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术桥整理自知乎
35岁,对于一个博士意味着什么?
高校新入职非升即走的老师,博士或者博士后结束入职就28-32岁,两个聘期下来,年龄已经进入中年。留下来的竞争异常激烈,大概是已经高强度肝了六年留下一身隐疾换来的;留不下来去下一层次的学校,如果成果一般,又没有目标学校本地大佬力挺,学校为什么要收这种性价比低的老新人?
已经拿到讲师编制,以及已经评了副教授的老师,35岁如果还没上副教授,40岁如果还没上教授,在现在这个环境下,基本上已经被判定,没有奇迹发生,你再也上不了职称了……
再者,如果涉及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本上35岁前得拿到青年基金,40岁之前得拿到面上基金,如果错过了,你可能堆了别人3-5倍的成果,才有可能被“网开一面”参与评职称。
年龄35 的青椒,没团队且自身科研能力一般,每年都完不成学校科研绩效考核,该怎么生存下去?
知乎用户@Wayne韦恩
出路大致可以分为走或留,每一个又可以细分为两个方向。
如果选择留下,既可以选择现状不变(科研为主),也可以选择变为教学或其它为主
如何抉择,就要问自己几个问题。完不成学校的科研绩效考核,后果是什么?影响续聘还是收入?抑或这些影响都不大,更多出于面子上挂不住?周围有没有其他大团队可以接纳自己,而且自己也不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对于不做科研,自己怎么想,放弃了会不会觉得遗憾?
如果绩效考核完不成没什么严重后果,维持现状不变也是一种选择。
如果要变,高校里大致分为科研和教学岗,细究的话其实还包括一些辅助职能岗,比如仪器分析测试中心之类。如果不想继续科研,转岗是可以考虑的选择。尤其是转到教学岗,相信绝大多数高校都不会容纳不下一个愿意潜心好好上课的老师。
如果选择离开,其实也可以选择去其它高校,或是选择去到工业界。
选择一个档次更低的学校,科研绩效考核的要求应该就没那么高了。如果不是在学术发展上有追求,这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降档换个环境,也许与这些中青年博士的能力更匹配。
如果想彻底告别高校环境,在工业界找一份工作,绝非没有可能。在高校的时候与企业没有多少联系,仅仅代表企业不愿意把钱交给你做科研,但不代表不可以以一个博士的身份去工业界找工作。
有非常多工业界的工作跟科研没有关系,却往往需要一个博士学历的人,比如科学杂志出版社,比如专业相关的专利申请公司,再不济还有深圳街道办。关键还是在于这些中青年博士愿不愿意。
这种“离退休还有几十年,怎么熬啊”的态度,已经暗含了对现状的不满。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
祝顺利!
知乎用户@阳玉
和企业建立联系。
分享业内相关知识,自然会有企业技术人员搜索到你。
到时候以高校专家的身份,去企业指导生产,出场费5万。
像我这样的野生专家,企业尚且需要。不要妄自菲薄。你认为一文不值的知识,别人需要。大石头碍事,放对了地方就是建材。别人虽然能学,但需要时间。你的价值是帮助企业节约时间,当场上马,立下大功一件。
而且频繁与企业联系,参观考察交流,能发现企业迫切需要什么技术,发现最值钱的方向,发现金矿的矿脉。有方向地钻研,哪里油水大,就钻哪里。实验解决难题,变现。免费给10个企业帮忙,积累经验,到第11个企业就有钱了。欲要取之,必先予之。教学相长。
被白嫖多了,就会建立敏感度。一句话就明白对方是什么人。零容忍不拿你当人的人。学会变现,是一门手艺。你看厨师长王刚,教人炒菜,需要博士学位吗?照样年入百万。
@匿名用户
对于没有海外背景、履历不是非常漂亮的年轻老师来说,进入高校如果没有进入所在学校某位老师的团队(有些是隐形的大团队),而是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的话,不管是日常科研开展、还是项目申请、甚至是日常教学排课上,都会遇到不少难处。新老师刚一去没有课安排给你,可是没课上就完不成教学任务。一开始没项目没经费,别人做项目也不拉着你。
我认识的朋友中,最后发展的有些起色或是还不错的,无一例外,都是给自己找了棵大树,哪怕这棵树不是那么大,也就是必须融入某个团队中,否则太难了。
知乎用户@文彦教育学考研
题主自己应该已经有一个想法了,这种情况,无非就是几个去向
1.跪舔上级,头铁的教授
舔着他们去一起做团队,做项目,就跟你读博的时候找导师一样,就舔着人家带着你,不过这是一个长期的事情,看自己能否坚持
2.退而求其次
说白了,就是换个学校,差一些的院校去教书,闲云野鹤,佛系起来
3.重新就业
降低自己的标准,去一些企业重新面试,就业;当然你这个学历进入一个理想的企业还是ok的
4.拼命上课
不管别的,就是上课,努力赚取课时费,不管怎样至少能解决温饱
5.不问世事,关注家庭
不在意学校里面因为一些课题项目争来争去,回归家庭关注孩子的教育,你这里失败,今后孩子的培养就多多关注到这一块
知乎用户@萨阿
题主应该是副教授了吧!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基层挂职锻炼?
我见过一些老师去挂职,包括去援疆的(新入职的讲师),去西北偏远地区挂职副局长的(副教授),还有去当驻村第一书记的(副教授)。
他们挂职完后回到学校,都拿到了一些行政职务(校级处室的虚副职),然后开始转行政路线了。我也蛮好奇的,既然教师群体是非升即走 聘期考核,那么有了行政职务后是不是就变成了编制到人的事业编了呢?
但是我只是学生,具体的文件、流程和细节也不清楚,只能从观察者的角度叙述一下这些实例。希望能有帮助,也希望了解细节的朋友多多指教!
知乎用户@IT人刘俊明
对于一名青椒来说,在高校的科研体系下,确实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果自己没有加入到一些成熟的科研团队中,同时也不能为自己整合一定的科研资源,确实会经历一个迷茫期。
目前很多高校的考核体系已经逐渐完善和成熟了,而且也制定了一系列举措,如果长时间不能完成考核指标,可能会面临被辞退的风险,即使当前没有岗位危机,也绝对不能躺平。
科研能力的提升是一个过程,而且对于已经有科研经历的青椒来说,应该会深刻认识到科研场景对于自己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所以要尽快为自己营造一个科研场景。
由于青椒还没有开始独立带研究生,所以应该尽量加入到一些成熟的课题组和实验室当中,这也是大部分青椒的选择,在课题组中不仅会积累科研经验,也会积累带学生的经验,这会为后续自己独立带学生奠定一个基础。
如果本学校没有适合自己的科研团队,也可以与兄弟院校合作,比如可以找自己的老师进行合作,这也是不少青椒的选择,在完成了一定的成果之后,可以独立申请课题,即使初期难度比较大,也要积极准备,毕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对于青椒来说,最大的困难无非是人和项目,我在青椒阶段是先从“人”入手的,我会抽时间去指导本科生比赛,这个过程也会选拔出一些优秀的同学,给这些同学安排一些基础的科研任务,同时自己积极申请课题和项目,总会有项目和课题落到自己的头上,这时候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虽然本科生做课题和项目会稍微慢一些,但是本科生同样能做很多事,而且本科生做科研的态度往往非常积极,也非常珍惜这种科研的机会,即使目前我已经在独立带研究生了,但是我依然会招募一些本科生进组。
知乎用户@HORIZON
这个问题,让我看了之后觉得奇怪。
每年都完不成考核,然后一直能够在学校里保留着工作,这不说明生存得挺好的吗?
我冒昧的帮问题补充一下,每年都完不成考核任务,如何才能够活得更好?
这样,答案就变得简单了。
如果科研能力差,就好好的从事教学工作。如果教学工作也不行,就安心的在这个岗位上呆着,然后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毕竟与社会上大多数人比,你已经拥有了很多的自由时间。在金钱足够家庭消费的情况下,最有可能为人生带来改变的就是充沛的时间了。
在这段时间里,你就可以好好发掘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能力,然后瞄准一个方向,认真努力几年,完全可以有一片新的天地。
如果科研能力不行,又不能够积极面对生活开拓别的可能性,就在原来的岗位上想要获得一些名利的提升。
这大概是梦吧。
@匿名用户
以我身边的为例吧。其实这在高校,特别是二本高校,除了几个头部教授,还在做科研以外,大部分副教授、教授们的真实状态应该是以下几种:
1、带娃,教育好后代,也算是一种投资。曾经有高一辈的同事培养了哈佛的博士后代。这类应该占比应该不小。
2、到企业外面做咨询,曾经有副教授同事在企业声名鹊起,做各种各样的咨询,并担任独董,通常不出现在学校,也不申请岗位。
3、到政府挂职,有挂的很好,不回来,从政的。
4、跳槽企业,有一个同事跳槽到企业担任副总。
5、炒股,有一个同事炒股很厉害,据说已经实现财务自由。
6、当科长。二本里面如果做不上去,又想不被边缘化,还有一条路就是从政。先从科长干起,虽然要坐班,但是每年要多好几万,由于离学校党政近,时长可以弄一些别人不知道的项目。干得好,一直升上去,也不错。
7、跟着老大做横向。
8,养身,有同事头痛,休息了好几年,老婆能挣钱。
9、办考研辅导班,有数理学院的同事据说做的不错。
10、开公司,有同事开监理公司,咨询公司,贸易公司,软件公司。
11、教学。多上课,上大课,上成教自考的课,到外面学校去上课。
12、带学生竞赛,竞赛有一些绩效,各种竞赛。
13、写决策建议,也有绩效。如果有大领导批示,绩效比sci还高。
14、写案例,有绩效。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呢?欢迎留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