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洋实验室香港分部主任钱培元: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要牵住人才培养“牛鼻子”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内地和香港科研工作者已经多次齐心协力共探大海,推动中国海洋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南沙将推动粤港澳科研机构联合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推动海洋科技力量集聚,加快与中科院香港科技大学共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简称“广州海洋实验室”)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市政府和南沙区政府三方共建的省实验室,其香港分部便设在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分部是内地与香港在海洋科学方面深度合作的典范。

广州海洋实验室香港分部主任钱培元: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要牵住人才培养“牛鼻子”

钱培元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David von Hansemann 理学教授、海洋科学系创系主任、讲座教授、生命科学部讲座教授钱培元目前担任香港分部主任,他领导并创造了融合生物海洋学、生态学微生物学、天然产物化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海洋环境与生态研究平台。

钱培元长期致力推动国家海洋科学的发展,并促成与内地海洋研究机构的长期合作。近日,钱培元教授接受了广州日报记者的专访,分享他对粤港澳大湾区深化科技合作的看法。

香港分部是国际科技合作的窗口

广州海洋实验室香港分部主任钱培元: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要牵住人才培养“牛鼻子”

冷泉大科学装置园区设计图

广州日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香港发挥海洋经济基础领域创新研究优势,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我们看到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也设立了香港、深圳分部。当时为什么这样设置?

钱培元: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定位精准,而且立意高远。实验室并不只聚焦于广州市海洋科技的发展,而是要成为中国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的领头羊和主要基地。在此背景之下,我们需要整合整个大湾区的海洋科技力量,使大家能够凝心聚力促成南方海洋科学事业的发展。

大湾区的海洋科技力量主要分布在香港、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尽管这些力量在此前有着不同层次的合作,但其中也不乏缺少合作的情况。广州南沙处在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与湾区其他城市距离不远,且南沙也是广州最靠近海的地方。所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选择在南沙设立,地理位置称得上是得天独厚。

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国际科创中心,湾区内部的科技合作必须日益深化。就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的发展而言,要成为国家实验室的后备军就必须整合香港和深圳的科技力量。所以基于我个人的理解,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设置深圳分部和香港分部,是出于全局谋划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布局。

虽然目前个别国家大肆编织科技铁幕、加码技术封锁并竖起科技高墙。但开放交流才是探索科学前沿的关键路径,我们要建成国际一流的实验室,同样需要进行国际海洋科研合作、吸引国际科研人才。

香港分部恰恰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国际合作的窗口。首先,香港是个高度国际化的城市,有着特殊的历史,社会包容度强,文化丰富多元。其次,香港科技大学已经是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管理借鉴了“西方教育制度”,在科研教学方面能够充分与国际标准对接,港科大也能更便利地参与更多国际合作项目。

香港分部会协助省实验室组织一系列的国际交流合作活动,比如港科大邀请国外的学术权威到校访问的同时,也可以安排他们去省实验室讲学。学术思想在碰撞中,便能促成更深度地科研合作。目前,因为疫情关系,国际交流合作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我们仍然会坚定地开展这项工作。

用人才培养夯实内地香港科技合作基础

广州海洋实验室香港分部主任钱培元: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要牵住人才培养“牛鼻子”

钱培元教授

广州日报:广州海洋实验室总部与香港分部之间有很多合作互动,比如访问学者就是重要的内容。对于内地和香港科学家而言,会从这种互动中收获些什么?

钱培元:为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海洋科研成果的产出,香港分部特设立访问学者基金。我们希望为内地的青年科学家提供境外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和香港科学家进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我认为双方年轻学者可以受益颇丰。

首先,他们的科研思路可以进一步打开。因为香港对学者的培养方式和内地不一样,港科大与香港其他大学相比也有独特之处。且香港的国际学术交流非常频繁,全球顶级科学家上演的“头脑风暴”对年轻学者今后选择研究方向大有裨益。

其次,在学术交流中,年轻学者可以学到很多新方式和方法,帮助他们打破固有科研方式,以便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最后,内地与香港海洋科学家们可以在这个平台建立合作交流的机制。港科大海洋科学系也有很多年轻的老师,他们在国外生活多年,对内地规则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申报方式并不熟悉。我很希望看到,内地和香港青年科学家通过良性互动,建立信任关系,他们将来一起申请内地和国际的研究经费。

针对一些青年学者提出的科学问题,如果内地和香港实验室都不能提供解决条件,香港可发挥“超级联系人”的角色,联系海外科研资源一起解决科学问题。这会进一步帮助青年科学家成长为首席科学家。若干年后,内地和香港海洋科学界的合作基础会更加扎实,长远合作交流的机制也会逐步建立。

目前,内地的研究经费很丰厚,但是省实验室高质量的博士生还非常稀缺。我们去年启动博士生的联合培养计划,一是借助港科大的国际声望和教学质量吸引高质量的生源,二是通过港科大招生突破南沙研究生招生名额的限制。今年我们会推动博士后的联合培养计划,为内地博士后人员提供境外工作经验。

目前,香港分部支持了95个科学家主持和参与的61个项目,而参与这些项目的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研究人员有320多名,等他们成长后,若有十分之一到广州海洋实验室工作,都能极大地促进实验室的未来发展。

广州海洋实验室香港分部主任钱培元: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要牵住人才培养“牛鼻子”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

跨境科研资金成功拨付让香港科学家看到希望

广州日报:2019年,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8月1日向香港分部成功拨付3800万元(人民币,下同)科研经费,这是广州市首笔科研资金成功跨境拨付,实现了粤港澳大湾区科研资金的跨境流动。这次跨境拨付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请您谈谈跨境资金使用方面会遇到哪些问题?

钱培元:这笔钱主要是用于建设香港分部。在跨境科研资金拨付上,省实验室对香港分部的经费支持起到典范作用,开创了先例。广州市政府、南沙区政府在跨境科研资金拨付上更是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跨境科研资金到港引起了香港和内地科技界大轰动,这是香港在和内地科技交流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一次性拨款。当国家正在创造条件,鼓励香港科技工作者去参与内地科技计划之时,经费过河让香港科学家看到了希望,原来如果争取到内地的研究经费,经费是真的可以过河、真的可以在香港使用。

我曾经承担不少国家研究项目(863、973项目等等),除了国家海洋局曾经开辟过特殊通道将我的科研经费拨到港科大之外,其他科研经费都不能过河,只能在内地使用,导致香港科学家在使用这些经费时重重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内地研究经费的主要开支在于设备和耗材等等,对用于“人员”的费用管控很严格,而香港研究经费主要开支正是劳务费,所以我们在内地研究经费无法聘请足够人员协助研究。

在香港分部刚刚成立之时,我们与省实验室有诸多交流,讨论经费使用的具体方式。协议中也进一步明确了过境经费的管理使用方法 —— 即按照香港研究资助局的经费管理使用方法和港科大的现有的财务体制和制度来执行。

香港针对科研经费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同时也给予科学家很大的自主权去合理安排使用经费。科学家可以按项目需要调整经费的使用,最大价值地利用好经费,而不会最终为了花钱而花钱。

当然,跨境科研资金在使用上的确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也源于内地和香港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差异。比如在项目管理方面,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项目和分部资助的项目提交报告的频率不同。财务经费管理方面也有不同,从总部到分部项目经费拨款有一定的滞后。比如说内地的经费在实验室成立数月之后拨付,在经费预算起始时间从实验室批准那天就开始了。但在港科大,只要经费不到位,项目就不能启动。目前,这些差别造成的问题在省实验室的支持下都有了解决方法。

为国家开采可燃冰提供技术参考

广州日报:通过广州海洋实验室这个平台,香港分部团队在开展哪些方面的研究?

钱培元:首先,大湾区海洋生态系统的环境安全与健康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香港分部的研究团队对珠江口藻华的形成与低氧区形成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诸多突破,这将对珠江口生态保护修复机制和发展蓝色经济带来科学支撑。

其次,我们对珠江口海域环境污染状况进行研究,譬如,对珠江口的牡蛎的研究。我们发现由于重金属严重超标,打开牡蛎壳会发现内部是蓝色的,完全不能食用。

我们在冷泉生态系统领域的研究也是世界领先,这将为国家未来开采可燃冰提供扎实的技术参考。

此外,我们也关注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的团队一直专注于海洋环保防污技术的研究,通过天然产物提取制作的无毒防污涂料已经进入商业化。同时,我们也在加大新抗生素和抗老年痴呆药物的研发力度。截止到2021年年底,香港分部已经完成12项国际专利,这个成绩已超过了我们原来设定的目标。

海洋科技的发展需要耐心和沉淀

广州日报:目前《南沙方案》提出将南沙打造成我国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您如何看待南沙在海洋科技方面的发展前景? 钱培元:港科大是香港唯一拥有海洋科学专业的大学,港科大在海洋研究上已经颇有建树,我也在此为之奋斗了近30年。可见,海洋科技力量的发展是需要时间的积淀。在中国南方的海洋科技力量中,广州地区有不俗的实力,如中国科学院南海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一批涉海机构均坐落于此,广州的人才优势也非常明显。

南沙的海洋科技能否得到发展,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比如政府的决心、科学家的意愿等,但最根本还是人才。没有世界一流的人才,就不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海洋机构。我非常希望广州和南沙能够支持广州海洋实验室放开手脚,吸引世界一流的海洋科技人才。

广州海洋实验室香港分部主任钱培元: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要牵住人才培养“牛鼻子”

港科大(广州)将在今年9月开学

广州日报:您在1993年1月加入港科大,港科大就像一张白纸吸引着您去按自己梦想去构思建设学科。您如何看待如今的港科大(广州)?

钱培元: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人会有不同的梦想。我花了十年辛苦建起了港科大的海洋实验室,然后又花了十年时间完善我们海洋环境学科课程。再花了多年时间创建了港科大海洋科学系,所以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就是梦想一步一步实现的过程,对此我毫不后悔来到港科大。

但梦想有时不可能即刻实现。对于位于南沙的港科大(广州)来说,要建世界一流的学科,开荒牛们需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我也相信政府会给港科大(广州)充足的时间去发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龙锟

部分图由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4日 上午10:09
下一篇 2022年7月24日 上午10: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