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业务又称为中收业务,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营业收入之一,也是银行业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银行业从业人员如果不懂中间业务的特征、发展历程、行业现状和发展方向,则很难深度把握中间业务的优劣势、发展的阶段、发展环境、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别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出现中间业务定位不明确、组织推动动力不足、研发资源投入不足导致产品的针对性、适用性不足等问题。
本文重点介绍中间业务的特征、发展历程、发展现状,有助于银行业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深入地了解中间业务,为下一步做大、做强中间业务提供支撑。
一、中间业务定义、分类、特征
1、定义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业机构在不动用自身资金的情况下,依托业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为个人或机构类客户提供支付结算、汇兑、代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而收取特定费用的业务,正在成为国内银行业机构重点发展的业务。
2、分类
(1)支付结算类:包括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汇款、托收、信用证等业务。
(2)银行卡类:面向各类客群,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为主,包括政策允许的国内外贷记卡、准贷记卡、借记卡等业务。
(3)代理类:包括代理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代收代付等业务。
(4)担保承诺类:包括备用信用证、投标保函、承包保函、借款保函、承诺类中间业务等。
(5)交易类:包括远期合约、金融期货、利率互换、货币互换、股票指数期权、外汇期权等业务。
(6)咨询顾问类:包括项目评估、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投资组合建议、投资分析、税务服务、融资结构、融资安排等专业性服务。
(7)其它类型:包括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封闭式、开放式基金托管、保管箱等业务。
银行业中间业务种类较多,对机构资质、人才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差别较大,目前客群、服务价格也有较大差别。
3、特征
价值差别大:银行业机构不同种类的单项中间业务价值差别极大,常规的支付结算、银行卡类基础业务单价较低,代理、担保类单项中间业务价值中等,咨询顾问、投资银行等类型中间业务单价较高。
成本低、收益高:中间业务不占用银行业机构自有资金,主要以人工成本为主,总成本在中间业务收入中占比较低;部分中间业务单价低、但数量大,可以流程化、电子化操作;部分专业技术水平要高的业务,专业要求较高。
风险小:中间业务主要以人工成本为主,分阶段、分类型收费,无需银行业机构占用自身资本,因此资金损失风险较小。
流转快:大部分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等类型中间业务数量大、单笔业务办理快,因此流转较快。
潜力大:国内股份制银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外资商业银行等银行业机构正在全力发展中间业务,提升在整体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而国内大部分农金机构的中间业务占比偏低,对业绩、利润提升、风险控制贡献不足,发展潜力较大。
二、中间业务发展历程
1、启蒙期(1949-1994年)
中国在1949年建国后,金融业服务从前苏联引入,有部分中间业务服务,但是没有中间业务概念;80年代以后,银行业引进部分中间业务服务,以业务结算为主,但业务规模偏小,在整体银行业务中占比极低。
2、成长期(1995-1999年)
中间业务概念被提出,服务质量逐步提升;此阶段中间业务主要服务于存款业务,种类有一定增加,但是相对有限;直接增收作用弱,间接拉动存款业绩十分突出。
3、快速发展期(2000-2019年)
2000年以来,银行业及监管行业出台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推动了中间业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为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在此阶段,国内重点商业银行业参考学习国外同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思路,创新中间业务产品,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市场,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4、全面发展期(2020年至今)
2020年开始,中国银行业受经济结构调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因素的负面影响较大,大部分银行的收入增长放缓,中小型银行信贷业务死账呆账规模增加、信贷投放和经营利润增长乏力,部分经营不善的机构走向破产。
大部分银行业机构开始全面反思,如何扩大业务规模、降低经营风险、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提升自身的业务竞争力;中间业务开始受到国内大部分银行业机构的重视,进入全面发展期,产品、服务、经营模式等方面会持续创新,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三、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1、中外整体对比
发展历史对比:以金融业比较发达的美国为例,银行业中间业务起源于1930年,在1960年开始快速发展,历经多次经济周期性波动已经非常成熟;中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在1995年开始逐步发展,2000年开始,大型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期,运营经验仍需要进一步积累。
业务占比对比:国际上金融比较发达的美欧发达地区,利率、息差没有被强制规定,息差带来的业务收入规模不算太大,且增长潜力有限,重点银行业机构的中间业务占收入比重一般在40%以上,部分表现突出的银行业机构中间业务占比高达80%。而中国六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平均占比为15.45%,部分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态势,招商银行超过28%;而国内大部分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银行机构的中间业务占比在10%以内。
服务技术对比:银行业发展与电子通讯、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密切相关,国外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的结算、支付系统、核算体系、管理信息系统、通讯专属网络建设等领域进行了长期的建设,中间业务的平均技术水平高于国内;国内重点商业银行技术发展较快,正在迎头赶上,但是大部分中小型银行机构中间业务服务的技术水平相对偏低。
经营方式管理水平对比:中国现代金融业发展只有40年左右的时间,大部分银行业机构依然过度依赖息差收入,对中间业务重要性和市场发展的研究不够,中间业务产品单一;大部分中小型银行业机构对中间业务缺乏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管理方法、业务流程和组织推动;与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对中间业务的高效经营、专业化管理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发展外部环境
经济结构调整: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期进入结构调整期,由高度重视规模总量的扩大转变为供给侧的生产流程、产品服务升级、资源高效利用,从而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对银行业的农金机构来讲,未来信贷需求的增长会有所放缓,且信贷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急需开辟新的市场来提升业务和利润,中间业务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净息差逐步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本供给规模正相关,与资金成本、信贷利率负相关。中国经济在21世纪初期处于快速发展期,经济增长速度快,信贷利率高,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仅依靠息差既可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近年来,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信贷市场竞争激烈,国家也在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因此银行业净息差逐步下降,传统信贷业务利润增长放缓。农金机构需要更加重视中间业务,为业务和利润的增长提供支撑。
服务需求升级:随着国内广大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管理方式的升级,对银行业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逐年升级,大部分农金机构传统的存款、信贷等业务并不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金融服务需求,需要根据本地区市场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在中间业务领域进行产品服务创新,以便更好地服务未来市场。
技术环境优越:现阶段中国银行业的技术环境十分优越,在农金智库的《银行业科技水平进步快 如何应用是重点》一文中重点介绍了细分科技种类在银行业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整体上看,中国银行业相关的科技行业存在着后发优势,在5G等科技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为农金机构增加科技在中间业务的应用、提升中间业务市场拓展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控制经营风险等方面提供便利。
农金智库:篇幅所限,“现存问题、发展方向、实现途径”将在后续文章《重磅:中间业务特征、发展历程、现状、问题、方向、途径(下篇)》中介绍;关注我,更多银行业知识、管理经理等您一起交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