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看玉溪(党建引领振兴乡村谱新篇)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看玉溪(党建引领振兴乡村谱新篇)

朱家山鸟瞰图(玉溪市委组织部提供)

□ 本报记者 杨邵灵

□ 李颖昌 张华斌

云南省玉溪市位于滇中腹地,拥有生命起源地、聂耳故乡、云烟之乡、花灯之乡、高原水乡等美誉,抚仙湖红塔集团、帽天山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等驰名全球。如今,作为云南省唯一没有贫困县的州市,玉溪在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征程中,率先统筹推进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的改革实践,不断探索完善行之有效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玉溪样本,描绘出一幅党建强、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画卷。

建强基层党组织

汇聚乡村振兴“向心力”

玉溪市立足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促乡村振兴这个核心,紧扣提高组织化程度这一主线,以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为统领,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双整百千”四级联创,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系统谋划,建立高效统一指挥体系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按照全市统一领导指挥、各县(市区)高效统筹协调、乡镇(街道)精准组织实施的领导指挥体系,玉溪市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抓总,推进乡村振兴统筹城乡发展专项行动指挥部主导、行业主管部门协同、乡镇(街道)具体实施、村(社区)党组织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专业力量支撑的工作机制。同时,持续完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制度体系,相继出台《关于提高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促乡村振兴组织化程度的实施意见》《玉溪市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提升组织力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一系列制度文件,确保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有思路、有方向、有重点、有成效。

突出重点,锻造魂强体健党支部

江川区江城镇黄营村曾因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不正常,群众意见大等诸多问题,被列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重点整顿。按照“责任在一线压实、基础在一线打牢、力量在一线整合、问题在一线解决”要求,市委组织部把黄营村作为挂牌督办重难点村,区委书记深入黄营村“把脉会诊”,镇党委书记“走村入户”,工作组指导村党总支“开门抓整顿”,找出并逐一根治“缺乏领头雁、班子成员思想涣散、村组干部履职不到位、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服务群众能力弱”5个“病根”。

“我们熟悉的好支部、好支书、好党员又回来了”“以前有什么事情找村里都不能及时办,现在的村‘两委’班子工作作风好了、为民服务的态度好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解决问题能力提升了,我们的生活更有盼头了。”如今,黄营村党总支正从软弱涣散迈向“先进”。

黄营村的“蝶变”只是玉溪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玉溪市精准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整顿,持续组织实施“整县提升、整乡推进、百村示范、千组晋位”四级联创,县(市、区)党委书记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重点项目,深入推进“百强党总支”建设和“百个支部结对共建”行动,形成了“以先进促后进,以典型带动普通”的工作格局。2018、2019年,全市累计实施“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年”重点项目和城市基层党建创新项目46个,完成8060个党支部达标创建,整顿提升76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同时,玉溪市着力建“全”组织,采取单独建或联合建的方式,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等建立党组织,在生产一线、务工人员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党组织,把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扩大了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

抓住关键,塑造刚正善为“领头雁”

张海清是澄江市路居镇下坝社区党总支书记,在他任职之前,该社区曾因“两委”班子不团结,社区群众对社区班子信任度极低。面对眼前“烂摊子”,张海清从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做起,严肃处理履职不合格村组干部,推行小组干部到社区轮值制度;在推进生态移民搬迁、发展产业项目等重难点工作中“打头阵、破难题、求实效”……在这一件件、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中,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威信在党员群众中树了起来,党组织的组织力、号召力、战斗力强了起来。在他的带领下,社区各项工作从全镇末尾走到前列,实现从“后进村”到“先进村”的蜕变。

一个带动一片,一片影响一批。为大力营造“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良好氛围,形成“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的生动局面,玉溪市启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头雁群”培育计划,从全市各基层党组织中遴选100名优秀党组织书记进行重点培育,选树一批村(社区)“好支书”,发挥培育一批、激励一批、带动一批的“头雁群”效应。推进农村“领头雁”和村级后备力量“金种子”培养工程,提升村组干部能力素质,充实后备力量。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玉溪市进一步建立党员干部常态化培训制度。开展“万名党组织书记大轮训”和“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推行“基层党组织书记讲坛”,培养过硬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员队伍。组建玉溪市域治理干部学院,按照“一县一基地、一县一品牌”思路,建设一批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强化乡村党建“支点”

撬动产业发展稳增收

玉溪市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促乡村振兴工作中,始终牵牢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作好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三篇大文章。

当“先锋”引导培育发展特色产业

玉溪市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引领作用,聚焦烟菜花果药畜6大产业,帮助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做到县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朱家山位于澄江市龙街街道高西社区,党组织带领群众依托独特的气候、区位优势,2015年引进了云蓝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形成了近2000亩全国单体最大的露天蓝莓种植基地。

村民梁永芬说:“土地流转后,她和丈夫一直在昆明打工,每月共有4300元的收入,家里的1亩地每年还可领到5000元的土地租金,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了。”

据悉,云蓝公司今年有望实现收入2亿元,2022年可达10亿元。随着蓝莓产业的不断壮大,公司带动了200多家合作社共同发展,并吸纳附近村民进入蓝莓基地工作,人年均收入3万元~5万元。

华宁县甫甸社区的群众过去靠种稻谷、玉米等为生,过着勉强温饱的日子。社区党总支主动求变,理顺发展思路,采取“支部背着走、干部牵着走、党员带着走,群众跟着靠走”的“四步走”工作法,组织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闯出了“党建 产业”的增收路子。他们在海拔1400米以下种柑橘,1400米以上种核桃。2019年,社区柑橘种植6637亩,产值7345万元。

“栽了橘子,赚得票子,盖起房子,供出才子,买回车子”,如今,这句“五子登科”顺口溜在甫甸社区广为流传。

护好产业稳增收。市各级党组织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发展订单生产、生产托管、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资产租赁、就业务工等方式,与群众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

元江县来吉桃李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包销 种植”“合作社用工 就业”“合作社经营 入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07户2097人,发展林果产业1.8万余亩,梯田水稻种植3200亩,辐射带动羊街乡戈垤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及群众共同致富。合作社所在的戈垤村,也实现了由省级贫困村到远近闻名的产业发展示范村的蜕变。

玉溪市广大基层党组织还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党建引领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手工业、新型服务业和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当“经理”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村级集体经济强,农村产业根基才稳,基层治理才更活。2014年以来,玉溪市先后整合省市县1.5亿余元资金实施集体经济增收全覆盖行动计划,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2019年、2020年争取整合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8000万元共实施160个项目,村级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市县两级分别成立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组,并建立项目挂钩联系指导制度,每个项目安排1名市委联系专家、1名科级干部、2名业务人员精准挂钩联系指导,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基础上,选择一批有发展基础、村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强的村,安排专人分片指导“一村一策”编制项目方案,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项目带动型等灵活多样模式,高质量推进中央、省财政资金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

易门县浦贝乡水塘村通过“基层党组织 合作社 农户”的养殖发展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2018年以来,澄江市右所镇吉花社区马房村整合资金8000余万元,分步实施马房村片区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流转土地860余亩,打造出悦莲等5个农业庄园,推动形成以民俗、餐饮为主,农业观光旅游为辅的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子。作为2019年度省级美丽村庄,2019年马房村人均纯收入1.81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达750万元,是澄江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后离抚仙湖北岸最近、收益较大的自然村,也是玉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走出的幸福村、示范村。

按计划,玉溪市级财政将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计划到2022年实现每个村都实施一个集体经济项目,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

当“红娘”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搬迁前家里种点苞谷、小菜,要卖出去了才能有点盐巴钱,现在每个月都能领上3000多元工资了。”新平戛洒镇引进扶贫车间后,不少曼哈社区居民像罗玲英一样,从农民变成了在家门口就业的“上班族”。

近年来,玉溪市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加大“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对农村自主创业农民和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支持力度,发挥“万企帮万村”对农民工就业的帮扶作用,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易地扶贫搬迁、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结合起来,发挥好就业扶贫车间作用,就近就地吸纳农民就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党建引领护生态之清

建乡村之美

抚仙湖千顷澄碧,星云湖水波渺渺,杞麓湖含山映野,云南9大高原湖泊仅玉溪就占了3个。三湖陈列,造就了玉溪灵动秀美的独特气质,成就了玉溪无可比拟的自然生态。

玉溪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组织建在青山绿水间,让党员冲在美丽乡村建设最前线,走出了一条基层党组织建设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之路。

党建盯着“保护”干 当好“高原湖泊卫士”

每天清晨6点半,抚仙湖畔的江川县孤山村的秦仙就开始清扫自己分段负责的1公里长的湖岸线。除了保洁员身份,有着40多年党龄的农村党员秦仙,在玉溪开展争当“高原湖泊卫士”行动中,又多了一个光荣称号——“高原湖泊卫士”。

当“高原湖泊卫士”,护万顷碧波长清。在玉溪,像秦仙这样的“高原湖泊卫士”还很多,有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农村群众、青年学生……

“凡涉及‘三湖’保护治理的‘三重一大’事项,都将按照相应的组织程序和规定权限由相关党组织研究决定或审核把关。”

“江川区、通海县、澄江市和市直相关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是‘高原湖泊卫士’行动推进实施的第一责任人。”

“沿湖3个县(市区)分别成立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联合党委,将互不隶属的党政部门、群众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等主要负责人作为兼职委员,联动解决‘三湖’保护治理遇到的问题……”

高原湖泊卫士,是玉溪市以党建引领“三湖”保护治理的强力与合力。通过实施“高原湖泊卫士”行动,玉溪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绿色发展行稳致远一步步落到实处,着力构建起了大党建引领大保护的“三湖”保护治理格局。

在“三湖”保护治理的主战场——澄江市,当地依托471个“仙湖卫士”党群工作站点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2500余起,帮助解决问题2000余个,助推环湖生态移民搬迁、森林抚仙湖建设、截污治污等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全市组建204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爱湖护湖活动4300余次;各级党组织带领群众流转休耕轮作土地5.8万亩,退出规模畜禽养殖138万头(只),完成生态移民搬迁2万余人、森林抚仙湖建设11万亩,主城区68个网格全部完成截污治污整改,助力构建抚仙湖生态保护屏障。

从强化“三湖”保护治理协调联动,到推进区域化党建融合共建,再到加大生态环保领域党组织组建力度;从建立健全“三湖”保护治理党群工作联动运行机制,到构建“网格化”管理模式;从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到群众广泛参与,一项项党建引领“三湖”保护治理的制度、机制和措施被建立起来、深入下去,目前玉溪市已探索形成了以实施“高原湖泊卫士”五个先锋行动、建强三支队伍、健全三项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化、规范化工作体系,“高原湖泊卫士”行动也成为玉溪市基层党建最亮丽的特色品牌,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三湖”保护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的不竭动力,推动“三湖”流域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打造云南“最美党建”。

党组织带着群众干 当好美丽乡村建设“生力军”

走进被誉为“比城里还干净的村庄”——红塔区春和街道孙井社区,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整洁干净,公共区花红草绿井然有序,生活污水流入湿地……

“党员分段义务承包了村庄的绿化工作。”“无论是谁看见垃圾都会主动去清扫干净。”说起孙井社区美丽永驻的“秘诀”,居民们如数家珍。

近几年来,到孙井社区参观美丽乡村建设的各级干部络绎不绝,孙井社区也成为各级媒体报道率较高的“明星社区”。多位参观过的干部认为,孙井社区良好的村庄治理经验和成效,得益于社区有一个强有力的党组织,一个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班子,一群敢于担当的基层干部,一整套自我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考核体系。

组织有力、党员带头,这正是玉溪市抓党建促美丽乡村建设的一贯思路。全市各级党组织把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党旗之红”护生态之绿、建乡村之美。

在新平古城街道昌源社区,党支部探索推行了“1 10=N”十户一体模式,以小组党支部书记牵头,支部委员带头示范,1名党员带动10户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传帮带、划片包保,带领村民积极整治环境“脏乱差”。

青龙镇青龙社区小冲箐村民小组坚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规范整治,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打造了“院有花香、户有溢香、人有酿香、室有书香”的特色美丽新农村。

党建引领人才“活水”

激荡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玉溪市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促乡村振兴行动中,始终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重要位置,倾力打造一支智慧力量汇聚的人才队伍。

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 党政人才向一线集聚

“厅级领导挂钩联系2个村、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1个村、科级领导干部挂包村(居)民小组,实现全市所辖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全覆盖。”玉溪市充分发挥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头雁”作用,把“办公室”搬到乡村振兴一线,让思路对策生发在一线,将工作成效体现在一线。

在全面落实“千名领导挂千村、万名干部抓振兴”责任制的基础上,前不久,玉溪市再次吹响领导干部“上山下乡”的集结号。

“作为一名组织选派的乡村振兴工作队长,我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找准定位,尽最大能力为百姓做点实事。”今年3月,包括徐瑞伟在内的全市502名政治素质好、事业心责任感强的干部共同奔赴农村一线,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做好“十抓十好”工作,进一步为乡村振兴增力添智。

按照1名市直单位干部、2名县(市、区)干部和整合N名乡(镇、街道)力量的“1 2 N”模式和每个乡(镇、街道)选派不少于7名的要求,向全市70个涉农乡(镇、街道)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

为确保乡村振兴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成效明显、群众满意,还配套出台了《玉溪市乡村振兴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试行)》,从工作职责、日常管理、考核奖惩、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具体、明确规定。

专家人才深度融合 夯筑乡村振兴人才高地

“结合自身专长和资源,我们初步打算,一是为光伏发电提水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实现手机APP智能提水、分水操控网;二是帮助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尽快建立贾姑电子商务服务站,让食用玫瑰花等当地农产品更好销出去;三是对村民有开展电焊、机械维修、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日前,市委联系专家、玉溪技师学院电子教研室主任、正高级讲师胡向东及玉溪技师学院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夏春飞深入帮扶联系点——易门十街乡贾姑村,为当地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献计、“站台”。

2019年10月,根据全市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玉溪市启动百名专家扶百村行动,安排100名市委联系专家结对帮扶100个行政村,破解发展难题,助推乡村振兴。近期,专家们纷纷来到各自联系帮扶的村子,深入了解村情民况,交流探讨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可行思路,为当地乡村振兴提出“金点子”,送来“心意包”。

“一定会在技术和资金层面大力支持相关产业发展,一定打造出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打造出精准帮扶新亮点。”市委联系专家、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镇在帮扶调研中反复说道。接下来,他们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引进项目资金、提供信息技术、指导产业发展、引导乡村治理、培训乡村人才等方式,破解一批制约帮扶村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转化一批应用前景好的科技成果,培育一批技术推广和转化示范点,培养和培训一批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助推乡村振兴。

本土人才充分开发 提供乡村振兴动力引擎

玉溪市通过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重点从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和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实用人才、退休干部职工、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择优选择回引,着力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缺乏等问题。

“大力培育开发本土人才,目前已实施‘人才点亮’和‘银发人才库’建设两个工程,取得了良好成效。”面对“人才荒”,元江县把目光聚焦在元江籍贯大学生和退休干部身上。通过采取座谈会,日常跟踪联系等方式,积极引导元江籍大学生回乡工作创业;全面摸排全县离退休返乡居住老干部,将有意愿、有特长、有能力的老干部组织动员起来发挥余热。目前,张有华、李存仁等一批退休老干部活跃在当地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建设等工作一线,形成了元江人才开发的一张“名片”。

外引和内培结合,筑牢人才之基。玉溪市着重培育选拔一批身上有本事、手中有绝活的“土专家”“田秀才”,加强技能培训和示范,增强乡土人才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发挥其在技艺传承、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带动作用。花腰傣土陶的守护人刀正富、“云南民族民间刺绣高手”刀向梅、千年青铜工艺传承人陆培兴、云南月季鲜切花领军人物段金辉、“云南省首席技师”普绩等,一个个在乡土间成长起来的专业人才,在各级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成为传承精湛技艺、带动百姓致富、引领产业发展的“乡贤能人”。

为有效盘活人才存量,激活人才效能,玉溪市还通过开展“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认证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引擎。

玉汝于成筑根基,溪达四海再扬帆。接下来,玉溪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干在实处谋新篇,走在前列显担当,推动“五个振兴”在滇中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的玉溪样本。

来源:中国改革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2月24日 上午8:35
下一篇 2023年2月24日 上午8: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