委”及村“两委”成员,700余人成为党建指导员、网格管理员、矛盾调解员。二是发挥经验优势。鼓励军休干部献智献力,致力乡村振兴、守护人民健康。烟台市军休干部吕景伦承包500亩荒山,投资千万元,带动周边200多户村民走上种植产业之路,昔日荒山变为翠绿“花果山”。三是发挥威望优势。鼓励引导军休干部党员赓续红色血脉,激发奋进力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与山东电视台合作,以“英雄赞歌”为主题,组织人员深入采访,挖掘英雄事迹,赞颂英雄精神;开展征集展示军休“红色老物件”活动;精心打造反映军休干部生活的红色题材话剧《兵心》,由军休干部党员主演,在全省巡回演出,引起热烈反响。
强化服务创新,推进医养结合
2019年7月,山东省委将军休干部医养结合列入全省制度创新试点20个重点项目。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积极推动落实,试点推进、全面实施,在全省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军休机构为依托、市场供给为主体、医养结合为载体”的新型服务保障模式。一是全流程医疗服务,实现“病有良医”。全省投入资金2亿元,改造军休机构沿街房、闲置房,引进医疗机构设立医务室、门诊部80家,与382家优质医疗机构签约合作,为军休干部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二是全领域服务保障,实现“休有颐养”。各级财政投入4亿多元,对军休机构进行适老化改造,添置健身、文体等设备,与300多家养老机构签约,与327家优质家政企业合作,军休机构内设110家养老服务中心,强化军休干部养老服务保障。三是全类别统筹推进,实现“住有宜居”。以创建“幸福美好军休家园”为目标,大力推进军休老旧小区改造和加装电梯,目前已完成改造老旧小区74处、面积36.48万平米,加装电梯150多部。
来源: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