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之年的关键作为(解读2021关键之年心得体会)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市委高度重视,坚持抓部署、抓重点、抓亮点,突出强机制、强作为、强突破,着力推进重点改革,全力推进自主改革,大力加强改革机制建设,有力促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地,全市确定的45项重点改革任务和110子项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了改革关键之年的关键作为。

抓部署 强机制 夯实改革之基

市委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摆在全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地位,抓部署、强机制,不断夯实改革之基。市委书记郭大为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等不得、夯实改革责任推不得、提高改革质量马虎不得、加强改革督查松不得,要向中央和省委看齐,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把改革的功夫下在“严抓、实改”上,一锤接着一锤敲,从第一道工序开始就认认真真做好,让改革成为铜川转型发展的开路先锋。

一年来,深改组会议密集召开。市委共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9次,学习贯彻中省改革会议精神,紧跟中省改革步伐,研究重大改革方案38个,听取区县、园区景区、专项小组工作汇报21个。深改组会议坚持谋大事、议大事,集中研究部署全市重点改革任务和重要改革事项。坚持集思广益搞改革,每个改革方案意见都严格经过牵头部门征求意见、专项小组会议讨论,充分完善修改再提交深改组会议审议。市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会前对每项改革意见和方案都进行认真审阅,会上充分听取市级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的意见,并对每项改革方案出台和推进实施提出明确要求,使改革方案质量更高、措施更实、操作性更强,为更好实施各项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年来,深化改革重大部署密集出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科学制定了《市委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形成了我市深化改革的“施工图”和“时间表”。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制定出台了《市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法治铜川实施意见》和《重要改革举措分工方案》。认真贯彻落实中省2015年深化改革工作部署,制定印发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5年工作要点》《2015年着力推进的重点改革任务》《铜川市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清单》,明确了各项改革任务责任部门、进度要求和完成时限。

一年来,深化改革机制不断完善。制定印发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分类备案制度、督查考核评价细则、信息管理办法4项制度,建立了全面深化改革年度任务、重点改革任务、自主改革任务3部台账,严格执行年初部署、季度通报、半年对账、中期督查、年底考核推进机制,有力推动了各项改革实施。

抓重点 强作为 推进改革落地

市委坚持把推进重点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引领各领域改革,推动各项改革落地生根。

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激发市场活力。推进党政群机构改革,印发了71个市级部门“三定”规定,编制减少10%,调整理顺县级机构28个,收回编制264名;实施区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整合区县工商、质监、食药监等机构,组建了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取消下放行政职权152项,全面清理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公布了《市级部门行政许可项目汇总目录(2015年版);乡镇撤并及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实施意见》、《市属国有企业分类监管意见》和《关于深化市属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市燃气公司资产重组等国企改革实现突破,举办了“国企进铜”深化合作座谈会,签约项目528亿元。推进财税改革,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财源建设的意见》、《铜川市综合治税工作实施意见》和《铜川市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实施意见》等,财税改革全面铺开。推进商事改革,出台了《铜川市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新增市场主体8074户,同比增长50%。推进产权登记制度改革,市政府不动产登记局和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挂牌成立,方便了群众登记。推进公务用车改革,涉改一般公务用车1139辆,改革后保留269辆;涉改执法执勤车827辆,改革后保留468辆;成功竞拍445辆,成交1848.33万元,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在全国公车改革现场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介绍。

打好社会民生改革主动仗,增强群众获得感。推进文化改革,全市购买公共文化演出400场,公众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评价满意率达到89.98%,位列全省第一;3个省级、13个市级核心价值观示范社区和10个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通过达标验收;出台了《关于扶持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发展的指导意见》,从经费保障、场地设备、人才培养、平台搭建、工作指导、等级评定、舆论宣传等7个方面对业余文艺团队发展予以扶持;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了铜川市足球协会,举办了小学生足球联赛、五人制足球联赛和冰雪足球赛等系列活动,激发了全社会参与足球的动力和热情。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交流轮岗教师校长247人;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合理规划、重新调整了公办初中招生范围,全市建立大学区37个;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工作。推进医药卫生改革,7家县级公立医院工资100%纳入财政预算,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三调解一保险”风险分担机制;出台了《铜川市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首诊率达66.8%,较上年提高25.93%,住院上转患者2326人次,康复转回277人次,较上年增长28.24%,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秩序初步形成;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市享受大病保险补助2112人次,支付医保资金994.92万元,实施医疗救助6674人次,发放救助资金2699.8万元。与此同时,保障性住房、养老保险、户籍制度、网上信访等民生改革方案陆续出台。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抓好党建改革主责任,扎紧从严治党制度笼子。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了多层次、大范围协商活动。设立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铜川市地方立法条例》已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在全省率先全面聘请了法律顾问组,为依法行政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选拔确定了18名人民监督员,正式上岗开展监督工作。健全了县乡党委抓党建工作责任考评机制,加大了基层党建责任落实考核评分比重。开展了部门、行业、系统党委抓党建述职制度试点,召开了全市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和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述职评议会议,促进了主体责任落实。出台了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执纪问责10项制度,印发了《铜川市区县纪委内设机构派驻机构融合式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融合式改革区县全覆盖。

抓亮点 强突破 彰显改革特色

市委坚持落实中省改革“规定动作”不折不扣,推进自主改革真抓真干,一批改革试点和自主改革快速推进。

资源型城市转型改革实现新进展。以发展循环型工业为重要抓手,董家河工业园区列入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煤电铝水泥大循环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电企业技改、水泥企业上大关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延伸产业链条,传统产业在困境中稳步发展,华能铜川照金电厂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工程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2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初具规模,果牧药菜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呈现。装备制造、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接续能源、食品加工、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接续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30%以上,非煤产业、服务业占比分别提高到73%和32.1%,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7.6:62:30.4调整到2015年的7.2:60.7:32.1。资源型城市转型改革、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改革在国家年度绩效考核中取得优秀格次。

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实现新提升。全市41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543个村、73个社区便民服务站共523个服务窗口与229个部门后台终端全部实现专网连接,村级全面推行了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全市便民服务平台共受理群众申请事项12.6万件,办结12.3万件,办结率98%;受理民政“救急难”事项10272件,办结8375件。开通了便民微信平台、3G网站,实现了受理事项申报、审核、查询、评议“一站式”服务。省委政研室《调查参阅》第5期刊发的《铜川市依法依规打造四级便民服务升级版》得到省委书记赵正永批示。

党代表任期制改革实现新探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党代表任期制工作的意见》,对市县乡三级党代表进行了重新编排。探索制定了党代表驻室活动、列席会议、提案提议、视察调研、询问质询、通报重要事项、党代表进出等10项配套制度,基本形成了既符合中省要求、又具有我市特色的党代表任期制制度体系。乡镇全面推行党代会年会制,区县全面试行党代会年会制。党代表任期制改革受到中组部肯定。

干部监督工作实现新突破。出台了《中共铜川市委全委会对正县职干部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票决办法》,对18名正县职干部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进行了票决。印发了制定了《区县党委和市级部门党委管理干部预审及报备制度》和《市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制度》。制定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市管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关于认真做好科级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建立全市村、社区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制度(试行)的通知》,实现了全市县乡村三级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全覆盖,为各级干部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年按县级10%、科级3%和村、社区正副职5%的比例进行抽查核实,坚决做到凡提必核、凡调必核、凡退必核、凡选必核,受到中组部和省委肯定。

(记者:佟改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1月3日 上午8:05
下一篇 2023年11月3日 上午8: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