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

原标题: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国高校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在办学治校过程中,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标一致、培养方法相似,具有鲜明的内在统一性。因此高校应积极推进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进一步深化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同时,做好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工作。

推动教育主体协同化

高校推进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应着力落实党组织进课堂的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党组织书记、党组班子成员为学生上思政专题课、召开思政座谈会,发挥党员教师的联系服务功能,与班级、特殊学生群体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切实做好教育引导和服务支持工作,使党建与思政教育彼此融合、相互促进,共同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为进一步发挥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优势,高校可引导思政教师在科研教学之余,积极参与学生党建工作。高校思政教师理论知识扎实、教育经验丰富,而且思想素质高、政治觉悟高,能围绕学生学习生活展开针对性、适应性教育。通过加强理论教学力度,增强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坚定学生的政治认同、提升党性修养。为激发教师参与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校应建立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互通机制,搭建思政教师参与党建工作平台,将思政教师参与党建工作纳入绩效评价之中,对在党建工作中有重要贡献的教师给予必要奖励。

相较于老师和父母,高校学生更乐于接受来自朋辈群体的影响,因此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应当发挥朋辈教育优势,提升协同育人的亲和力与影响力。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传帮带”作用,围绕日常学习、生活,挖掘典型事例、强化榜样引领。

推动教育载体协同化

信息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娱乐都与互联网高度关联,他们擅长通过网络媒介获取信息资讯,也乐于在网络空间分享生活、抒发情感。因此,思政教师既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教学,丰富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感官体验需求,也要通过新媒体平台掌握学生思想动向和心理活动,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纾解心结,培养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思政教师还应依托新媒体平台整合育人资源,在线上空间积累和传播优秀教育内容,以仁人志士的故事感染学生,以英雄先烈的壮举鼓舞学生,以时代楷模的事迹引导学生。同时,高校也要引导学生在党史党规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不断学习中强骨气、立大志。

与此同时,党建工作者应利用新媒体平台了解学生情况,将其线上空间表现作为发展党员、党员监督、党员教育的有效依据。党建平台也应成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渠道,党建工作者可以在网络平台广开言路、听取意见建议,为党建工作更好地凝聚人心、服务师生创造条件。此外,高校党建平台应发挥纽带作用,积极连接高校思政教师和党建工作者,为双方开展互动交流、发布工作动态、制订工作计划、呈现工作进展创设环境。

推动教育活动协同化

高校要着力打造“党建 思政”特色品牌。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关键在于如何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发挥育人实效。因此,高校在育人目标下应当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视为统一整体,注重教育内容和思想的有效迁移。比如思政教育强调关注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可由此开展诸如校园垃圾分类、校园餐饮安全、图书馆秩序维护、公共资源分配等讨论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将目光从校园转移到校外,主动关注民生热点与社会时事,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认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担当与决心。高校也可以定期举办“党建 思政”系列校园活动,将党建工作和思政育人融入辩论赛、艺术周、短视频大赛、微电影征集等项目中,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实现育人知识的深化与表达,使育人实践育心、育智,在学生群体中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高校要通过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引起学生的历史共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等重要节日是开展党建活动的有效节点,应成为必要的思政教育契机,发挥更广泛、更深入的育人作用。高校应依托重大节日开展全员参与的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回眸历史中了解党的艰苦与辉煌,让学生在触摸历史中感受当前时代的美好与伟大,让学生在对话历史中感知前人的智慧与无畏,使党建活动成为党员乃至全体师生解读时代、升华思想的仪式,使青年学子在历史共鸣中升华。

高校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健全完善高校党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将育人内容融入党建工作,将党建思想渗入育人实践,在推动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中,将育人工作做细做实、做精做深,以此夯实育人基础,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与质量。

(作者:黄艳 系中国药科大学副研究员,本文系2021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统战工作研究’专项课题——新时代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群体思想引领工作研究”项目编号(21TZYB12)的研究成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9月29日 上午8:14
下一篇 2023年9月29日 上午8: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