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分享: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内部审计工作规则)

为了规范本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确保经营合法合规,根据《公司法》、《审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总部相关审计制度,结合本公司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内控制度及其执行的控制评估与测试

一、每次审计时应全面梳理企业各项制度的建设及执行情况,并评估其实际执行效果。

二、在评估各项制度执行效果的基础上,检查各子公司是否存在需完善的制度、仍未建立的制度,查清未完善或未建立的具体原因。

三、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所处市场的经营环境、核心竞争力及企业的主要业态形式,确立企业财务管控的关键控制点,特殊业务的处理要点规范,测试这些关键控制点的制度建设及特殊业务的处理要点规范是否存在风险,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四、与企业的管理团队,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的董事会、经营班子、各部门负责人、普通员工进行调查、座谈、询问,了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抽查或调查分析方式具体确认这些问题是否真实存在。

五、检查企业财务各岗位的人员分工,岗位职责是否清淅分明,是否存在交叉重叠或不相容的岗位任,授权制度是否合理并得到有效的执行。

六、采取"穿行测试"的方式评估企业的进销存体系是否运行通畅。

第二章 会计报表的总体合理性的分析性测试

在对会计总体合理性分析性测试时,应首先取得企业的财务报表及分析报告,纳税申报表,结合企业的财务账簿对下列事项进行通过下述的分析性复核,确定企业会计报告的间逻辑关系是否存在,以锁定企业财务报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采取实质性测试方法进行重点检查。

一、审核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的年初、年未差额数是否与损益表的净利润累计数保持合理的逻辑关系,是否存在本年新增的盈余公积及已分配或收到的投资收益,是否存在对以前年度损益进行了调整,调整的理由是否充分及合理。

二、审核利润表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与应交税费的余额、发生额是否存在合理的逻辑关系。

三、审核营业务收入、营业成本、存货、固定资产的变动是否与应交增值税存在合理的逻辑关系。

四、审核本年度营业收入的贷方净发生额与销项税金的合计是否与应收账款借方发生额保持一致,是否存在没有通过应收账款科目核算的营业收入。

五、审核营业成本的累计净发生额是否与期初存货加本期库存商品的借方发生额减期未存货保持一致,不一致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合理,是否有未通过进销存核算的成本

六、审核现金流量表的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流量应收账款的期初余额、本期销售收入与销项税额、预收账款期未之和减应收账款的期未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存在合理的逻辑关系。

七、审核现金流量表的采购货款支付的现金流量与应付账款的借方发生额、预付账款的借方发生额是否存在合理的逻辑关系。

八、审核核现金流量表为员工支付的款项与应付职工薪酬的借方发生额是否保持一致,如不一致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合理。

九、检查现金流量表上支付的各项税费与应交税费的借方发生额是否保持一致。

十、审核现金流量表上支付的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与企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借方发生额及其对应的进项税额是否存在逻辑关系。

十一、审核现金流量表上的支付的与其他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与其他应收款的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的借方发生额及期间费用之和减折旧金额及摊销额、预提费用借方金额是否保持合理的逻辑关系。

十二、审核现金流量表上的收到的与其他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其他应收款的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的贷方发生额是否保持合理的逻辑关系。

十三、审核现金流量表的收到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与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货方生额是否保持合理的逻辑关系。

十四、审核资产负债表项目与财务软件系统的总账余额、明细账余额是否保持一致。

十五、审核利润表的各报表项目与财务软件各损益类科目的净发生额是否保持一致。

十六、审核财务软件系统的进销存收发存表的库存金额与总账是否保持一致,测试现存量对应的存货成本与未销售开具发票,未记账的其他出库的存货的成本金额是否保持一致。

十七、审核企业的纳税申报表主表、附加税申报表与资产负债表的应交税费项目的发生额是否一致,营业收入与纳税申报表是否一致,如不一致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否合理。

十八、审核财务软件系统的现金流量表金额与对外提供的现金流量表是否保持一致。

第三章、重要会计科目的审计要点

一、库存现金审计要点

1、核对现金日记账期末余额与总账数。

2、监盘库存现金,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

3、将库存现金盘点金额与现金日记账余额进行核对,如不一致的,需查明原因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4、抽取大额现金收支原始凭证进行测试,检查内容的完整性,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账户的进账情况。

5、检查企业是否有完整的现金盘点表,相关人员是否进行了签字确认。

二、银行存款审计要点

1、检查所有的银行开户是否通过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审批通过。

2、获取或编制银行存款明细表,并与总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对。

3、获取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逐笔并与日记账核对。查明银行存款余额差异原因。

4、检查未达账项的真实性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账情况。

5、查明大额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存款的实际情况,有无相应的审批资料。

三、其他货币资金审计要点

1、核对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银行保函保证金存款是否有相应的授权批准件与银行签订的相关合同。

2、列明不符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条件的其他货币资金。

3、对其他货币资金进行分析性测试以确定其安全性。

4、检查其他货币资金在会计报表反映的恰当性。

四、应收票据审计要点

1、获取应收票据明细,与账簿进行核对。

2、取得与主要销售客户签订的合同并对其内容进行核实,是否存在真实交易背景。

3、监盘库存票据,并与"应收票据备查簿"的有关内容核,是否检查票据背书的连续、完整性,关注票据要素的合理性及其有效,关注背书转让票据的连带责任,关注已作质押的票据和银行退回的票据。

4、复核贴现票据贴现息计算的正确性与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5、验明应收票据列报的恰当性,分类是否正确。

五、应收账款审计要点

1、检查对公立医院客户的信用账期的制定是否通过经营班子审批。

2、检查对商业客户的分销是否存在账期,如有账期是否通过董理会或经营班子的审批,相关责任人是否有连带保证责任。

3、检查耗材的销售出库单、开具的发票是否取得客户的签收,设备销售形成的应收账款有相应的合同,是否取得相应的装机验收报告,并取得开具发票的签收。

4、检查设备的台账是否对设备销售形成的应收账款有明确的记录,合同金额、回款金额、应回款等主要的要素是否齐全。

5、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并检查其计算的准确性。

6、检查公司与客户对账的资料,检查未达账项存在的原因或核对不一致产生的原因,特别需关注未上账金额的具体时间及对应金额,以作为管理建议书的内容之一。

7、复核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总分类账、销售收入分类账和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锁定异常项目。对大额或异常及关联方应收账款,应抽查其原始凭证及相应的审批文件。

8、取得欠款前十名的客户清单,并计算其欠款合计数占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比例,与销售前十位的客户进行比对,评价信用风险集中情况。

9、检查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是否遵循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相关规定。

10、对确已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是否全额计提了坏账准备,是否存在诉讼中的应收款,或处于质押及转让的的应收账款。计提了全额准备的应收账款在收回时,是否进行了合理的财务处理。

11、检查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相互抵销是否有相应的合同支持。

12、对本期回款金额低于开票金额 20%的客户,应列出相应的明细表进行具体分析,确认是由于销售收入上升还是回款周期延长造成的。

12、检查应收账款在会计报表反映的恰当性。

六、预付账款实质性审计要点

1、检查预付账款的支付是否有相应的合同,支付的款项是否与合同的约定一致。

2、抽取预付账款余额最大的前五家公司,检查到货、到票的频率是否与付款进度保持合理的水平。

3、检查关联方款项余额及发生额是否存在关联方占用公司货款的情形,分析交易真实性、交易价格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则,检查采购合同等有关文件与相关的交易事项,应向所在单位索取关联交易定价原则的审批文件。

4、抽查有无重复付款或将同一笔已付清的账款在 "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中同时挂账的情况。

5、检查预付账款的贷方余额,查明原因并作分类调整。

6、是否分析其长期未核销的原因及发生坏账的可能性,检查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的或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无法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转入其他应收款。

七、应收股利审计要点

1、取得利润分配方案审查应收股利金额是否与分配方案一致。

2、检查应收股利当期和期后的收款情况。

八、应收利息审计要点

1、重点关注应收关联方的利息,其利息的费用的是否符合现行税法的规定,是否存在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2、索取相应的借款协议,检查应收利息的金额是否正确。

九、其他应收款审计点

1、检查其他应收款的支付是否有恰当的审批。

2、检查其他应收款各明细科目,确认是否存在"前款不清,后款仍在借"的员工借款。检查投标保证金项目是否存在不超过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收回或部分抵借中标服务费,检查对客户支付的保证金项目是否有相应的合同,是否得到了正确的授权审批。

3、根据企业的对账资料,确认其他应收款是否存在相应的风险。

4、取得其他应收款欠款前五名的清单,并计算其欠款合计数占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的比例。关注股东或实际控制人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5、检查其他应收款项目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符合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相关规定。

十、坏账准备的审计要点

1、检查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和核销的批准程序,取得书面报告等证明文件。

2、已经确认并转销的坏账重新收回的,检查其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3、检查坏账准备在报表上的填列是否抵减了应收款项。

十一、存货盘点审计要点

1、取得所在公司的存货盘点计划,了解盘点范围、方法、人员分工及时间安排等。

2、编制存货监盘计划,对存货监盘作出合理安排。

3、实施观察程序,现场观察实际盘点,确定所在单位的实际盘点按照计划进行,并准确记录存货实际的数量和状况。

4、实施存货监盘过程中,对所有权不属单位的存货,是否检查其规格、数量等有关资料,确定是否已经分别存放、标明,且未被纳入盘点范围。应特别关注移动、毁损、陈旧过时及残次等存货。

5、了解各类存货的盘存结果、盘盈盘亏、报废的初步数据,并对盈亏较大的存货追查原因和处理意见。取得存货盘点清单,盘盈、盘亏处理意见等报告和管理部门的审批文件。对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的盘盈、盘亏存货,是否按规定先行进行了处理。

6、重点关注超过 180 天存货、已过有效期存货,是否发出了相应的预警。

十二、存货审计要点

1、核对各存货项目明细账与总账余额。

2、检查存货入账基础的正确性及一贯性。结合存货的盘点,检查期末料到单未到的情况,并查明是否暂估入账,暂估价是否合理。

3、抽查存货采购账户,对大额采购业务从订货追查至到货验收、入库的全过程及合同、凭证、账簿记录等,确定其是否完整、正确。

4、抽查采购折让、退回、赔偿等事项,并抽查若干在途材料项目,追查至相关购货合同及购货发票,复核采购成本的正确性。

5、关注与关联方购销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

6、抽查存货发出的原始凭证。

7、抽查大额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原始凭证、协议合同,确定是否按约定时间收回货款,关注发出商品的发出其审批程序是否合理。

十三、存货减值损失审计要点

1、检查存货减值损失的跌价计提和核销的批准程序,并取得书面报告等证明文件。

2、对存货减值损失计提依据和计提方法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确定是否有确凿证据为基础计算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3、检查存货的期后售价,有无低于原始成本。

4、对已计提减值损失的存货价值又得以恢复的,检查其会计处理的正确,依据是否充分。

十四、长期股权投资审计要点

1、获取或编制长期股权投资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

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

2、检查年度内长期股权投资增减变动的原始凭证,对于增加的

项目是否核实其入账基础与投资合同、协议的一致性,会计处理是否

正确;对于减少的项目应核实其变动原因及授权批准手续。

3、对于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必须审计以下事项:

(1)核对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2)审查股权投资差额的计算与会计处理的正确性,复核股权投资差额分摊数的正确性。

(3)审查损益调整项目本期发生额的正确性,并与投资收益项目的相应发生额进行核对。

(4)当被投资单位出现资不抵债时,权益法核算是否以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对被投资单位提供了担保或抵押的是否充分披露。

4、对于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取得相关原始凭证,确定其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5、对于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或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审查其投资成本的正确性。

十五、固定资产审计要点

1、 检查企业制定的固定资产划分标准及计提折旧的具体政策,是否获得了相应的审批,确定折旧政策是否与现行税法的规定保持一致,是否需要进行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2、 需重点关注投放设备是否按规定没有预留固定残值,投放合同是否明确规定"在投放期设备所有权属所在公司"。

3、对固定资产实施以下分析性程序:

(1)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与固定资产总成本的比率,将此比率同上期比较;

(2)计算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总成本的比率,将此比率同上期比较;

(3)比较本期各月之间、本期与以前各期之间的修理及维护费用,计算维修费用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

(4)比较本期与以前各期的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如果各期之间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的数额相差很大,深入分析其差异,判断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否合理。

3、检查新增固定资产:

(1)检查本年度增加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正确,手续是否齐备,分类是否恰当;

(2)对于外购固定资产,检查购货合同、发票、保险单、发运凭证等文件,抽查测试其计价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对于在建工程转入的固定资产,应检查竣工决算、验收和移交报告是否正确,与在建工程相关的记录核对是否相符,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是否恰当;对已经在用或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检查其是否已经暂估入账,并按规定计提折旧;

(4)检查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是否恰当;竣工决算完成后,是否及时调整。

4、检查本年度减少的固定资产:

(1)获取或编制的固定资产的明细表进行核对;

(2)检查本年度减少的固定资产的销账情况,减少的固定资产产生的损益是否及时记入营业外收支科目,账务处理是否与减少固定资产的授权批准文件一致。

6、实施固定资产盘点/检查程序(全部或部分),包括本年增加的固定资产和以前年度购买的固定资产、对存放于客户处的固定资产,是否取得了客户的签收证明,检查固定资产的盘点记录,确定企业是否是按规定进行了固定资产盘点。

7、检查固定资产的租赁。检查租赁合同、账务处理与合同是否一致。租入的固定资产是否确属企业必需,或出租的固定资产是否确属企业多余、闲置不用的。

8、检查审批购置的固定资产,包括车辆、叉车是否通过了中国医药集团的审批,并查阅相关的审批文件,并检查是否通过。

十六、累计折旧审计要点

1、分析折旧年限是否合理,折旧政策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

2、复核本期折旧费用的计提是否正确,如果必要,选择部分固定资产重新计算折旧额。

3、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时,有关折旧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检查通过更新改造、接受捐赠或融资租入而增加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计算是否正确。

4、检查折旧分配到各种费用的情况,将"累计折旧"账户贷方的本期计提折旧额与相应的成本费用中的折旧费用明细账户的借方相比较,以查明所计提折旧金额是否已全部摊入的成本或费用。

十七、固定资产清理审计要点

1、结合固定资产等账项审计,检查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的账面转入额的正确性。

2、检查固定资产清理的原因(出售、报废或毁损)及授权批准程序,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检查固定资产清理收入和清理费用的真实性,清理结果(净损益)计算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固定资产清理不能挂账,对于长期挂账的固定资产清理,应查明原因,并在必要时做出调整。

5、检查固定资产因改变用途,当作存货进行了销售,如当作了存货进行了销售,是否先将固定资产净值转入发出商品等存货科目,其收入是否计入了主营业务收入,其对应的净值是否计入了主营业务成本

十八、无形资产审计要点

1、对无形资产实施分析性复核程序

(1)将本期末的资产余额与上期末的资产余额进行比较,分析与询问异常变动原因;

(2)复核本期计入有关费用的摊销金额,并与上期的摊销金额相比较,通过这些程序分析解释异常变动的原因。

2、获取有关协议和董事会纪要等文件、资料,检查无形资产的性质、构成内容、计价依据,其所有权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3、检查无形资产各项目的摊销政策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与上期一致,若改变摊销政策,检查其依据是否充分.根据上述资产的摊销表格,审核将各摊销金额计入资产或费用的合理性。

4、审核本期增加的重要发票及其原始凭证、购货合同、会议记录等内容,并对已测试项目进行记录,对从其他方直接购买的无形资产,审核资产的成本、无形资产是否按实际支付的金额或确定的价值入账。

十九、长期待摊费用审计要点

1、抽查重要的原始凭证,检查长期待摊费用增加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是否经过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2、查阅相关合同、协议等资料和支出凭证,检查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政策,复核计算摊销额,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按受益对象的不同,分另计入成本或期间费用,且摊销期间是否与受益期限或合同约定的期限保持一致。

二十、待处理财产损溢审计要点

1、结合存货、固定资产清理等账项的审计,检查待处理财产损溢转入的会计处理。

2、查明损溢原因,并审查转销时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3、检查应予处理而未处理、长期挂账的待处理财产损溢,是否做出记录,并在必要时作适当调整。

二十一、短期借款审计要点

1、索取并检查有关借款合同、协议、贷款卡等资料和收款凭证,确认取得借款的真实性,并与会计记录核对。

2、所有的短期借款是否通过湖北公司及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审批。

3、检查本期各项借款的偿还情况,核对会计记录和原始凭证。

4、检查利息计算的依据,复核应计利息是否正确,并与预提费用、财务费用科目的相关内容核对,确认全部利息费用已计入相关账户。

5、对于超标准的借款利息,是否予以关注并在必要时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6、对银行的支付的利息费用、手续费、服务费支出是否取得了增值税发票,其中手续费服务费支出应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二十二、应付票据审计要点

1、检查应付票据备查簿,抽查有关原始凭证,确定应付票据的真实性。

2、检查应付关联方票据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

3、检查与供应商签订的采购合同,确定是否存在真实的交易背景,防止出现票据融资行为。

4、对用票据结算的供应商,应检查对应的预付账款、应付账款科目、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明细科目查明是否存在票据资金回流的情况。

二十三、应付账款审计要点

1、对发生额前十位的供应商进行的应付账款发生额实行分析程序,有必要查验相应的合同、发票、到货凭证、支付凭证,并合理识别出的重大波动或异常关系。

2、抽取大额或异常的应付账款重要项目的对账单确认应付账款余额的真实性。

3、实施截止性测试,以检查是否存在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如检查在资产负债表日有无未处理的不相符的购货发票及有材料入库凭证但未收到购货发票的经济业务,确定是否存在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4、对于应付账款的借方余额是否检查形成原因并在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

5、结合其他应付款、预付账款的明细余额,检查双方同时挂账的项目或不属于应付账款的其他应付款。如有是否作出记录,并在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或会计误差调整。

6、检查应付账款长期挂账的原因,并在必要时作出重分类调整。

7、检查应付关联公司款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

二十四、预收账款的审计要点

1、实施预收账款的实质性分析程序,取得与主要客户签订的合同并对其内容进行了核实。

2、获取或编制预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并检查其计算的正确性。

3、对截至审计日已转销的预收账款,对已转销金额较大的预收账款进行检查,核对记账凭证、仓库发货单、货运单据、销货发票等,并注意这些凭证日期的合理性。

4、抽查预收账款有关的销货合同、仓库发货记录、货运单据和收款凭证,检查已实现销售的商品是否及时转销预收账款,以确定预收账款期末余额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5、检查同一客户是否存在预收账款及应收账款同时挂账的情况。

二十五、应付职工薪酬审计要点

1、获取或编制应付工资明细表,应付福利费、应付社保费用复核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

2、对应付职工薪酬进行必要的分析,检查异常波动情况,说明原因并进行记录。

3、检查应付职工薪酬的支付凭证,复核其计算计算是否正确,依据是否充分,有关代扣款项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5、将应付职工薪酬贷方发生额累计数与相关的成本、费用账户核对一致。

6、按工资总额复核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等支付的正确性,确定是否超过相应的扣除标准,是否需要所得税费用调整。

7、检查需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是否按国家规定进行了相应的代扣代缴。

二十六、应交税费审计要点

1、实施应交税费的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税负率的变动进行重点关注,有必要对存货的变动、固定资产的变动结合起来进行总体合理性分析。

2、根据与进项税额转出相关账户审定的有关数据,复算因存货改变用途或发生非常损失应计的进项税额转出数的计算和会计处理。

3、根据视同销售的增值计算及所得税处理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

4、检查应交增值税、其他附加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检查企业是否履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义务。

5、获取企业的纳税申报表,检查纳税申报表上的金额是否与账簿记录的保持一致。

二十七、应付股利审计要点

1、审阅公司章程、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纪要中有关股利的规定,了解股利分配标准和发放方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并经法定程序批准。

2、检查应付股利的发生额,与利润分配方案是否一致。

3、检查股利支付的原始凭证,内容、金额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二十八、其他应付款审计要点

1、选择金额较大或异常的明细账户余额,检查其原始凭证。

2、检查其他应付款的借方余额,并确定是否进行重分类调整。

3、检查长期挂账应付款的原因,并作出记录,必要时进行调整。

4、检查存在异常的应付关联方款项并重点关注。

二十九、预提费用审计要点

1、抽查大额预提费用发生的记账凭证及相关文件、资料,以查核其发生的依据和预提的数额是否正确。

2、结合短期借款等项目的利息支出审核,复核其计提数的计算是否正确。

3、抽查大额预提费用转销的依据,判断其是否合理,复核计算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检查不属于预提费用性质的会计事项,有无超过 1年尚未结清的预提费用。如有是否查明原因并作出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

三十、长期借款审计要点

1、获取本期借款项目的借款合同、协议及授权批准,确认取得借款的真实性,并与会计记录核对。

2、检查本期各项借款的偿还情况,核对会计记录和原始凭证,并将期末借款余额与借款合同核对。

3、检查期末到期未偿还的长期借款

4、检查利息计算的依据,复核应计利息及其会计处理的正确性,并与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的相关内容核对。

5、存在超标准的借款利息,必要时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6、检查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是否转列至流动负债。

三十一、长期应付款要点

1、审查各项长期应付款相关的契约、抵押情况,并作适当记录。

2、复核各项长期应付款本息的计算和支付,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检查一年到期的长期应付款是否已经转列流动负债。

三十二、实收资本审计要点

1、审阅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记录中有关规定,收集有关的董事会会议纪要、合同、协议、公司章程及营业执照,公司设立批文、验资报告等法律性文件,确定股本(实收资本)的构成与金额。

2、检查股本(实收资本)增减变动的原因,查阅董事会纪要、补充合同、协议及其他有关法律性文件的规定,追至原始凭证,核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检查股东按合同、协议、章程约定时间缴付出资的情况,出资额是否业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验。已验资者,应查阅验资报告。

4、审查认股权证及其有关交易,确定委托人及认股人是否遵守认股合约或认股权证中的有关规定。

三十三、资本公积审计要点

1、检查资本公积增减变动的内容及依据,并查阅相关会计记录和原始凭证,确认增减变动的合法性与正确性。

2、验证资本公积转增实收资本的合规性和授权批准。

三十四、盈余公积审计要点

1、收集与盈余公积变动有关的董事会会议纪要、股东(大)会决议及公司章程确定盈余公积的构成及金额。

2、对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发生额逐项审查至原始凭证。

3、检查盈余公积各明细项目的提取比例的合规性。

4、检查盈余公积减少数的合规性,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三十五、未分配利润审计要点

1、收集与未分配利润有关的董事会会议纪要、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等文件资料,确定未分配利润的内容及金额。

2、检查董事会会议纪要、股东(大)会决议、利润分配方案等资料,对照有关规定确认利润分配的合法性。

3、检查未分配利润变动的全部相关凭证,结合所获取的文件资料,确定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对于以本年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情况,如果弥补期限已过,应检查对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

5、结合以前年度损益科目的审计,检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内容的真实性,是否已调整至年初未分配利润。

三十六、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审计要点

1、逐项审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内容是否真实、合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2、对重大调整事项应逐项核实其发生原因、依据和有关资料,复核数据的正确性,并取得有效证据。

三十七、主营业务收入审计要点

1、实施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分析程序。是否对分析程序中发现的差异均找到了合理解释。

2、取得了大额销售合同并对其内容进行了核实。

3、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条件、方法以及前后期的一致性,并判断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关注周期性、偶然性收入的确认原则、方法是否符合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条件。

4、获取产品价格目录,抽查售价是否符合价格政策,并注意销售给关联方或关系密切的重要客户的产品价格的合理性,有无相互之间转移利润的现象。

5、采用审计抽样或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抽查销售发票,审查开票、记账、发货日期是否相符,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是否与发货单、销售合同、记账凭证等一致,编制测试表。

6、采用审计抽样或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抽查发货单,审查出库日期、品名、数量等是否与发票、销售合同、记账凭证等一致,编制测试表。

7、采用审计抽样或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抽查记账凭证,审查入账日期、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是否与发票、发货单、销售合同等一致,编制测试表。

8、检查销售退回手续的合规性。结合原始销售凭证检查其会计处理的正确性。结合存货项目审计关注其真实性。

9、取得销售折扣与折让的相关资料,了解折扣与折让的具体规定,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核对。择要抽查大额折扣与折让发生额,检查有无经授权批准,确认其合法性、真实性。检查销售折扣与折让的会计处理。

10、检查特殊的销售方式,如委托代销、分期收款销售、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销售、附有退回条件的销售、售后租回、售后回购、以旧换新、出口销售等,选择恰当的审计程序进行审核。

11、检查向关联方销售的情况,记录其交易品种、价格、数量、金额和比例,并记录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对于合并范围内的销售活动,是否记录应予合并抵销的金额。

三十八、其他业务利润的审计要点

1、实施其他业务利润的实质性分析程序。

2、抽查大额其他业务收支项目。检查原始凭证是否齐全,有无授权批准,会计期间的划分是否恰当,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支出是否配比,有关税金的计算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对异常的其他业务收支项目,追查其入账依据及有关法律性文件。

三十九、投资收益审计要点

1、检查投资收益的会计凭证,结合长、短期投资的审计,取证核实投资收益的计算是否正确,依据是否充分,期间归属是否恰当。

2、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审核被投资单位的会计报表,关注其是否经审计,是否按权益比例计算投资收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按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取得相关原始入账依据,确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四十、补贴收入实质性审计要点

1、实施补贴收入的实质性分析程序。

2、抽查大额补贴收入,获取其有关批准文件,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齐全,入账依据是否充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已经收到入账。

四十一、营业外收入审计要点

1、检查营业外收入明细项目的设置、核算内容与范围的合规性。检查营业外收入与其他科目核算的界限。

2、结合非流动资产的审计,检查非流动资产处置的批准程序。抽查相关原始凭证,审核其内容的真实性和依据的充分性,检查会计处理的合规性。

3、结合相关非流动资产的盘点及监盘资料,检查非流动资产盘盈收入的审批程序。检查金额的计算,抽查相关原始凭证,审核其内容的真实性和依据的充分性,检查会计处理的合规性。

四十二、主营业务成本审计要点

1、获取或编制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表,并与报表数、明细账合计数和总账核对。

2、销售成本倒轧表,并与总账核对。

3、将本年度主营业务成本、单位商品销售成本、毛利率与上年度进行比较,并对本年度各月份的主营业务成本、单位产成品成本、毛利率运用分析程序,与销售收入、销量配比,查明发生重大波动或关系异常的原因。

4、检查销售成本账户的重大调整事项(如销售退回、委托代销商品)理由的充分性、适当性。

5、针对识别的舞弊风险因素,如余额的异常波动或大额计提、转回及重大调整事项等,检查实施针对性的不可预见程序,以确定有关交易真实性、会计处理的合理正确性。

四十三、营业外支出审计要点

1、实施营业外支出的起步审计程序,获取明细表、账账核对、账表核对等。

2、检查营业外支出明细项目的设置、核算内容与范围的合规性。检查营业外支出与其他费用的核算界限。

3、结合非流动资产的审计,检查非流动资产处置的批准程序。是否抽查相关原始凭证,审核其内容的真实性和依据的充分性,检查会计处理的合规性。

4、检查盘亏、毁损资产损失的审批程序。检查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5、结合预计负债的审计,取得担保合同、仲裁或法院判决书等,检查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对外提供担保、未决诉讼等金额和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6、检查税收滞纳金、罚款支出、各种赞助费支出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情况。

四十四、营业税金及附加审计要点

1、实施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实质性分析程序。

2、根据审定的当期应纳营业税的主营业务收入,按规定的适用税率,分项计算复核本期应纳附加税额。

3、检查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项目的计税基础与本期应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合计数的一致性,并按规定的适用税率计算复核本期应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金额。

4、检查印花税的计提是否是充分。

5、复核各项税金及附加与应交税费的勾稽关系,是否存在。

四十五、销售费用审计要点

1、实施销售费用的实质性分析程序。

2、检查销售费用明细项目的设置、核算内容与范围的合规性。划清销售费用与其他费用的界限。

3、检查销售佣金和业务费等支出的合规性和审批手续,检查有无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

4、检查广告及业务宣传费支出的合理性,如超过规定限额,是否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对应纳税所得额进行了调整。

5、选择重要或异常的销售费用,检查销售费用各项目开支标准的合规性。检查销售费用开支内容与被审计单位的商品销售或专设销售机构经费的有关性。检查其计算、原始凭证和会计处理。

6、 对销售费用实施截止测试,防止出现大额跨年的费用支出。

四十六、管理费用审计要点

1、对管理费用的进行分析性复核。

2、检查管理费用明细项目的设置、核算内容与范围的合规性。结合成本费用的审计,检查费用分类的正确性。

3、检查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与经营管理的相关性。

4、检查相关费用报销内部管理办法,有无合法原始凭证支持。

5、结合相关董事会及股东会决议,检查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开支范围的合规性。

6、检查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检查支付费用的合规性,有无涉及到诉讼及赔偿款项支出。

7、检查诉讼费用,并检查涉及的相关重大诉讼事项有无在附注中进行披露。并应进一步关注诉讼状态,判断有无或有负债,或损失已发生而未入账的情况。

7、检查业务招待费支出的合理性是否符合中国医疗器械公司规定的相关招待标准,对超过税法规定扣除限额,是否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8、针对管理费用项目中数额大的或与上期相比变动异常的项目,按具体审计计划中所确定的抽样办法与样本量选取测试样本,并对样本实施检查。

四十七、财务费用审计要点

1、实施财务费用的起步审计程序,获取或编制财务费用明细表,检查其明细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范围,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

2、将本年度财务费用与上年度财务费用进行比较,并将本年度各个月份的财务费用进行比较,如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

3、选择重要或异常的利息费用等项目,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对财务费用实施截止性测试,检查有无跨期入账现象,并对重大跨期入账项目作必要调整。

5、检查超过税法抵除规定的利息费用支出,是否进行了所得税费用调整。

第四章:其他应重点关注的审计事项

一、检查是否有不符合八项规定的费用支出。

二、检查三项经费的开支范围及标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三、检查是否列支了客户的费用、私车公用是否签订了相关的合同。

四、过渡期内的公司是否按规定转移了代理权,客户,存货及固定资产的转移是否通过了相应的评估报告,评估金额是否合理。

五、检查关联方的定价、销售及采购收付款是否符合公允性原则。

六、检查公司签订的合同是否按正规的程序进行了审批,审批的时间是否合理。

七、检查供应商的供货是否与相关合同保持一致,采购量是否与销售及付款、库存量成合理的比例,对年内的价格出现的波动,是否通过相关的审批及相应可行性分析。

八、对不同客户的信用条件,信用标准是否存在着标准不统一。对客户供价的改变是否通过了相应的价格变动审批。

九、对应收应付抵借是否有相关的合同依据,在报表编制中,对调表不调账的事项是否作过完善的登记及审批。

十、检查自制原始凭证是否符合会计凭证的基本要素,是否有相应的审批。

十一、企业的中长期项目是否进行了合理的审批

十二、 对上游企业的赠品、返利、折扣 应确认是否得到了合理的兑付。

十三、重点关注低毛利率的产品、客户,销售利润低于公司整体净利率的业务、业务员、客户。

十四、重点关注逾期应收款超正常账期 20%的客户应收款。

十五、重点关注预付款超平均采购量超 3倍的预付款。

十六、重点关注同为经销售及供应商的客户,对季未、半年未、年未及元月的新近购进重点检查,防止出现虚增收入及利润情况的发生。

十七、对单笔采购及销售金额较大,且本年业务量不大的客户重点关注,防止出现虚增采购及销售、利润。

十 八、应对企业有代理权的产品,如改为从其他供应商采购,且采购的价格没有出现的价格优势的业务需逐笔分析,有可能存在转移利润情况的发生。

十九、关注原对终端为医院的客户如中途改为分销方式变更的理由是否充分。

二十、对年未出现的大额分销欠款客户或采用用商业承兑结算货款的销售应重点分析,是否存在虚列收入、利润等情况的发生。

第五章 审计报告

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报告至少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一、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及执行的有效性评估分析。

二、财务报表是否存在合理的逻辑关系,是否与账簿的记录保持一致,对外提供的报表是否保持一致。

三、财税处理是否存在不规范的情况。

四、公司内部控制及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管理意见书。

实务分享: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内部审计工作规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1月29日 上午9:16
下一篇 2024年1月29日 上午9: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