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泰伯网
认证费多少钱,一次性交齐还是每年交一次,认证什么,怎么认证……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印发《关于开展北斗基础产品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后,业内对认证制度留下一连串疑问。
不论市场参与方是否愿意点头,备受关注的北斗认证事宜有望进入具体执行阶段:市场监管总局正牵头组建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认证机构、检测机构、标准化机构、生产企业和用户等相关方参与的北斗基础产品认证技术委员会。
当北斗开启全面认证,一面是以往形成的北斗产业市场格局涌动,一面是愈演愈烈的竞争陆续摆在台面上,正将各方引向新局面。
入局者多,认证竞争或将激烈
“如果测精度,卫星导航产品的精度不好测,方法不统一,监测出来的结论不公允;如果是测质量,产品工况条件要求不一,结论也不公允。”从业人员林杰(为化名,下同)称。
竞争愈演愈烈,市场参与方更加看紧眼下的竞争格局。“我们作为市场参与方,明显感觉北斗品牌越来越多,厂家越来越多,经销商也越来越多。还有甚至有一些国企央企的自研成分也多了起来,开始进入这个行业,而之前他们的产品都是交给我们来做,以及千寻位置等互联网企业陆续介入。”某北斗企业市场部负责人李平(为化名,下同)表示。
近十几年前,北斗产品冲入民用市场,本想颠覆,却一路“被权衡”。林杰称,“10年前,导航设备的价格很高,一套高精度GPS产品可能要几十万。那时候北斗刚出来,而客户一直都在用GPS,并不愿意换了GPS去投入北斗产品。他们心里边是有嘀咕的:推广北斗产品是不是拿我当试验,它能给我带来什么效益,带来多少效益,会不会给我造成损失。”
在业内人士郑风(为化名,下同)看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北斗推出了那么多年,但一直没被手机端等添加进去。“手机的定位精度需求没那么高,GPS已经够用了。倘若手机厂商原有的方案已经做好了,再加入一个北斗产品,还要重新改方案、流程以及其他硬件软件等,成本很高。”
随着北斗向大众市场下沉,产品成本下降,北斗应用的试错成本也在走低。今年,OPPO、VIVO、小米、苹果四家企业共七个产品型号获得中国信通院和中电 54 所首批手机北斗检测认证。
现在看来,手机北斗检测认证推出的时间节点非常关键。正如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检测认证联盟名誉理事长所说,手机北斗检测认证是突破传统北斗终端,面向个人消费层面产品认证的一个试点和突破。
认证指标重要,公开更重要
与以往不同,有国企单位市场负责人柳斌(为化名,下同)推测,此次北斗认证的标准或者是产品的含斗率,即产品是否是单一北斗模块。不过他指出,目前,如果单独用北斗信号,市面上大部分北斗产品的性能认证也未必公允。
但不可否认,从“公开比测,各家的参数、性能指标,技术实力可能都会放到台面上来”的角度来说,规范市场秩序一直是北斗认证想要到的初衷之一。
事实上,早在2015年11月,北斗办发布《卫星导航专项北斗基础产品推荐名录》,有22家企业的五类基础产品入围。
而军委单位以及计量院等研究院所等也参与了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检测认证。2017年,北斗导航产品检测认证联盟成立,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战场环境保障局,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七所、十所、二十所、五十四所,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北斗星通等单位都出席了大会。
认证联盟成立的第二年(2018年5月),便正式启动对包括芯片、终端产品、信息系统、运营服务在内的北斗卫星导航产品和服务的认证试点工作。
在李平看来,“虽然之前已经有了一些类似标准的条条框框,但是执行的不是太好。我们既属于北斗领域,也属于计量领域,而如果从测绘领域来讲,它又由多个机构管理,甚至还跟通信领域有结合。与其说我们是一个北斗定位产品,不如说是综合产品,这其中比较复杂。”李平指出。
也因此导致了各地方的标准不一。“每个省的计量院标准并不相通,比如说广东省计量院出的认证到北京市不一定好使。”
特别是招投标过程中。“无论大小厂家或者经销商,都去响应项目的投标。响应本身没问题,但所有参与方都去执行了,不一定所有的产品都满足标的要求。这其中如果有个标准或者文件,可能会减少招标方的一些工作量。包括评审专家如果参考认证标准,可能也会减少主观判断因素。”
成本“压力山大”
只是,后续推开认证制度后会是什么状态呢?
柳斌认为,将来可能会有人把它作为招投标中的控标项,按照这个标准去评定企业。“有一家进行北斗认证了,这是它的卖点,其他家都会跟上,也不存在自愿不自愿的了。”
隐藏于这背后的关键点是:企业为了购买市场认可会花费更多的钱。
“在短期内整改产品,一定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如果产品的送检比例太高,或者所有子型号都去送检,公司的产品标准、内部的部件或产品更新可能都要跟着新标准来,不论是整个架构还是企业的研发人员成本,都将是增加的一部分成本。”李平指出。
在整个全球行业成本上涨的趋势之下,在李平看来,企业的压力不言而喻。“目前,人力成本、研发成本、电子产品的元器件成本,包括产业链上游的成本都在增加,而即便是最近电子产品、元器件大批量缺货、涨价的情况下,市场上产品价格并没有提高反而在下降。”
不管是芯片也好,板卡天线也好,其认证周期势必会对产品的更新迭代有一定影响。“以前公司一年可能出两款新产品,后续如果要升级一代产品,每一代产品都要去认证,不光增加了研发成本投入,配合认证的人员数量会增加,整个产品的生产周期和量产速度也加倍了。倘若周期再久一些,很可能会影响甲方交期了。”李平补充道,
能够肯定的是,此次来自供给侧的变化,或将为这股北斗热添柴——应用端将更多的目光将聚焦到有实力的产品上来。
眼下,虽然具体流程虽尚未形成官方书面文件,但“一张证书、国际互认”的期盼落地已经近在眼前,就像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检测认证联盟秘书长所说,需要规模化认证提升北斗定位性能。而北斗企业即将投入到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