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浙商证券,赵千里)
1. 工业自动化龙头,流程工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是工业自动化领域龙头企业,为流程工业企业提供自动化控制系统为核心的智 能制造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业务板块包括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软件、仪器仪表及 运维服务,主要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核电、制药、冶金、建材等多个流程工业领域。 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控制、监视及安全保护功能,工业软件可 以实现生产业务的工艺优化、互联互通及协同高效,仪器仪表作为信息收集和输出控制终 端成为工控流程的基础硬件,运维服务是智能制造方案的自然衍生。
公司成立于 1999 年,以研发、生产和销售自动化控制系统为业务起点,目前已形成了 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基础,涵盖仪器仪表在内的工业自动化系列产品。同时,基于深耕多年 的行业知识积累,公司全面布局和大力发展工业软件、行业解决方案业务,同时加强本地化 运维服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 3.0 4.0”产品及解决方案架构体系,由自动化产品供 应商发展成为服务于流程工业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深耕自动化控制系统二十余载,稳扎稳打实现行业领先。2000-2006 年,公司主要产品 系自主研发的集散控制系统(DCS),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客户销售,开始实现流程工业对国 外品牌 DCS 系统的国产化替代。2007-2015 年,公司转向中高端市场,主要产品进化为 DCS 与其他自动化系列产品并重,主要客户也拓展到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国有企业,全面实现 对国外品牌的追赶和超越。2016-2019 年,公司将数字化、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结合自主 研发的安全仪表系统(SIS)、网络化混合控制系统等,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逐步 迈向工业 4.0。2020 年 11 月 24 日,公司在上交所上市。2021 年,公司发布新一代智能控制 系统架构 DCS 4.0,继续致力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历史业绩较快增长,盈利能力稳健提升。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5.19 亿元,同比 增长 43.08%;归母净利润为 5.82 亿元,同比增长 37.42%。同期自动化控制系统国内市场规 模快速增长,公司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高,在石化、化工等优势领域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同时在制药食品、建材、电力等行业竞争力快速提升。同时公司继续推进管理变革,运营效 率显著提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过去几年,在下游工业不断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的进程中,公司作为工业自动化细分领域龙头,业务规模持续提升:2017-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从 17.15 亿元 增长至 45.19 亿元,4 年 CAGR 达到 27.41%;公司归母净利润从 1.63 亿元增长至 5.82 亿 元,4 年 CAGR 达到 37.34%。2022 年第一季度,公司业绩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实现营业收 入 9.81 亿元,同比增长 34.56%;实现归母净利润 5988.68 万元,同比增长 70.94%。公司优 势产品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以及重点布局的工业软件和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业务均 取得了较好的增长。
业务全面扩张,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贡献主要营收。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业务一直是公司的支柱业务,近五年来在营收占比均超过 70%;近年来随着其他业务快 速发展,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占比略有下降。2021 年全年,智能制造解决方 案、仪器仪表、工业软件分别占营收比例为 72.51%、11.49%和 7.91%。近年来公司大力 推广 S2B 平台这项新业务,打造 5S 店和 S2B 平台的商业模式,构建行业生态圈,通过 S2B 平台推广第三方产品,2020 年和 2021 年分别录得营业收入 4189.90 万元和 1.29 亿 元。
大项目战略影响毛利率,费用控制良好,公司盈利能力稳健。2017-2020 年公司毛利率维持在 45%以上的较高水平,2021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39.30%,比上期下降 6.26 个 百分点。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工业软件、仪器仪表业务毛利率均有五个百分 点左右的下滑,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毛利率较低的大项目占比提升。虽然 2021 年毛 利率受公司战略影响有所下滑,但是由于费用控制得当,公司净利率依然维持在 13.04% 的较高水平,期间费用率为 29.24%,同比下降 6.02 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管理改善使得 销售和管理费用率下降所致。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一直维持在 10%以上,高水平的研发投 入和持续的技术迭代更新是公司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公司创始人褚健为中国自动化领域跨工业界和学术界的著名专家,目前系公司实际 控制人,同时担任公司战略顾问。公司第一大股东系公司创始人褚健,直接持股比例为 14.56%,另外通过杭州元聘间接控制公司 7.95%的股份,合计占比 22.51%,系公司的实 际控制人。褚健先生曾任浙江大学副校长、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并先后获得 1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 项国 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褚健先生系曾任中控有限董事长,现任公司战略顾问一职。公 司已累计实行了 5 次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计划,绑定公司高管和核心人才。公司下属子 公司众多,控股子公司中注册资本超过 1000 万元的有 17 家,业务覆盖控制系统、自动 化仪表、管理软件、阀门等产品的研发、生产。
2. 智能制造产业升级,细分领域前景广阔
2.1.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显著,技术壁垒和客户壁垒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制造业经历了“三大周期”,具体来看: (1)1978-1992 年:中国制造业处于发展初期,工业增长波动较大; (2)1993-2007 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外资工业自动化企业开始登陆中 国,此时开始发展工业自动化,整体处于工业稳定增长时期; (3)2008-2025 年:2008 年工信部成立,开始推进“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和工业化 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在工业自动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车间层及管理层的工业软件应用。2015 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 2025》,标志着工业的结构化 调整明确了中高端智能化的发展方向。目前,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普及、5G 的商用化进程 加速、新基建的提出等,中国制造业正在进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新阶段,智 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未来趋势。
工业自动化及工控系统集成方面的技术壁垒及存量客户优势将是竞争智能制造 OT 层市场的核心能力。从未来的工业场景趋势来看,主要是运营技术(OT)与互联网技术 (IT)及通信技术(CT)的融合。而从智能制造 OT 层的发展历程来看,将会是由工业自 动化产品、工控系统集成产品以及装备制造等产品拓展衍生而来。因此我们认为,在工业 自动化以及工控系统集成方面有技术壁垒及存量客户的企业,将具有智能制造 OT 层市场 的核心竞争力。(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2. 工业自动化长线趋势明确,控制系统份额有望提升
工业自动化趋势愈演愈烈,未来发展前景光明。2021 年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达到 2923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16%,增速较快,项目型和 OEM 自动化市场都有大幅回暖;预计今年 OEM 市场较高增速难以维持,估计会受到出口萎缩、 “缺芯”等事件的影响,今年整个工业自动化市场增速预计为 9%,规模达到 3196 亿元。 2021 年项目自动化市场规模从 1560 亿元增长至 1721 亿元,同比增长 10%,整体表现向 好。分行业看,冶金、化工、石化等行业景气度较高,增速较快。展望 2022 年,由于经 济下行压力较大,预计投资将成为拉动经济关键动力。在政府推动下,一批重大项目的提 前建设将对项目自动化市场有所拉动,预计今年项目型自动化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预计增速达到 11%,规模达到 1910 亿元。
人口红利的减少是国内工业自动化需求提升的长期刺激因素。目前中国经济持续稳 定发展,人口红利逐渐减少,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2020 年城镇 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达到 9.74 万元,较 2000 年平均工资 9333 元的收入水平,增长 了近 9.5 倍。类似于日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人口红利消失的时期,日本工业自动化需求迅 速提升,1980-1990 年间,日本工业机器人销售额 CAGR 达到 20%,销量 CAGR 达到 14%, 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不断减少,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迫使部分制造业 企业开始采用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生产设备,以抵御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预 计未来国内工业自动化需求有望实现高速增长态势。
国内品牌市占率不断提升,“工程师红利”加速进口替代。整体而言,目前我国工控 装置制造行业仍由外国品牌主导,但是国内市占率在不断的提升,进口替代不断推进。根 据工控网数据,2010-2018 年,国内自动化行业本土企业市占率由 27.1%提升至 35.7%, 本土品牌竞争力在不断的显现。近年来,我国高质量人才供给不断提升,2004-2021 年毕业研究生人数从 15.08 万人增长至 77.30 万人,2004-2019 年学成回国留学人数从 2.47 万 人增长至 58.03 万人,在这段时间内,我国人力资源大量积累,为“人口红利”向“工程 师红利”的转变奠定了基础。我们认为,随着未来就业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工程师红利” 有望进一步加速工控行业进口替代, 国内品牌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控制系统产品份额不断提升。目前我国自动化及工业控制产品主要分为驱动系统、反 馈系统、控制系统、执行系统、运动系统等产品。其中,控制系统是工业自动化的“大脑”, 处于核心地位,其产品主要包括 PLC、DCS、IPC 等。2019 年国内自动 化及工业控制市场中占比最高的细分领域主要为反馈系统、控制系统及驱动系统,分别占 比 24.3%、22.0%和 19.8%。其中,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工厂设备规模逐步扩大,工厂 架构愈发复杂,工业自动化实现难度加大,对控制系统产品的要求和需求逐渐增加。受 PLC、DCS 等产品下游行业需求不断增加的影响,控制系统自 2013 年开始,份额不断提 升,2019 年份额达到 22.0%,未来这一趋势有望维持下去,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2.3. 控制系统细分领域市场集中度较高
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即集散控制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分散控制、集中 操作。DCS 通常由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控制器和人机界面组成,用于实现对生产 过程的数据采集、控制和监视功能。DCS 主要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核电、制药、冶 金、建材等流程工业领域。
DCS 市场长期向好趋势确定,2025 年国内规模有望达 135 亿元。2019 年国内 DCS 市场规模为 87.4 亿元,同比增长 7.2%。从下游用户的行业分布来看, 化工、电力、石化份额分别为 37.0%、24.3%、19.4%,合计达到 80.7%,为主要的下游应 用领域。睿工业预计,随着 DCS 的运用将逐步开始向高端、大型、联合控制和注重后续 维护的方向发展,未来 DCS 市场占控制系统份额有望平稳增长,2025 年 DCS 市场规模 将达到 135 亿元,2019-2025 年 6 年 CAGR 达到 7.53%。
DCS 市场份额集中度较高,龙头优势明显。2019 年化工行业 DCS 市场占比 37.0%,是 DCS 下游第一大市场。行业份额情况显示,中控技术占比 40.7%, 远远超过其他厂商,CR3 占比 65.3%,CR5 占比 82.0%,行业集中度较高。2019 年石化 行业 DCS 市场占比 19.4%,是 DCS 第三大市场。行业份额情况显示,中控技术、艾默生、 霍尼韦尔分别占比 29.7%、20.8%、17.6%,处于第一梯队,CR3 占比 68.1%,CR5 占比 86.6%,行业集中度较高。整体来看,DCS 市场份额集中度较高,龙头优势明显。其中中 控技术 2011 年-2021 年连续 11 年份额居首,市占率从 13.0%增长至 33.8%,是第一梯队 增长最快的企业。
SIS 系统是保障工厂生产安全的重要设备。SIS(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即安全 仪表系统,由传感器、逻辑控制器以及最终执行单元组成,用于实现一个或多个安全回路 功能,达到工艺装置要求的安全完整性等级(SIL)。SIS 是保障工厂安全运行的核心装备, 在工业生产期间提供对设备、人身、环境的安全保护,避免恶性事故发生。SIS 主要应用 于化工、石化、电力、油气、冶金等各个领域。
2025 年 SIS 市场规模有望接近 40 亿元,2019-2025 年 6 年 CAGR 近 10%。2019 年国内 SIS 市场规模 3.2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2.4 亿元,同比增长 10.3%。 从下游行业分布来看,炼化石化、化工、油气分别占比 34.8%、34.6%、13.3%,合计占比 超过 80%,为 SIS 主要应用领域。随着国家法规政策的推动,石化、化工等行业对安全系 统的增量需求在提升;同时,现有工厂设备、技术升级改造等存量市场需求依然存在,因 此 SIS 市场需求进一步增长。ARC 预计,随着 SIS 市场需求的增长,2025 年 SIS 市场规 模接近 40 亿元,2019-2025 年 6 年 CAGR 近 10%。
SIS 市场份额第一梯队优势明显。2019 年康吉森、中控技术份额分 别为 26.4%、24.5%,处于第一梯队,远超第二梯队厂商。合计占比超过 50%,集中度较高,龙头优势明显。随着石化、化工等行业对安全系统的要求提升,拥有技术壁垒和规模 效应的龙头企业优势将进一步扩大,未来龙头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4. 国内工业软件起步较晚,增速快空间大
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的灵魂。工业软件是指在工业领域里应用的软件,为提高工业研 发设计、业务管理、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水平的相关软件与系统。如果把控制系统比作智 能制造的神经中枢,那么工业软件就是智能制造的大脑和灵魂。具体到流程工业领域,工 业软件除具有软件的性质外,还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离不开工艺支持和理解以及行业数 据知识库的积累和支撑。按照用途,广义上的工业软件一般分为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控 制类软件、信息管理类软件和嵌入式工业软件四类。
国家政策支持,工业软件发展前景广阔。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依靠 科技实现产业升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工业软件作为工 业互联网主要组成部分,是制造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底层支撑,是国家重点建设的新型基 础设施之一,从 2015 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 2025》,再到“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等 一系列政策为我国工业软件产业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在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的背景下,相 关支持政策的出台更加密集。“十四五”期间各部门陆续发布的包括《“十四五”软件和信 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以及《“十四五”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规划都重点强调了要加快工业软件发展,在国家的重点支持下行业 未来有望长期保持高景气度。
2025 年国内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将超过 4000 亿元,具有较大发展空间。2020 年我国 工业软件产业市场规模为 1974 亿元,2015-2020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16.14%。而 2020 年 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则为 4358 亿美元,2015-2020 年 5 年 CAGR 为 5.32%。从发展速 度而言,我国工业软件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而全球市场增速已经放缓;从发展空间看, 中国工业软件发展起步较晚,与其他先发国家相比,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产业规模 与“全球工厂”的制造业大国地位不符,未来行业发展潜力较大。随着我国工业软件市场 企业客户需求的不断挖掘,预计未来国内工业软件市场增速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亿欧 智库预计2025年工业软件市场规模或将达到4072亿元,2020-2025年5年CAGR近16%。
2025 年国内 MES、ARC 与 RTO 市场规模分别接近 70、10 亿元,2019-2025 年 6 年 CAGR 分别近 17%、16%。2019 年国内 MES 市场规模达 到 26.8 亿元,同比增长 3.1%,国内 APC 及 RTO 整体市场规模达到 5150 万美元,约合 3.61 亿元,同比增长 16.5%。假设未来 MES、ARC 及 RTO 市场占工业软件比例趋势稳 定,我们预计,2025 年国内 MES 市场规模接近 70 亿元,2019-2025 年 6 年 CAGR 近 17%,2025 年国内 ARC 及 RTO 整体市场规模接近 10 亿元,2019-2025 年 6 年 CAGR 接 近 16%。
3. 全方位深耕工控行业,持续扩大领先优势
3.1. 公司行业龙头地位稳固,技术积累深厚
DCS 稳居行业龙头地位。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公司主营的智能制 造产品及解决方案受到行业和客户的广泛认可。2021 年度,公司核心 产品集散控制系统(DCS)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 33.8%,较 2020 年市场占有率增 长 5.3 个百分点,连续十一年蝉联国内 DCS 市场占有率第一名。
其中 2021 年公司在化工 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51.1%,较 2020 年市场占有率提升 6.9 个百分点;2021 年公司 在石化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41.6%,较 2020 年市场占有率提升 7.6 个百分点;2021 年 公司在建材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29.0%,较 2020 年市场占有率提升 1.9 个百分点,在 三大行业均排名第一,可靠性、稳定性、可用性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1 年公司核心产品安全仪表系统(SIS)国内市场占有率 25.7%,较 2020 年市场占有率提升 3.3 个百分点,排名第二;其中在化工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公司核心产品线的关键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公司历经二十年技术积 累,建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中控自动控制技术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流程 工业自动化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及浙江省中控技术流程工业智慧工厂研究院,并形成了控 制系统、工业软件、自动化仪表三大技术平台,以及控制系统热冗余的高可靠性设计技术 等八大类核心技术。其中八大类核心技术均位于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并应用于 集散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网络化混合控制系统、工业软件和自动化 仪表等五大核心产品线,同时构建了以控制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多次获得科技进步类奖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壁垒,因 此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与创新以强化核心竞争力。公司研发人员 1730 人,占公司总人数 34.21%,本科学历以上的员工 3752 人,占总员工比重为 74.19%,高素质的研发队伍和人 才资源铸造了公司持续自主研发的基础。2017-2021 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保持在 11%左 右,处于较高水平,2021 年研发投入 4.97 亿元,同比增长 37.19%,2022 年第一季度研 发投入 1.36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0.42 个百分点,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公司研发创新活动 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 2021 年年底,公司累计拥有已获授权的专利 395 项,取得计算 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509 项。
3.2. 不断增强产品线完备性,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迈进
公司不断增强产品线的完备性,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迈进。从层级架构来看,智能制造 系统自下而上划分为设备层、单元层、车间层、企业层和协同层。公司主要产品贯穿设备 层、单元层、车间层三个层级,现场仪表对生产过程的各种参数进行监测、反馈和处理, 自动化控制系统指挥控制物理生产流程,工业软件优化生产计划和执行。一般而言,自动 化控制系统本身具有成套定制的特征,即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基础、包含工业软件或自动 化仪表或运维服务一起进行销售。
公司从自动化系统业务起家,不断拓展工业软件、仪表、 运维等业务,增强产品线完备性。该措施一方面可以增加公司单个项目的价值量,打开公 司发展的天花板,毕竟从市占率角度而言,公司在国内 DCS 领域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但是在工业仪表、工业软件、运维等领域尚有广阔的市占率提升空间;另一方面,公司正 从产品提供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完善公司产品线也是对公司综合能力的极大补强, 有利于公司争夺大型项目、复杂项目为代表的高端市场的份额。(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加快工业软件的发展,是推动公司从服务工业 3.0 向服务工业 4.0 的战略举措。公司 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按销售内容可划分为控制系统、控制系统 仪表、控制系 统 软件 其他,2021 年收入占比分别为 61.28%,22.89%,15.83%,控制系统占据大部分 收入份额。2017-2021 年,控制系统 软件 其他份额略自 2018 年以来持续增长,公司大 力加快数字化相关的工业软件、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发展,推动公司从服务于工业 3.0 转 型到服务于工业 3.0 工业 4.0,从自动化产品供应商转型为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商的战略转 型。公司目标是构建以大数据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数据挖掘能力,将公司建成为一个国内领 先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
3.3. 开创服务新模式,深耕国内,开拓海外
开创 5S 自动化管家店 S2B 平台的线上线下服务新模式。公司拥有较为完善的营销 网络和服务体系,通过建立覆盖全国六大区总店及 108 家地方区域 5S 店,以更加灵活和 高效的资源调配和协作机制为客户提供更为及时和更加贴近需求的可持续服务,并在新 加坡、沙特阿拉伯、印度等海外地区设立分公司、办事处等常驻机构,服务全球用户,核 心产品已应用至 50 多个国家。公司建立了销售与服务的创新模式,在全国主要工业园区 内设置 5S 自动化管家店(Sales 产品销售、Spareparts 备品备件、Service 服务、Specialists 专家、Solutions 解决方案),建设 PlantMate 工业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提升公司业务获 取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公司积极深耕国内市场,提升市场占有率。凭借二十多年的发展经验,公司积累了一 大批优质客户,公司覆盖的流程工业客户数量已经上升至 2021 年的 23000 多家,客户 覆盖率持续上升。通过国内六大区域 5S 店,公司做厚客户界面,加强销售管理,有效分析细分行业客户分布及市场占有率,实现精准营销。截止 2021 年 12 月末,公司拥有 108 家 5S 店,同时单店规模也不断增长,29 家小型店升级为中大型店,中、大型店从 39 家 增加至 68 家,其中收入 5000 万元以上单店从 16 家增加至 33 家。2021 年公司通过签订 战略合作等方式,与行业标杆客户实现强强联合,建立战略合作,新增客户 1724 家,实 现 1000 万以上大项目合同额同比增长 95%。
以标杆项目开拓国际市场,深入建设海外本地化运营能力。公司成立新加坡国际运 营中心,逐步向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区域扩张,建设本地化运营公司,并着力打造具有 全球化视野、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2021 年公司海外业务实现营收 1.8 亿 元,较上年上升 53.8%。公司顺利进入 BASF 合格供应商名录,实现 DCS 在其生产装置 正式应用;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越南、印度等多家客户开展数 字化转型合作;公司被沙特阿美列为重点合作厂商,公司积极开展沙特阿美的供应商注册 工作,推进各类自动化产品的认证工作。通过打造海外市场解决方案,拓展渠道生态伙伴, 不断开拓高端国际客户,提升公司海外品牌知名度。
3.4. 入股石化盈科,完善战略布局
收购石化盈科 22%股权,增进协同发展。公司公告以 5.61 亿元收购石化盈科 22%的 股权,石化盈科将成为公司重要参股子公司。此次收购完成不仅可以增厚中控业绩,双方 也能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石化盈科具备多年 ERP 实施经验,以 SAP 为后台、外围 应用自主开发,并聚集了 100 多名实施专家,在流程企业内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可提升中 控技术在上层经营管理解决方案的能力。石化盈科产品同时涉及 CRM、SRM、HR、OA 等产品范畴,都是对中控技术有益的补充。
有助于中控技术 5T 战略的布局和快速发展。石化盈科与设计院有非常深入的合作 关系,在设计院的支持下累积了石化领域数量庞大的工艺机理模型和设备模型,推动了计 划调度优化、工艺系统优化、设备故障诊断、装置运行优化、工业节能减排等业务快速发 展。石化盈科多年来凝聚了一大批从石化系统内汇聚过来的专家人才,对炼油和石化企业 的工艺技术(PT)、运营管理技术(OT)、设备技术(ET)理解非常深刻,能够为中控技 术的业务提供宝贵的人才库。石化盈科在石化领域的核心能力和重要成果结合中控技术 在自动化技术(AT)和信息技术(IT)的优势,将极大地完善中控技术 5T 战略的布局, 并推动运营优化、生产管理、优化控制、大数据分析等业务的快速发展。
4. 盈利预测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仪器仪表、工业软件等,对其各 业务预测的关键假设如下: 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公司核心业务。公司业绩相对于行业增速的超额一直是非常明显的。故我们假设公司 2022-2024 年预计仍将维持较快的高于行业的增速,其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 28%、22%、18%。 其中占比较高的化工、石化领域我们预计公司仍将有较快的增长,未来三年增速分别为 20%、17%、15%和 45%、30%、23%,这两个行业是十四五规划转型升级的重点,数字 化需求持续上升,预计行业头部企业资本开支景气度预计将维持较高水平,但可能会比 2021 年增速低一些。
受毛利率相对较低的大项目占比提升的影响,预计毛利率相比 2021 年会有所下降,2022-2024 年分别为 40%、39%、39%。 仪器仪表业务为公司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重要补充,2022-2024 年预计仍将维持较快增 长,其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 30%、25%、25%,预计毛利率在 2022-2024 年会与 2021 年 持平。 工业软件为公司战略重点发展的业务,2022-2024 年预计仍将维持较快增长,其营业 收入增速维持在 30%,受公司大客户战略影响,预计毛利率在 2022-2024 年会略有下降, 为 40%、39%、39%。 运维和 S2B 平台业务由于基数相对较低,未来三年规模仍将维持较快增速,毛利率 维持稳定水平;其他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假设规模维持现状,毛利率稳定。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