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平台履责关键问题,推进安全风险共同治理(把握平台履责关键问题,推进安全风险共同治理工作)

文│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 杜薇

数字化发展是新时代的主题词。互联网平台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在网络空间发挥重要作用。近一年来,国家陆续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互联网弹窗信息推动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力度,体现了国家维护网络空间健康生态的坚定决心。

一、在快速发展中衍生风险挑战

互联网平台整合了线上线下的大量资源,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深度融合,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在信息流动、资源调配、资本运作、数据汇聚等方面形成权力运作空间,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带来新的风险挑战。

一是中西方价值观碰撞激烈,在各类事件中易产生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网络战与信息战已成为国家间实力对抗的新方式。俄乌战争中,网络攻击、心理战、信息战等多种手段被综合运用。互联网平台不可避免地成为中西方价值观碰撞的前沿阵地。匿名身份下的诱导性、煽动性、迷惑性、歪曲性言论,深度合成的伪造信息,低质量的无用信息,吸引眼球的无关信息等,一旦被大量传播,转移公众注意力,淹没覆盖主流权威声音,将会扰乱公众的正确判断,损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影响国家在紧急情况下的调度指挥能力,进而危害国家安全与人民利益。

二是大量信息数据汇聚,易形成敏感数据和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服务类型范围广泛,包括交通、招聘、社交、购物、影视、餐饮、住宿等,收集、存储、处理、传输大量敏感数据和个人真实信息。信息数据是互联网平台正常运作的重要资产,是维持用户粘合度的关键要素。如何统筹安全与发展,是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后需要直面的问题。近年来频频出现大量个人用户隐私信息泄露事件,成为网络犯罪的助推器,助长了网络黑灰产的势焰。有头部互联网平台未经审查赴境外上市,其掌握的大量国家基础性数据一旦泄露,会造成国家安全威胁。

三是资本与平台互相运作,易形成舆论操纵、经济垄断与供应链安全风险。资本与互联网平台紧密结合,将平台变成资本扩张的武器,通过不断收购、入股其他企业的方式,不断扩大其在本领域内的支配地位,甚至将影响力延伸至新领域,压缩弱势企业的生存空间。资本的无序扩张可导致舆论操纵,利用平台为资本行为歌功颂德,掐灭质疑和不满的声音,损害公众的监督权利;可导致市场垄断,扰乱市场秩序,挤压小企业和个体户的市场份额,侵害消费者权益;可通过流量优势,控制实体企业销售情况,进而严重影响其物流、仓储等供应链环节,形成对企业供应链安全的威胁,损害国家实体经济发展。

四是有害信息隐匿性流动,易产生文化安全风险和各类犯罪风险。从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的长期来看,对于青少年等价值观形成期或不稳定的人群来说,互联网平台也担负着重要角色。有害信息的传播损害此类人群的心态健康,可能会扭曲其价值观,煽动其作出违法违规等行为,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秩序稳定。近年来,经过国家的专项治理和严厉打击,有害信息不能在互联网平台上自由流动,但仍通过论坛社区、群组等组织形式,或区块链等技术手段隐蔽传播。网络黑灰产屡禁不绝,为电信诈骗金融诈骗数字货币违法交易等网络犯罪提供技术工具、情报数据、匿名身份等便利条件。线上与线下犯罪呈现深度融合趋势,互联网平台在其中被利用为宣传渠道、情报窗口等,成为网络犯罪的助推器。

五是数字鸿沟不容忽视,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平感。要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平台经济的发展成果要惠及到每个人,安全保障也要覆盖全面。老年人、残障人士等不便使用电子设备的特殊群体,以及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地区,不能充分享受到互联网平台带来的便利,与年轻人群体和经济发达地区之间形成了数字鸿沟。尤其是疫情期间,部分老年人因没有健康码出现出行不便和就医受阻等情况,切实影响到了其正常生活。数字鸿沟带来的不公平感会影响人们对社会公平公正的评价,直接影响人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互联网平台作为平台经济的领跑者,要密切配合政府,积极与政府合作,提供创新方案,兼顾特殊群体利益。

二、风险背后的几个关键问题

这些风险挑战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发展数字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综合分析以上风险,我们要正视互联网平台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技术优势产生权力,社会责任履行滞后,出现权责不匹配的情况。权力与责任相伴而生。互联网平台通过将分散的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分类,按照用户需求提供相应服务。通过提高用户的粘合度,进一步吸引了各类服务资源。通过这种良性循环模式,互联网平台在用户中获得了认可,不断扩充用户群,在社会上积累了巨大的影响力,在资源调配、信息传播、资本运作等方面掌握了主动权。例如,平台可以通过议程设置、算法推荐等手段控制公众的关注重点,进而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或因为放任用户发布违法或不实信息,成为网络犯罪的宣传平台等。传统的治理思路与方法不能覆盖新问题,难以避免监管滞后等情况。互联网平台打破了传统的资源分配法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权威机构的把关效果,对于因此产生的监管真空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但是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制定一般会滞后于监管对象的发展速度,社会文化氛围的培育也需要时间积淀,种种因素导致互联网平台的社会责任履行落后于其权力发展速度,造成了其权责不匹配的情况。

二是如何正确地使用权力,互联网平台的价值观导向有待匡正。从种种网络乱象可以看出,互联网平台过往的快速发展秉承以流量至上的信息筛选导向、利益至上的行事准则,不断提升用户粘合度,顺从于资本的扩张本性,才激发了一波又一波的负面网络舆情,触发了各类风险隐患。在我国的政策环境下,互联网平台不可能复制国外经验,必须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国情的发展道路。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我国网信事业的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这也是互联网平台可持续发展的标尺。其次,强化法律意识,严格遵法守法。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网络空间治理力度,发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各主体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互联网平台要依法依规地开展业务。最后,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里,平台要主动配合监管和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和自我监管,审慎地使用权力。

三是如何对国家负责,国家安全与利益是底线和红线。在任何时候,国家安全与利益都应当放在第一位。保证国家安全与发展,互联网平台才能享有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互联网平台享有社会动员力和资源调配力,在出现敏感事件的时刻,要坚决听从国家指挥,积极支持政府行动。在规划长期发展路线时,要有大局意识,支持国家的发展战略,支持国家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在产业支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下力气、多投入。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治理、技术建设等,尤其是针对违法犯罪行为的阻断、打击、惩治等,要有积极的响应和配合。要坚决贯彻执行相关法律,对于发现的风险隐患应按照有关政策要求及时上报,对于采购的设备和服务有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的,要依法依规提交审查申请。

四是如何对用户负责,社会公众的信任感要加以保护。互联网平台应认识到,社会公众的信任感是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头部互联网平台的影响力,来自于其拥有最大的用户群体、最广的数据覆盖、最快的传播能力、最强的技术优势、最多的成功案例、最先进的理念创新、最雄厚的人才储备。经过长期的实践考验,头部平台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为社会生活带来了明显的便利,赢得了社会公众的信任。但是近年来的数据泄露、舆论操纵、市场垄断、信息监控等事件暴露了互联网平台与资本深度融合的事实,以及资本逐利的本性,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损害了弱势企业的生存空间,不利于国家实体经济的向好发展。尤其是近年频频发生的电信或金融诈骗、招聘骗局等案例,用户从互联网平台上看到犯罪者发布的虚假信息,出于对平台的信任,轻信了犯罪分子,付出了生命代价或财产损失,引发了社会负面舆情,使得社会公众对于互联网平台的信任感产生动摇。互联网平台如何保护社会公众的信任感,如何对用户负责,是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五是如何对社会负责,特殊群体的利益不能被忽视。头部互联网平台对社会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在网上斗争日趋激烈、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技术手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考量网络对特殊群体利益的影响,结合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精准管理。如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歪曲性、煽动性言论抵抗力较弱,平台要做好此类信息的“把关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因身体因素与平台用户之间存在数字鸿沟,平台在提供公益性服务的时候,要考虑这类群体的操作特点,优化服务方案,丰富服务形式。

三、应对平台风险的对策建议

在数字化背景下,面对上述风险,要建立国家、平台、企业、组织和社会公众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风险治理格局,完善国家制度法规体系、强化行业组织的话语权、保证社会公众的监督权,形成治理合力。

一是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党建工作,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以党内建设为抓手,提高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政治站位、政治敏锐力和政治辨别力,教育引导互联网平台价值观归位,回归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以党内法规为依据,整顿平台企业内部的不良作风和违纪行为,筛选、辨别和选拔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作风建设、业务本领等方面过硬的人才。以自我革命为契机,推进自我监管制度建设,强化平台内部的整体协作与纪检监督机制。不断完善平台内部规则,促使各部门、平台内各企业、平台用户履行主体责任,优化用户投诉渠道,及时处理、反馈投诉建议,加强对平台内企业的整改监督。

二是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以制度落实推进健康生态环境的培育。首先,国家严格执法。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监管、主管部门等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打击犯罪、协同工作等,互联网平台要积极提供支持,做好安全保密、信息上报、协同保护等义务,共同营造健康的数字化生态环境。其次,平台履责到位。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网络空间治理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各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与义务。互联网平台应严格履行《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规定的责任,强化法律意识,制定落实措施,自查自纠,及时整改,保证履责动作到位、效果到位,强化自身的安全防护水平。最后,改善平台生态。互联网平台要按照法律要求调整平台规则,引导各方主体按照规则开展活动,惩治违反规则的行为,为依托于平台的企业营造公平、公正、合理的生态环境。

三是加强行业组织的力量,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理论研究。科研机构、高校智库以及各类社会组织要积极加强产业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通过推进技术创新和理论研究,支撑政府部门做好专项审查、检查评估、监测预警等工作,及早发现苗头性的风险信息;为决策机构提供全面、科学、有洞察性的意见建议,为互联网平台的长期发展规划提供智囊支撑,为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出谋划策。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精准的技术手段,最大程度降低互联网平台发展中的风险隐患。

四是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依法行使社会监督权利。社会公众对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平台经济的推动者和参与者,也是平台治理的监督员和宣传员。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首先要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依法行使监督权利,通过举报平台等手段反馈意见建议,反映社会公众最迫切关注的问题。其次,要提高社会公众对对迷惑性、煽动性、歪曲性言论的辨别能力,与违法行为和有害信息的斗争能力,坚决抵制网络乱象,共筑网络健康生态。最后,要提高社会公众的协同能力,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网络治理行动,提供有关线索,落实有关决定,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

五是为特殊群体提供专项帮助,保障其合法权益。要实现共同富裕,不能忽视特殊群体的利益。数字鸿沟的出现加剧了平台用户和非用户、强势与弱势企业等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互联网平台要提供创新方案,对老年人、残障人士、边远山区人员等特殊群体的使用体验提供帮助,建立友好型的使用方式;对青少年要有安全提醒、敏感内容过滤等保护措施,营造绿色上网的安全环境;对国家支持的重点企业、小微企业等对象在流量资源、技术支持等方面合理倾斜。通过兼顾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互联网平台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履行社会责任,降低广大人民群众产生社会不公平感的风险。

(本文刊登于《中国信息安全》杂志2022年第10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月13日 上午9:25
下一篇 2023年1月13日 上午9: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