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也叫微课题,指的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研究由于周期短、见效快、要求低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教师的喜爱,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笔者从2018年开始在海南省大力推行小课题研究,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突破口,力求将小课题研究与教师的课堂教学、专业阅读紧密结合,探索构建适合中小学教师的小课题研究实施路径。
一、以课堂教学问题为研究内容
在课题管理层面,我们将小课题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进行分类管理,在课题研究内容上也有不同的定位。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内容大多是中观、宏观层面的问题,是事关学校发展、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的问题,其研究定位通常较高,研究内容相对比较复杂,通常包括教学类、管理类、德育类、课程类和综合类等;小课题研究的定位是解决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相对比较具体和聚焦,研究周期一般为6~12个月,参与课题研究的人数一般为3~6人,周期短,见效快。
一些管理类、课程类、德育类问题并不能在短时间内靠少数几个人来研究解决,这类问题并不适合以小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为了让小课题研究更加贴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将小课题研究的内容聚焦在一线课堂教学实践,以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具体明确的、能够解决的课堂教学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根本宗旨。
二、以研究课为基本研究形式
毫无疑问,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研究和解决。因此,小课题研究的基本形式就是上研究课,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将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通常来说,每个小课题要围绕所需解决的课堂教学问题,上10~30节研究课,通过研究课形式寻找解决方案,展现问题解决过程。
上研究课是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最主要的一种研究活动。要上好研究课,就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研究课的基本规范。
第一,研究课必须是课题组成员日常课表中的课,确保研究课不会给课题组增加上课负担。
第二,上研究课时必须邀请至少两位教师到现场听课、评课,并根据提前设计好的“研究课评课表”进行打分评价。课后,执教教师需要与听课教师一起评课、议课,发现该节研究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
第三,研究课必须围绕小课题的研究主题,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采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与思想,并重新设计教学方案,所以,研究课强调一个“新”字。
除了要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有明确的研究任务,这也是研究课的价值所在。第四,所有的研究课必须是围绕同一个主题和问题持续开展研究的、不断解决问题的、连续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这些研究课不能是无关联的孤立存在,每节研究课都是在上一节研究课的基础上围绕同一个问题进行优化和改进,探索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体现不断进步、不断提升的问题解决过程。只有按照这些要求,把研究课认认真真地上好,小课题研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真正的研究成果。
三、以专业阅读贯穿研究过程
小课题研究要求教师必须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习、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因此,专业阅读必须贯穿在小课题研究全过程,这也是小课题研究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前提。没有专业阅读,小课题研究是无法顺利开展的,教师专业成长更是无从谈起。
我们为每个小课题设置了两个专业阅读任务,即专业文献阅读和专业书籍阅读。在专业文献阅读方面,每个小课题组从确定选题开始,就要尽可能广泛地查阅文献资料。每次上研究课之前,教师也要围绕研究课的相关具体问题,广泛查阅理论文章和教学案例资料,学习、借鉴优质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从这些文献资料中,小课题组需要选择至少10篇优质论文进行精读,并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文献综述。在专业书籍阅读方面,每个小课题组都要围绕主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教育理论类、课题研究类和学科专业类的专业书籍,并从中选择至少1本专业书籍在课题组中开展精读,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读书心得。为了让专业阅读活动真正得以落实,我们还开展了读书交流分享活动,规定课题组在整个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至少要开展5次读书交流、阅读分享、主题研讨等形式的活动,并提供活动记录表。
通过围绕课题研究主题,有计划、有目的、有任务驱动地开展专业阅读,让参与小课题研究的教师能够真正提升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以优质课例展示研究成果
小课题研究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其研究成果除了传统的研究论文、报告等理论成果外,更重要的是要以优质课例的形式来展示其实践类研究成果和课堂教学问题解决的实际效果。
在申请结题前,课题主持人要在校内上一节课题研究公开展示课,并邀请专家和教师展示课进行评价打分,如果展示课无法体现小课题的研究成果,无法体现小课题组改进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将不能申请结题,还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继续开展研究。
这节课也是展示小课题研究成果的优质课例,通过这一节优质课例来判断课题组是否解决了当初提出的课堂教学问题,判断解决方案是否合适、有效。同时,这节优质课例也是小课题结题时的重要依据,评委需要通过观看上课视频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打分,并综合其他课题材料评定课题结题等级,在课题结题后将其作为成果推广的重要资源供其他教师学习。
这节优质课例是小课题研究最重要的实践成果,必须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课例,必须体现课题研究的主题,围绕课题立项时提出的课堂教学问题,展示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体现课堂教学改进的实际效果,需要课题组进行反复打磨、不断优化设计才能最后展示。
五、以量化评分保障研究效果
为保障小课题研究的实际效果,让小课题能够真实、有效开展,我们遵循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设计了小课题量化评分表。
小课题量化评分表共计100分,其中,研究过程45分、研究成果35分、问题解决10分、综合评价加分项10分。总分达到80分以上才能结题,达到90分以上才有评优资格。根据小课题研究的具体任务与活动要求,我们对每个板块的评分项目又进行了细化,让课题组、学校科研管理者和评审专家能够根据小课题量化评分表进行客观评分。
研究过程板块细分为七个评分项目,包括立项申请书和六大类课题研究活动。立项申请书是课题立项时的重要文本材料,是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分值为5分,根据文本质量进行评分。六大类活动包括学校需要组织的开题论证活动、中期检查活动与成果展示活动,分值各为5分,根据活动过程记录表评分。课题组需要组织的前期调研活动、至少5次学习交流研讨活动和至少10节研究课活动,分值分别为5分、10分和10分,根据活动过程记录表或评课表进行评分。
研究成果板块细分为四个评分项目,包括阅读专业文献的文献综述5分、阅读专业书籍的阅读心得5分、撰写研究论文10分、撰写研究报告15分,其中研究论文和报告均不要求发表,由评审专家鉴定打分。
问题解决板块即展示课题研究成果的优质课例的评分,评审专家通过观看该课例的教学视频,来评判课题研究是否解决了当初提出的课堂教学问题,解决的程度与效果如何,给予1~10分的评分。
综合评价加分项板块是根据课题组在规定的课题研究任务之外,额外完成的课题研究任务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与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加分,最多可加10分,通常需要额外加分小课题才能达到90分的评优标准。通过对小课题研究的过程、结果进行分解细化,明确每一项的量化评分,建立了清晰的小课题评价标准,保障了小课题研究的效果。
目前,小课题研究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重要的教育科研方式,参与教师的数量逐年增加,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也显著提升。在持续推进小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我们将不断优化和创新小课题研究的实施路径,不断提高小课题研究的成果质量,让小课题研究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改进课堂教学的推动力。
来源丨《中国教师》
作者丨伍海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