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干货——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内审人的真正用法!
来自:内审师修行与实战(shenjizhishi)
审计实施阶段,获取审计证据最常用的测试方法(或审计程序分类)是: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
但在平时,内审人对“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这一说法,并不太感冒,为什么?
一、先说概念吧
1.符合性测试是通过追踪、实验、观察等方法来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
2.实质性测试,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为取得直接证据而运用检查、监盘、观察、访谈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财务收支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以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
这其实是外部审计对它们的定义,从定义上来看,一个是基础和前奏,一个是重点和结果。
二、内审和外审不一样
1.外部审计。最核心、最终级的审计对象“财务报告质量”,服务对象也是外人:股东、债权人、税务局、政府、供应商、客户等等。
实质性测试,能为“报告质量”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审计证据,所以,外部审计和“实质性测试”能尿到一个壶里。
而符合性测试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最终是为实质性测试服务: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锁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或重点。
2.内部审计。服务对象是内部管理者,内审人员反而对“财务报告”不那么care,有时甚至看都不看它一眼,理由大家也应该知道哈。
内审将主要精力用到了评估各类内部控制程序上,反而与“符合性测试”天然契合!
三、一个比喻
如果对“男女之间那点事儿”进行测试!
实质性测试,就是用来评估:男人的小蝌蚪是否游进了女人的卵子里。
而符合性测试,重点是看办事时间和地点是否合适?前戏足不足?动作到位不到位?等等。
外审重视实质性测试,因为那是小两口用来应付或取悦家人们的(报告的外部使用人):“看,我们完成了繁衍下一代的任务!”
内审重视符合性测试,虽然也是为了给小蝌蚪找妈妈,但是他们找的节奏更重要,自然对小蝌蚪如何找妈妈更加重视。
实务中,内审人员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已基本上与外审脱离,自然不可以完全照搬外审那种僵硬的审计程序!
和男欢女爱一样,已经从“传宗接代”转移到“享受过程”,测试工具自然也要变!
四、内审的重心
内审所针对的是“风险”,而风险存在于“达成目标的路上”,所以内审与“符合性测试”的精神不谋而合。
符合性测试也被叫作:合规性测试、遵循性测试、控制测试等等。
有时候,内审师们的审计程序,完全可以不包含实质性测试,仅仅执行符合性测试,也能达到我们的审计目标。
像人类一样,仅仅享受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也觉得挺美。
但仅仅有过程,就足够了吗?
五、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内部审计的价值点是“合理保证”而不是“确保”,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仍旧是采用“抽样”方式。
“样本量”的多少,是建立在内部控制效果(即符合性测试成果)基础上的。
从这一点上看,实质性测试是离不开符合性测试的,不然证据太难取得,审计风险太大。
符合性测试,仅仅针对的是控制程序,也有偏颇。
就像我们内审人员拿着制度流程标准对业务部门说:“你这个程序不合规!得改!”
而业务部门却说:“我取得的结果是好的”。
通常,我们也不会只钻牛角尖,硬说人家有问题,因为人家的业务成果明明是好的。
你提一次、两次还好,要是天天钻牛角尖,还能混得下去吗?
所以,我们做审计,除了有符合性测试外,还得通过实质性测试来获取各类直接证据,这样,我们提出的问题才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不至于“天天放空炮”!
君不见,很多时候,我们出具的审计结论不被人家认可,为什么?
就是因为:实质性测试没有做到位,证据不足,只在“符合性测试”上面说事儿,自然缺乏说服力!
六、并不是无法分离,要辩证地看
管理学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交叉点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
它和数学不一样,不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推导和因果关系上的。
企业内部控制也一样,你永远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变量因素,来完全保证企业运营目标。
审计也是,就算我们的符合性测试完全合格,一切制度流程全部有效,但仍旧会有“错误”发生,比如:招标舞弊。
反过来,就算符合性测试不理想,甚至不执行符合性测试,也能在实质性测试阶段取得重要成果。
这告诉我们,符合性测试虽然是实质性测试的基础,但这个基础并不是那么地牢靠。
另一方面,我们进行实质性测试是为了取得直接有效的证据,来证明结果!
从内审角度来看,我们的内审人员难道仅仅是为了证明:“你们这样做是错的”,这种结果吗?
绝对不是这样的!
这告诉我们:对于内审来说,实质性测试对于达成内审目的(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改善管理)方面的价值并不理想。
七、内审人员应更重视“控制”
我们内审人员的审计目标,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证明“你们这样做是错的!”
内审的价值更在于为企业整体目标服务,重点考虑:如何提升企业管理?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如何提升运营效率?如何保证资产安全等等。
我们的《审计报告》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是“审计建议”!
那审计建议又是为了什么?为了提升“内部控制”!
这就又回归到“控制程序”上来了:符合性测试。
所以,对内审来说,“符合性测试”才是重心!
这与对“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定义”不符,在定义中,符合性测试是基础,实质性测试才是重点。
而我们的内审,恰恰相反!
八、话说改革
所以,如果想让“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在内审界流行开来,以发挥其真正价值,就要对它们的定义加以修正,使用时也要突破外审们强加过来的束缚!
比如可以这样定义:
实质性测试是为了取得足够的、直接的证据,来证明或评估内部控制程序有效性的一种审计程序。
符合性测试是在实质性测试的支持下,来评估控制程序的设计和实施是否有效的一种审计程序。
结语:
虽是一家之言,但也耗死了不少脑细胞,希望能引起大家思考,也请大神来斧正。
争议的核心好像聚焦在了“结果”重要还是“过程”重要上?但问题的实质并非如此。
话说,如果脱离专业探讨,只说“小蝌蚪找妈妈”这一件事,对于你来说,是“结果”更重要?还是“过程”更重要呢?
欢迎评论转发!
#戏说审计##审计专业复试##风险##内审案例改编故事系列##内部控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