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太行日报-晋城新闻网】
泽州县巴公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目标,创新推动“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共治”的“六治”融合,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乡村治理新格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政治引领,把稳乡村振兴之“舵”。全面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今年以来先后邀请来自市委党校、市农业农村局的专家学者,开展政治理论、党务知识、农业农村政策、市场经济、实用技术等培训20余场次,全镇参训党员干部达2800余人次。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采取集中学习、实践操作等方式,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活动。储备100余名农村后备干部,建立300余名“五类”乡土人才库,举办各类人才联谊会、乡贤座谈会50余场次,持续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职。
坚持自治强基,夯实乡村振兴之“源”。坚持立足基层,依靠群众,找准自治发力点,推动村级自主议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全镇38个村(社区)进一步健全完善“一约五会”相关制度和人员,在全镇全覆盖组建38支志愿服务队,推广党员、村(居)民积分管理制度,开展“五好五小五模范”典型评选等活动,集中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治安巡逻、矛盾化解、移风易俗、法治宣传等工作,奏响群策群力“最强音”。把基层组织体系与网格治理体系有机结合,区分不同功能、按照“片区 网格”模式,实现一网覆盖到边到底。目前,全镇已形成“全域覆盖、全网整合、规范高效、常态运行”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坚持法治保障,筑牢乡村振兴之“堤”。以创新求突破、以服务促提升,坚持强基层、夯基础,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方式,强化法治根基,用遵规守法保障乡村治理安全。着力打造集教育、实用、观赏性于一体的清廉文化广场,努力营造“清正廉洁”的社会新风尚。坚持完善村级事务“三重一大”和“四议两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小微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持续开展惠农资金、“清化收”、土地征收、扶贫领域和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以及作风问题等专项治理,让村级权力运行更透明、村务管理更规范、人民群众更满意。
坚持德治教化,铸造乡村振兴之“魂”。聚焦“文明村镇创建”,打造“和”文化,弘扬时代新风。注重文化阵地建设,培塑山耳东村“红色三杰”纪念馆、东四义村“一把扫帚”村史馆、西四义村晋北县党史基地、桥岭村八路军军鞋厂纪念馆、巴公乡镇党校、乡村振兴学院等红色文化阵地,高标准建成“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党建文化长廊。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大院、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妇女之家”等阵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进基层、“星级文明户”创建等群众性文明实践活动,弘扬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坚持智治支撑,插上乡村振兴之“翼”。紧贴新时代群众的新变化,以新应新、以变应变,探索“线上”乡村治理的办法,融入互联网元素,推动基层治理向“智理”转变,向科技要战力,打造“数字治理指挥塔”。建成“校园安全体验馆”,通过影视互动、计算机演示、实物陈列等方式,全面提升群众公共安全意识。构建立体化盯防“雪亮工程”,投资1000余万元,架设高清摄像设备300余个,建成智能监控网络指挥平台,实现了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标。用好大数据技术,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为主线,整合综治、环保、公安、互联网、手机App“五网合一”,治理触角直达一线。
坚持共治共建,打造乡村振兴之“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全镇38个村(居)党(总)支部全部成立了由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实现“党支部 合作社 企业 特色产业 农户”的模式,村企合作联建,精准结对联姻,促进发展联谋、环境联建、实事联办,实现村、企、农三赢发展。(秦静香)
本文来自【太行日报-晋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