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记者 王静)11月2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这十年”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科技创新工程这十年总结与展望工作报告”,6个研究所作了典型发言,全面展示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分享了农业科研体制创新经验,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借鉴。
亮成果 “1号工程”十年实践成效显著
2013年,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以下简称“科技创新工程”)启动实施,目的是以机制创新撬动院所改革,以稳定支持增强创新能力,以重大成果驱动农业农村发展。
十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立足职能定位和优势特色,将科技创新工程作为“1号工程”,发展布局不断完善。
围绕前瞻性、战略性、引领性重大农业科研任务,凝练提出种子、耕地、生物安全、农机装备、绿色低碳、乡村发展等6个重点领域,提出“十大使命”和“十四五”期间的78项重点任务清单,组织跨学科跨团队开展重大任务联合攻关,突出协同创新,促进“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相互流通,构建整体性强、流动性强的全新科技创新组织模式。
建立以学科团队为单元的科研组织方式,形成“11大学科集群—58个学科领域—283个重点方向”三级学科体系,建立以学科体系为指引的创新导向机制。按照学科体系的研究方向,将全院34个研究所原有的1000多个课题组,优化整合为330个科研团队。团队实行首席负责制、首席接续机制、使命任务引领机制和团队调整退出机制,为解决重大农业科技问题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成果。
中国农业科学院先后实施“青年英才计划”“农科英才工程”,在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保障等12个方面出台促进人才发展“30条”“新30条”及17项配套制度,强化对不同层次农科英才的引育支持。近十年新增10位两院院士,近五年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170余名,比“十三五”增长近一倍。目前,全院农科英才共363人,人才队伍力量日益增强。
勇担当 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十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取得一批原创性科学成果。
例如,发现水稻减氮高产早熟基因,为作物大幅度增产和减少氮肥施用、实现“绿色高效”提供潜在的解决方案,也为全球水稻和其他作物增产带来新曙光。
首次揭示昆虫通过水平基因转移事件从植物中“偷窃”基因以克服宿主防御,解析烟粉虱“偷窃”植物基因克服宿主防御新机制,为烟粉虱田间精准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全新思路。
马铃薯育种打破传统育种两大瓶颈,探索用杂交种子替代薯块繁殖,可将马铃薯育种周期由10-12年缩短至3-5年,繁殖系数提高1000倍。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例如,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体系日趋完善,避免粮食减产近40%,“虫口夺粮”保丰收。
玉米密植滴灌技术大幅促进主产区玉米增产增效,创造亩产1663.25公斤的新纪录。
高效利用农田养分资源,首创“天空地一体化”农田生产感知监测体系,耕地保护与地力提升技术迭代升级,守住粮食生产“命根子”。
抗旱适水种植技术、农药高效低风险减施增效技术等农业绿色技术与产品推陈出新,留住老百姓“金山银山”。
LED植物工厂实现水稻和大豆生育期减半,水稻63天左右、大豆中黄58天收获,推动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迈向高级阶段。
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创制出一批重大产品。“例如,中嘉早17”早稻品种年应用面积超千万亩,稳居南方稻区第一位。
选育耐热性突出、高产稳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中麦895”,创造亩均实收782公斤的高产纪录。
成功培育“中油杂501”刷新了首次亩产419公斤的冬油菜高产纪录。300多个蔬菜新品种带动农民增收超200亿元。
“华西牛”“广明2号”白羽肉鸡、中新白羽肉鸭等突破性国产畜禽品种接连审定,打破国外种源垄断。
研制我国第一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微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工程菌G033A”,打破了同类产品的国际垄断。
研发我国首个植物免疫蛋白质生物农药“阿泰灵”,实现农药减量20%以上。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产出一批新技术与新产品。农药残留智能快检技术和系统实现5分钟6种以上目标物的同时判断,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灵敏度提高10倍,黄曲霉毒素检出率提高50%,保障食品安全。
实施优质乳工程,奶产品安全控制与质量提升技术引领国产奶业从安全向优质转型升级。
在国际上率先研发H5/H7二价禽流感灭活疫苗,累计推广应用超过700亿剂次,成功阻控高致病性禽流感,为保障我国公共卫生安全发挥关键作用。
启新篇 为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发布会上,中国农科院提出实施“科技创新工程跃升计划”,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建设一批科学中心。强化重大任务联合攻关,把握农业发展主动权。强化链式创新,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高端智库,提供战略咨询与决策支撑。完善海外布局,打造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高地。
“‘跃升计划’是科技创新工程新的发展阶段,要对标国家对农业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明确发展思路与目标,明确重点任务与要求,坚持使命牵引,统筹布局,以机制创新带动科技创新,以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攻克核心关键技术、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导向,组织实施重大任务联合攻关,以重大科技成果支撑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吴孔明指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