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思维研发产品,迅策科技为金融机构搭建管理系统(互联网金融创新与运营管理)

用互联网思维研发产品,迅策科技为金融机构搭建管理系统(互联网金融创新与运营管理)

调研 | 刘馥亮 唐靖茹

撰写 | 王誉钢

近年来随着资管市场规模增长,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存在两大痛点。首先,单纯依靠人力已无法满足资管业务的扩张速度,需借助管理系统来提升业务效率。其次,由于市场急剧扩张,监管陆续出台相关规定来管理市场,为保证合规性,金融机构需利用系统对业务加以规范。

成立于2016年的迅策科技瞄准市场需求,为资管机构提供业务管理系统,帮助资管机构降低合规风险。

迅策科技主要服务对象是资产管理机构,在资管机构原有业务系统基础之上构建业务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类似大数据中心,可将金融机构信息孤岛上的数据进行集中管理。

基于数据处理和分析,迅策科技管理系统可影响资管机构所有业务环节,帮助资管机构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人力开支并降低业务风险。

随着迅策科技业务能力逐渐增强,迅策科技服务的对象和范围都在不断扩展。目前,迅策科技业务系统根据涉及业务环节不同可分为不同模块,客户可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购买对应的模块。为提升用户服务体验,迅策科技会根据客户反馈的需求和意见进行系统的更新迭代。

迅策科技联合创始人耿大为认为,相比于竞争对手,迅策科技有两方面核心壁垒。

首先,迅策科技成立至今已超过两年,系统经过多次更新与迭代,技术上存在一定优势,对客户需求也有更深的理解。依靠先发优势,已经完成多家持牌金融机构的业务适配。

其次,迅策科技基于互联网思维研发产品,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降低金融机构IT部门系统对接的难度,更好的适配客户管理层的使用习惯。

用互联网思维研发产品,迅策科技为金融机构搭建管理系统(互联网金融创新与运营管理)

近期,爱分析专访迅策科技联合创始人耿大为,就资管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公司业务和未来规划进行交流,摘选部分内容分享如下。

管理系统辅助金融机构运营与决策

爱分析:公司创立时为何会进入金融IT系统行业?

耿大为:首先,我们在行业里有相应的积累。团队有合伙人之前在海外大型的基金和投资银行工作,使用过海外的系统,了解国内系统相比海外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其次,近几年国内资管公司规模有非常快速的成长。2016年年底,国内私募规模第一次超过公募,我们认为是进入资管行业很好的时机。

最后,人工智能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应用逐渐被认同,高盛去年就用机器代替了一批交易员。我们借助趋势,将技术应用在垂直的资产管理行业,按照互联网思维把客户的工作场景拆开揉碎,帮助客户观察哪些细节可以用人工智能替换人力劳动。

爱分析:如何拆分工作场景?

耿大为:我们主要有两种拆开方式。一种是从物理层面拆分,按照客户原有部门将系统进行细分,例如市场部、财务部等。

另外一种按照具体业务流程环节进行拆分,以私募基金为例,从指令下发、指令执行、风控到结果的统计分析呈现,再到结果汇报,覆盖完整的业务流程。

爱分析:目前产品主要是针对哪一流程?

耿大为:我们可以实现客户业务流程全支撑。还是以私募基金举例,我们会给私募基金提供统一的管理平台,平台类似于大数据中心,可以辅助所有部门做运营和决策,只是不同环节使用不同部分,比如指令用指令部分,风控用风控部分等,不同环节各司其职。

爱分析:大数据中心提供数据服务吗?

耿大为:大部分持牌金融机构会有自己的信息孤岛,迅策的系统可以帮他把数据都集中管理起来,在此基础之上,他既可以用迅策的数据服务,也可以使用其他第三方的服务,但核心是迅策的系统提供底层数据支撑。平台可以处理的数据不仅是机构自身交易数据,也包括他从其他数据服务公司购买的数据。

爱分析:迅策科技系统主要优势在哪些方面?

耿大为:我们创始团队里核心的技术人员均来自于腾讯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底层架构会偏向互联网,更利于将来的业务扩展和产品的更新迭代。

目前,其他传统资管系统厂商的设计理念还是会基于更上一代的研发工具或环境来做。迅策的互联网基因会更多一点。现在多数客户的市场部总经理,基本都是85后,属于互联网原住民,他们所有的使用习惯和模式是比较偏向互联网,现今大部分金融机构都愿意接受较新的系统架构,而我们在展业时也会抓住这种使用习惯,帮他搭建现代化的系统。所以相比于传统厂商,我们更容易被金融机构的IT部门所接受。

爱分析:业务如何覆盖资管行业?

耿大为:公司主要依靠资深的服务团队和完善的产品覆盖资管行业业务。

首先需要不断地完善产品,以产品驱动市场,产品是公司在行业立足的基础,出色的产品在业务覆盖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完善产品的同时,要招募业内资深人士扩张团队,通过专业资深的服务团队和专业的服务支持加速资管行业的覆盖。

爱分析:目标客群愿意在系统建设上投入多少?

耿大为:客观来讲,投入还是跟客户类型有关的,越大的机构越重视系统建设。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光靠原来粗犷的、纯加人的方式实现规模增长已经不可能了,所以很多创始人都有依靠系统来运营公司的理念。

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机构每年对IT系统的投资逐年递增,据我所知,很多机构今年整体IT建设的预算过亿元。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市场的良性发展。

爱分析:资产管理规模在什么水平的公司才会对系统有要求?

耿大为:我认为衡量的尺度有两个标杆。第一个标杆是管理规模的绝对值,也就是机构到底管理的金额是多少。第二个标杆是机构管理规模去年的成长性,比如公司去年的管理总规模不大,但业绩特别好,资产管理规模上涨很快。

爱分析:外资基金进入国内市场会使用国内系统厂商的产品吗?

耿大为:从我个人判断而言,我认为外资基金进入国内还是会选用国内系统厂商的产品。不论是国外的系统提供商还是外资基金自身的IT团队,对于国内业务环境并没有那么了解,很难实现业务落地。

以私募为市场切入点,业务存在先发优势

爱分析:公司刚起步时以哪类机构为切入点?

耿大为:公司刚起步时选择从私募基金切入。主要原因是通过市场调研,我们认定私募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大部分私募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和使用的系统中间存在年代差,业务痛点明确。

以团队技术实现水平来看,我们认为私募基金的IT需求较容易解决,所以决定从私募开始切入。

爱分析:各资管机构原本用的是什么系统?

耿大为:以私募基金为例,他们普遍使用的是券商提供给他们的系统,每个券商都会提供各种系统给到私募基金,比如一个有50只产品的私募基金可能就有50个券商提供的系统,交易事业部管理压力就很大。

而且券商一般提供的都是基本的系统,而不会提供太多的定制化和调整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因为实际上券商自己也不做软件,他们可能也是从其它的厂商买来的软件再转提供给私募基金,这样对系统的二次开发或者独特场景需求的响应就会有所欠缺。

爱分析:迅策会对券商提供的系统进行整合吗?

耿大为:我们会基于券商的系统做统一的管理平台,但我们不需要去对接券商的系统,利用自身技术就可以实现系统整合。

爱分析:第一版产品的研发经历了多长时间?

耿大为:我们第一版产品研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2017年初才开始商业化。因为系统是给金融机构使用的,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很审慎,为了避免未知风险,花了很长时间进行内部联调测试。

爱分析:客户使用迅策的系统需要舍弃原有系统吗?

耿大为:不用,我们的系统是架构在已有系统之上的,主要满足客户管理需求。

爱分析:系统是否为本地化部署?

耿大为:目前,大多数客户因为规模体量较大,会比较在意自己数据的安全性,所以基本上都是本地部署的。但我们也会为一些客户提供云部署方案,但会要求客户自己去购买私有云,从法律上来讲,他所购买的云其实也属于固定资产的一部分,那么把系统部署在云上是完全合规的。

快速迭代提升用户体验

爱分析:产品核心优势在哪里?

耿大为:首先,我们核心技术经过迭代和调试,相比于其他公司有一定的领先。其次,我们进入市场的时机有一定优势:相比于传统机构我们晚进入市场,但积累了更多先进技术;相比于创业公司,我们也有一定先发优势,完成了多家券商的适配。

爱分析:2018年,公司有什么战略规划?

耿大为:公司战略规划很简单,不断夯实我们的产品,并且招募业内资深人士扩张团队。之前看过一个文章,我觉得说得蛮对的,你的产品是70分的时候,市场就是红海;但等你把产品做到85分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是一片蓝海。用过85分产品的人,就不会再用70分的产品。所以我们的战略理念,还是以产品驱动市场,不断完善产品功能满足客户需求。

爱分析:相比于传统系统厂商,迅策这类创业公司的机会在哪里?

耿大为:客观来说,我觉得机会挺多的。因为中国资管行业在现阶段发展到这样的一个规模,市场空间很大。在这种环境下,只要你能深刻的理解客户场景,打造出优秀的产品,你就可以看到很多机会。

另外我认为创业公司具备一些新技术,比如自动识别、机器学习等,可以将这些新技术赋能到传统系统之上。

最后,相比于传统厂商,创业公司没有复杂的规章制度限制自身发展,能够对客户需求进行快速响应,基于客户建议对产品进行创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1日 上午10:12
下一篇 2022年6月21日 上午10: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