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光照亮田野——记南繁科研人员服务“三农”推动种业振兴

新华社三亚9月23日电 题:科技之光照亮田野——记南繁科研人员服务“三农”推动种业振兴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然而在海南三亚,对很多种业科研人员来说,“耕耘”贯穿四季。

种质资源被称为育种的“芯片”。要育成优良品种,首先要有好的育种材料,也就是携带生物遗传信息的种子、茎尖、休眠芽、花粉甚至是DNA等。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海南三亚的两座种质资源宝库,一座关于食,一座关于衣。

——稻谷,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在即将建成的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1万多份野生稻已经提前“入驻”,它们来自全球不同角落,可能是广西深山一处泉水边,也可能是澳洲湿地某个角落。

预计今年年底建成后,这里资源保存能力将达4万份,年鉴定评价1000份以上。作为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圃以植株种植的形式使野生稻种质资源活起来,有利于优异性状发掘利用,支撑产业发展

“今后关键是如何更加丰富野生稻圃里资源多样性,我们要加强与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合作,并推动野生稻圃有效利用,发掘出新的重大基因应用到生物育种。”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说。

科技之光照亮田野——记南繁科研人员服务“三农”推动种业振兴

图为在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野生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团队首席郑晓明在观察水稻。新华社记者于文静 摄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野生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团队首席郑晓明介绍说,种质资源间遗传距离远,才有可能发掘出优异基因或者性状。科研人员将加强野生稻资源的收集保护、精准鉴定,寻找抗旱、耐高温、耐盐碱等优异种质资源,为培育突破性品种奠定基础。

郑晓明是一位“80后”妈妈,近二十年一直从事野生稻资源收集保护工作,出差最长时一年在外280多天。不管太阳多大,下地不打伞;头上盘个发髻,盘发就用根红铅笔或者黑铅笔;在南方山沟湿地、沼泽泥塘中找野生稻,下田常常只能光脚……朴实的风格,是很多南繁人的缩影。

有学生问她,怎么鉴定野生稻?“这个问题以前真没想过,其实车快速开过去,有没有(野生稻)一下子就看到了。跑得多、看得多了,自然就知道了。”郑晓明笑着说。

对种子的热爱、对资源的执着,让一株株看似平凡的植物,在守护人眼中像孩子一样珍贵。

——棉花,和人们的衣物息息相关。

在国家野生棉种质资源圃,千姿百态的棉花令人大开眼界:有匍匐在地的澳洲棉,有棕絮的达尔文氏棉……世界上发现的53个棉种中,活体保存于这里的就有39个。

国家野生棉种质资源圃常务副主任刘方长期从事种质资源考察收集、鉴定评价与研究利用。对每种棉花的名称、发现地点、轶事,他如数家珍。

科技之光照亮田野——记南繁科研人员服务“三农”推动种业振兴

图为国家野生棉种质资源圃。新华社记者于文静 摄

这座资源宝库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于1982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建成6个种质圃。多年来,无偿为育种家提供的种质资源材料已促进育成新品种近200个。科研人员评估鉴定和挖掘利用抗旱、耐盐、抗冷、抗病等相关基因,不断服务产业发展。

采访结束后,刘方又踏上寻找野生棉资源的新旅程。

资源保护、科技研发、品种培育……每个环节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汗水。他们既胸怀星辰大海,更着眼脚下每一步。

依托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海南三亚等地成为育种家的福地。全国已育成农作物新品种中,70%以上经过南繁基地培育。

“近年来,我们着力打造一支常驻的科研队伍。”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院长彭军说,目前已引进野生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作物表型组学研究、大数据智能设计育种等科研团队15支,科研人员共计200余人,其中常驻人员130人。

科技之光照亮田野——记南繁科研人员服务“三农”推动种业振兴

图为作物表型组学研究创新团队首席金秀良介绍试验田情况。新华社记者于文静 摄

在国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建设项目区,试验田种着碧绿的水稻,科研人员正加快大田环境高通量表型鉴定设施安装与调试。

“抗倒伏、抗旱、节水节肥等表型性状都是作物生产急需的。以前需要人工观测采集数据,现在有光学传感器、摄像头、无人机等,使表型测量精确度和效率显著提高。”作物表型组学研究创新团队首席金秀良说,今后要在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上搭载多元光学传感器,监测产量、株高、病虫害、水肥用量等,运用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前沿技术实现作物高效“体检”,为育种提供数据支持。

行走在南繁热土,人们能够感受到传统与现代技术共同发展,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协力奋斗。

“我很喜欢这里,有很多年轻人,有新观点、新思路,大家共同成长。”大数据智能设计育种团队成员、“90后”博士后陈守坤说。他所在的这个充满科技感、未来感的团队,致力于打造“数据-技术-算法-决策”一体化的大数据遗传育种智能设计与决策平台,提出智慧育种方案。

立志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科研人员四季常驻海南、默默耕耘,背后是家人巨大的支持。对于种子的亲近,对于国计民生事业的执着,激励人们久久为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0月8日 上午9:09
下一篇 2023年10月8日 上午9:19

相关推荐

  • 基于银河麒麟操作系统的科来业务性能管理解决方案(银河麒麟 kvm)

    信息网络系统肩负着对内提供业务支撑、对外提供公众服务职责,随着网络架构越来越复杂,搭建一套高性能的业务质量监控体系是支撑信息网络系统稳定、智能、高效运行的关键。 针对当前信息网络系…

    科研百科 2024年7月11日
    57
  • 21个章节,735页:内控管理实务(内控管理基础)

    【21个章节,735页——内控管理实务】 系统介绍了企业该如何准确评估风险、快速识别风险及有效控制与防范风险,有助于企业实现内控内容条理化、责任落地化、分工细致化、流程顺畅化,并建…

    科研百科 2024年7月10日
    50
  • 梳理项目管理流程

    梳理项目管理流程 在项目管理中,流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好的流程可以确保项目团队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进,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质量。今天,我将为您梳理项目管理流程的各个方面,…

    科研百科 2024年9月15日
    35
  • 「荐书」《国企党建品牌创建实用手册》(国企党建品牌创建方案)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一部系统介绍党建品牌创建知识的权威读本。党建品牌建设是最近国企党建的热点。本书对国企党建品牌建设的现状和具体要求做了细致的分析,从理论和每个具体环节的做法上,进行…

    科研百科 2023年11月10日
    182
  • 东吴证券携手蓝凌,行业率先打造自主可控投行项目管理平台

    近日,东吴证券基于信创环境的投行项目管理平台项目成功验收!通过技术栈升级、国产化软硬件适配、业务应用优化等,新平台将实现自主可控与稳定安全,助力东吴证券投行项目管理全面数字化管理更…

    科研百科 2022年12月16日
    298
  • 退休人员归社区管理

    退休人员归社区管理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退休人员的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退休人员属于社区成员,归社区管理有利于保障退休人员的权益,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利…

    科研百科 2024年10月26日
    0
  • 民主评议党员到会人数要求

    民主评议党员到会人数要求 民主评议党员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党员素质,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途径。在民主评议党员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党员到会参加,这是民主评议…

    科研百科 2024年11月9日
    35
  • 智慧物流管理系统项目

    智慧物流管理系统项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物流市场的快速发展,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智慧物流管理系统则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对物流流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科研百科 2025年1月12日
    0
  • Visio是什么软件?这款在线平替软件值得推荐!(visio 是什么软件)

    Visio是什么软件? Visio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款专业化的流程图绘制辅助工具,主要用于帮助IT和商务人员对复杂信息、系统和流程进行可视化处理、分析和交流。Visio提供了丰富的…

    科研百科 2024年2月14日
    143
  • java项目实战歌曲管理系统

    Java项目实战歌曲管理系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音乐娱乐行业也越来越普及。人们可以通过在线音乐平台购买、下载、播放音乐,也可以通过歌曲管理系统管理自己的音乐收藏。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

    科研百科 2025年1月15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