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书院新会联合办公室成立,
六部尚书何熊祥后裔获担任主任及政委
庐江书院2021年秋祭大会现场,会长何金德宣布成立庐江书院文化研究会、广东省文化学会庐江书院文化研究专委会、何媒通讯社联合办公室。本联合办公室是参照省委省政府惯例配置,经省文化学会批准成立的,经庐江书院常委会讨论决定的机构设置,目标宗旨为更好扩大庐江书院广府文化影响力,讲好何家故事,从而讲好中国故事。
新会联合办公室主任何根旺、政委何家满,乃赫赫有名,明朝六部尚书何熊祥后裔。名人之后颇具大将之风,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为何门内外文化事业做了很多奉献。
主任何根旺,为陈皮非遗传承人,行业鉴定师,明朝六部尚书何熊祥后裔,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创立国内首个民间陈皮博物馆及陈皮文化大讲堂。
政委何家满,也是六部尚书何熊祥后裔,多年来用实际行动做良心食品,百年传承初心不改,是传统广式腊味坚守者,是赓续良心食品血脉的传承者,多年坚持精心细作广府驰名品牌——苟记腊味。
(何金德会长宣布新会联合办公室成立)
(名誉会长何耀新及一众班子成员颁发任命书)
(一众常委会成员何金德 何啟新 何国满 何庆邦 何德荣 何永权及名誉会长何耀新向联合办公室主任何根旺及政委何家满颁发牌匾)
新会联合办公室
授权书
经本会研究决定,并经会长及专委会主任同意,兹授权成立庐江书院文化研究会、广东省文化学会庐江书院文化研究专委会(两会以下合称“本会”)、何媒通讯社新会联合办公室。委任副会长及专委会副主任何根旺为新会联合办公室主任、委任副会长及专委会副主任何家满同志为新会联合办公室政委,协同全面开展工作。
一、定义
本联合办公室,为本会直属机构,受本会直接管理
二、用途
1、作为本会办公、会议及文化活动等用途
2、作为本会搜集何门内外之本地文化,广府文化、岭南文化之联络处
3、作为何媒通讯社报送广东省文化学会、各大央媒官媒、省市级媒体之联络处
4、作为庐江书院新会各房联络处
三、使命
讲好何家故事、讲好新会故事、讲好广府故事、讲好岭南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四、任期
任期与广东省文化学会庐江书院文化研究专委会在广东省文化学会之任期一致、与庐江书院文化研究会各届任期一致,如无特别说明,任期届满自动延长至下一任期。
五、解释权
解释权归属庐江书院文化研究会、广东省文化学会庐江书院文化研究专委会
授权方:庐江书院文化研究会、广东省文化学会庐江书院文化研究专委会
授权人:庐江书院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庐江书院文化研究专委会主任何金德
受权人:何根旺、何家满
地点:庐江书院新会刑部房(新会司前鹤边乡)
时间:2021年09月26日
见证人:何金德 何啟新 何耀新 何能 何四珠 何国满 何庆邦 何德荣 何永权
【相关阅读】
(明朝)六部尚书何熊祥简介
何熊祥(1567-1642年),字乾宰,又字师帝,别号玄谷,广东新会司前河村人,后徙居会城。
【人物简史】
明万历十六年鯠(冄158頭8筿 年)中举人,万历二十年中进士。初任翰林院庶吉士,不久改任监察御史,巡按浙江道兼督理军政。他了解到上谷军因要缴税款,兵士逃亡,便上奏请求罢免欠税;
又视察福建盐政,发现大中丞侵占关饷,又上奏揭发。一时,百官震动,风气得到刷新。云南中丞李材因被御史诬告,充军发放到闽南,熊祥了解到他的冤情,上奏申辩,冤案得到纠正。后奉旨巡按江苏,发现征税奇重,又上奏罢征,先后减免皇饷银6万两、旱涝银50万两、旧欠金花60万两。巡视南都七郡,又奏免税契15万两。他为官刚正,有一位税监企图并吞织造的税款,他上奉揭露,得到制止;
京都有位官员吴宗尧上奏陈事,触怒皇帝,被下诏入狱,熊祥知是冤情,一连十多次上奏为他申辩,直至皇帝认可,平了这桩冤案。他任御史六年,任满补京堂。之后,历任太仆寺少卿、大理寺左右丞,直至万历四十三年(1615 年)才升任大理寺正卿。有人说他不会钻营,他毫不介意。万历四十六年升为通仪大夫、南京刑部右侍郎。恰巧这时户部、礼部、吏部三部未有人充任,朝廷命他兼管。
泰昌元年(1620年)升为资政大夫、南京左都御史。时值兵部、工部的长官空缺,又命他兼管。这样,他一身兼管六部。
天启元年(1621年)任南京工部尚书。次年,改任吏部尚书。
何熊祥在南京统揽六部大权,为国为民办了很多好事,故南京有“一柱擎天”的俗语,就是指他而言。他做了大官,刚直的性格并未改变。有一位御史控告几位大臣失职,语言过于激烈,触怒皇帝而被削了官,熊祥便上奏为这位御史辩护申理,使皇上息怒,收回成命。又如劾奏严嵩的海瑞,虽然死后名誉得到恢复,但对他的儿子没有恩赐,熊祥又上奏陈述,得到了解决。
天启三年(1623年)他经多次请求,才获准辞职。离京南下那天,京效路上送行的人塞满通途,众大臣赋诗赠别。
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何熊祥病逝于家,终年76岁。诏下,赠太子太保,赐祭葬,谥文懿。遗著有《四巡奏疏》六卷、 《平刑八议》十卷、《南都疏略》二卷、《南疏续刻》一卷。
图文:庐江书院
发布:广东省文化学会庐江书院文化研究专委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