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他们打破了“不可能”!中大又上新一大科研装置(中大科研院)

南都讯 记者孙小鹏 通讯员李建平 朱嘉豪 “中山大学,您已经进入高能非弹谱仪散射室……”“滴”的一声刷卡声后,向右转动钥匙,厚重的混凝土盖子缓缓移开,揭开了“高能非弹谱仪”的神秘面纱。11月12日,由中山大学与中国散裂中子源合作建设的高能直接几何非弹性中子散射飞行时间谱仪,正式揭牌。

攻坚克难,他们打破了“不可能”!中大又上新一大科研装置(中大科研院)

高能非弹谱仪,填补的是我国中高能非弹性中子散射的空白,正是国家需要的事。“无论多难,国家需要的事,就是正确的事,就是应该做的事。”“高能非弹谱仪”参建者之一,中山大学物理学院中子科学与技术中心主任、教授王猛说。

中子,一种肉眼无法分辨的粒子,却是极重要的科研工具,是前沿科学研究的利器。中国散裂中子源,这一举国瞩目的大科学装置,于2018年建设成功。从中子源发散出去,一共设计了20条谱仪线路,他们就像“超级显微镜”的不同镜头,满足不同的科研需求,然而因为技术难度大,建设成本高,首期建设的三台谱仪不包括非弹性中子散射谱仪。

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的中山大学,从2017年起,就在积极推动与中国散裂中子源合作建设高能非弹性中子散射谱仪。2019年,历经多轮论证,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启动谱仪建设。今天,走进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5号线“高能非弹谱仪”已就位。“中大绿”的外墙颜色,显示着其“血缘”,中山大学的又一大科研平台取得里程碑式的进展。

高能非弹谱仪将与中山大学的超算中心、天琴中心、南方海洋实验室、“中山大学”号、“中山大学极地”号、精准医学科学中心、绿色化学与分子工程研究院等大平台一起,集群合力,服务国家。

在“高能非弹谱仪”的揭幕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说:“在过去的四年里,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谱仪建设团队和学校物理学院等相关团队克服了疫情的影响,突破了斩波器、散射腔、探测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坚克难,落实谱仪建设任务。”

高能非弹谱仪的建设开辟了新的市场,带动了国内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重达30多吨、内部高真空的异形散射仓,就是在合肥科学岛上生产制造的。谱仪的部件几乎都是非标品,国内厂家从未生产过。通过参与高能非弹谱仪的建设,许多科技企业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做好了这一件事情,下面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王猛说,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中国散裂中子源副研究员任清勇说:“这些挑战对于国内科研人员和企业都是全新的事情,没有人做出来过,只能不停地解决问题。”

图片:通讯员提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0日 上午10:49
下一篇 2024年4月20日 上午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