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先后提出“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殷切希望,为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为落实“强基工程”的基础工作来抓,丰台教育微信公众号特推出“党建引领│强基须强师:育人先锋”专题,通过对全区教育系统2023年获评北京市教育系统“育人榜样(先锋)”的21名优秀干部、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典型事迹进行集中宣传,吸引和激励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培养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刘爱华
刘爱华,女,汉族,共产党员,1966年6月出生,籍贯山东泰安,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北京市丰台区芳古园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教育感悟
任职书记、校长20多年来,刘爱华一直精耕于基础教育一线。作为北京市中小学党建示范点的带头人,她坚持思想引领、问题导向,勇于接受挑战,真抓实干,带领学校在党建引领、五育并举、教育教学实践、教科研推进等各项工作中取得实效,带出了一批在市区级获得教书育人荣誉称号的优秀干部教师。她关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了一批批基础扎实、兴趣广泛、学有所长的优秀学子。带领学校建设校园足球、篮球、体育舞蹈等特色课程。学校享有较高的社会美誉度,获评北京市科研先进单位。
刘爱华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先后撰写教育教学管理文章发表在《中国教育学刊》《中国德育》《中小学管理》等核心期刊上,先后获得“北京市规范化建设优秀个人”及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在区教育系统党政正职年度考核中多次获得优秀等次及“记功(嘉奖)”荣誉。
做学研带头人,丰盈素养积底蕴
作为学校发展的引领者,刘爱华同志牢记党的教育宗旨,笃行不怠,以持之以恒的先进理论和专业学习为提升个人管理素养和能力的源泉,学在前,研在先。她带头讲党课,主动做专业分享,形成以校长为主体、干部教师踊跃参与的“大先生说”校本学研机制,衍生出稳定的青师沙龙、骨干对话、专项论坛等灵活、深入的多元学研平台,在提升个人思想认识和管理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她积极参与高水平的交流和研讨活动,多次在教育系统内分享自己的管理理念、发展规划、实践经验,发挥优秀校长示范引领的辐射作用。
做共识凝聚者,共情共愿达共赢
学校治理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刘爱华坚信,以共同愿景凝聚人心,群策群力,方能事半功倍。
1.链接集体与个人发展愿景,在归属中强化教师职业幸福感,带出优秀教师队伍。
刘爱华始终把教师作为学校宝贵的财富,悉心发掘教师所长,指导教师找准最近发展区,制定明确的个人发展规划。在日常管理中为教师个人发展提供积极支持,引领教师享受专业发展成就感。
2021年11月,刘爱华同志调任由3校合并而成的集团校担任书记校长。接受任务后,她用两周时间马不停蹄辗转于3个校区,细致地观察、真诚对话,尽可能客观地感知干部、教师工作的状态,了解大家对学校和个人发展的希冀,正视个体跃跃欲试背后的观望和矛盾。
学校发展进入瓶颈期是教师职业倦怠与困惑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一问题,刘爱华同志明确了“同向共愿—聚焦共研—创新共行”三步引领策略,引领教职员工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连接。
有方向,有方法;有个人努力,有集体支持;有成就,有经验积淀。在2022年区级教学大赛师慧杯比赛中,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新一届骨干教师评选中,区级骨干数量实现成倍数增长。友爱互助的团队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师的校园生活富有活力;教师主动展情怀、显担当,共促学校新发展;“和学校一起走向优秀”成为教师的共识,也是教师个人发展的写照。
2.建和谐家校关系——以真诚得信任,凭实力赢支持,建立共生、共成的家校共同体。
刘爱华的家校观是:营造“手牵手、心连心”的学校-家庭关系,发挥学校影响力,疏渠道,展平台,互相信赖,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合力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学校里有家庭教育教师指导中心,她自己就是中心首席教师;有家长驻校办公室,家长委员在校一日安排清清楚楚。在她的鼓励引导下,有已经卸任的前家委会主席一如既往地推广学校成功经验,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各行业“家长教师”……
在新的单位,刘爱华延续一贯做法,上学放学期间在校门口值守校长岗,开通校长热线,设置校长接待室,及时了解家长需求,化解矛盾隐患。同时,聚焦典型问题组织开展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校本研究,推动建立“家长-教师协会”,开展系列家庭教育培训,亲自撰写“致家长信”介绍学校服务学生不同发展需求的新变革,介绍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等路径方法和成效,呼吁家长做老师的教育伙伴,一同做好学生发展服务工作。和教师一起家访、约谈有心结的家长、学生,和教师、家长一起确定学生教育方案,及时反馈调整,伴随学生明显的进步,更多地家长转变为积极的家校合作伙伴,成了校长的“铁杆”支持者和学校宣传者。
做资源盘活者,质量提升拓新路
1.拓展渠道,把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来。
刘爱华坚持主动拓展教育渠道,争取社会支持,把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学校,助力学生成长。多年来,学校与科技馆、农职院、科技公司、三甲医院、社区法庭等结成教育伙伴;中科院院士、优秀的高校教师、非遗传承人等大批热爱教育的社会人士走进学校,传播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拓展学生视野。
刘爱华特别重视低年级的幼小衔接和高年级的小初贯通教育,通过组织教师与周边幼儿园、中学建立联系,开展贯通式教研,着手一年级活动化教学和高年级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高年级项目式学习在线上学习期间取得较好成效,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2.创新机制,发掘内部优势,优化治理结构。
在新的岗位,作为书记校长,她敏锐地发现,以本校为大本营,干部和学科教师奔波于直径1.5公里三处校址的治理方式有很大优化空间。她多次与干部以及学科教师一起“跑校”,听他们讲述自己“跑校”路途的紧张,下课后无法多与学生和班主任交流的遗憾;与各校址班主任谈心,了解本部外两个校区教师的“组织外”心态;与学生家长交流,接受家长关于稳定学生上学校区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她发起了面向全校干部教师、学生、家长的“学校发展大家谈”论坛活动,在师、生、家、社范围集思广益充分论证后形成了低、中、高三个学部进阶式发展的《芳古园小学一校三址办学管理规程》,明确管理理念和行动要素,强化民主治理、专业促进、一体化推进,建设教师发展促进、课程与教学研究、学生发展促进、服务保障、家-校-社协同组织协调五个职能中心和教-学-评一体化质量督评委员会;对学部治理内部内容、机构设置、工作推进模式、督导与评价等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
新学年,学部制开始运行,各学部享有特色化发展的自主权,学部内干部教师从学段学生发展特点出发,优化学部环境,开辟校内学科实践活动平台,建设学部实践基地,开发学部特色课程,效果初显,彰显“一校三址”的办学优势。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刘爱华同志以立德树人的执着、身正为范的品格、紧跟前沿的学识以及进取求新的行动,带动身边的干部教师朝着做“大先生”的时代要求不懈努力,无愧于先锋称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