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部审计是一种对组织内部、管理部门的监督、评价、服务的活动,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1947年第一次提出了内部审计定义,历经半个多世纪之久,于2001年提出第七次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完善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促进组织实现其目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质量不断发展,制度改革不断深入,2010年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完善现代大学轨制,对高等院校进行治理改革。目前各高等院校的经济活动向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在财务风险防范、提高行政管理能力以及高效开展工作等方面存在欠缺,部分高等院校在职能设置,工作管理上相对滞后,因此推动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事业成长极度重要。
关键词: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现状;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教育范围不断扩增,随之而来的是审计风险日益增加,并且由于各高等院校的内部审计机构的不完善,相关审计职员水平的局限性,使我国在开展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时面临一定的困难。2012年财政部颁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于2014年执行,要求我国高等院校进一步提高内控管理水平,规范职能设施,加强廉政管理,对高校内部管路进行优化改革,构建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管理体系。
一、内部审计的基本认识
(一)内部审计的产生
内部审计是现代审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阶目标是保护被审计单位财产、查错防弊,随着企业发展范围不断扩大以及审计体系的逐步发展,最初目标转变为提高组织经营水平、监督评价组织行为、改善内部控制治理效果,侧重重视建设性服务。其中,经济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发挥主要作用。内部审计在各类组织和各型企业中认可度更高,从事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二)内部审计的定义
对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对内部审计的特征、主要组成部分、职能等进行描述,同时,国内定义与国外定义有不同之处。国际权威组织对内部审计进行如下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性与客观性并存的评价机制,其目的是增加管理体系价值和改善运营管理。通过以系统、规范的方式评价管理体系中出现的风险控制与治理效果来促进组织实现其目标。在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中,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与评价活动,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以及其经济目标实现的审查与评价,其主要任务为监督和评价组织活动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高校内部审计的基本认识及职能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基本认识
高校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体系以及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学校组织经营效果进行监督、评价与确认,以及审查其内部控制的合规性、有效性和真实性。高校内部审计以防范风险为导向,以对财务收支查错防弊、提高经济和办学效益,从而推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一般由监督职能、评价职能和服务职能组成。
(二)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
1.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是高校内部审计的核心职能,但由于高校内部的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意识淡化,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监督职能很难发挥其核心作用。监督职能的执行依据财经法规和制度规定,其主要任务为根据相关的目标政策,对高校业务活动的财务收支情况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实时的检查与评价,确定该校的会计资料以及其他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完整性。监督职能是对高校的经济业务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审查;对业务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保证财务收支和高校经济业务资料的真实性。当前高校需做好基础监督工作,全面履行监督经济活动的职责,揭露违法乱纪的行为,提高教学资金使用效益。
2.评价职能
评价职能是在监督职能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一种基本职能,是一种有系统体制的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治理程序进行有效性审查的职能,强调系统规范,侧重建设服务。通过全方位审核检查高校被审对象的责任、效益等实际履行情况,全方面介入高校被审单位的计划、决策方案,评价其是否可行规范,提供公正、科学的建议,加强经济管理,促进高校经济目标的实现。随着高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和经济活动的增加,高校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的作用愈发得到重视,审核和评价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二者缺一不可。首先在决策方案符合财经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审核其可行性;其次,审核与系统化的评价相结合,联系经济目标,从内控角度出发,加强风险管理,在方案有效性方面做出合理建议,改善高校管理,推动高校健康发展。
3.服务职能服务
职能同样也是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之一,但与监督职能、评价职能相比,其受重视程度不及前两者,我国《审计法》明确强调监督职能,高校各管理机构将侧重点主要置于监督职能与评价职能,因此,增加对服务职能的关注有利于提高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审计职能的作用。服务职能体现在监督财政收支过程,实现高校的经济效益目标等方面。在高校的发展道路上充当着守卫的角色,满足国家对高校办学质量的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通过提供多层次的服务职责和提供科学公正的建议,以此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内控制度,为高校创造更多的经济成果。
三、高校内部审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起步晚,重视程度低
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始于上世纪80年代,而高等院校的内审制度发展更晚,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内部审计体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多数高校的领导人,甚至包括审计部门的负责人,都对高校内部审计的认识停留在其表面层次上,未正确认识到其存在的必要性,仅将重点定位在管理职能上。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速度一直缓慢。
(二)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高校内部审计的本质,也是其灵魂,虽然我国《审计法》指明了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必要性,但在当今混乱的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越来越大,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有关人士的质疑,这个本质特征在时代的长河中变得异常脆弱,人们在独立性的问题上产生分歧。部分高校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性,有关制度规章无法得到落实,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使得内部审计制度形式化,学校领导“掌控局面”,造成人为审计,在这样不公开不透明的上下级行政隶属关系中,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严重摧毁。
(三)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手段与方法落后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大部分沿袭传统的财政收支查账和手工查账的方式,大多数高校采用事后审计,弱化对经济效益目标的有效性的审核,而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作为强调对象,虽然结果可以总结问题,但为时已晚,无法及时的解决问题。这样的审查与评价方法具有片面性,对实现高校经济目标的促进作用很小。随着计算机文化的发展,虽然大多数高校审计人员已学习过电算化等电子手段,但是运用范围和个人熟练较弱,很少利用计算机就审计工作进行辅助,使得工作效率低下,电子、计算机手段暂时未跟上信息化的节拍。
(四)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增加审计风险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决定审计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另外高等教育与经济活动的关系日趋密切,更加说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缺乏除财会以外的知识以及电子信息技术水平,暂时未达到管理审计的要求水平,也将导致高校内部审计的管理职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被动性较强,不利于开展审计工作,影响最终目标的实现速度。在思想层面上,内部审计人员甚至高校领导思想认知相对滞后,眼界狭隘,在建设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方面没有充分重视,会导致各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严重则导致各种高校腐败现象的涌现,无法达到计划、决策中应当达到的经济效益。
四、高校内部审计问题的对策思路
(一)高校领导人转变传统思想,增强重视程度
首先,一个制度的进步,需要从领导人开始,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思想决定行动,高校领导人应当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各项职能,而不是局限性的看待其功能与作用;其次,根据我国关于内部审计的相关制度与法规,建立健全本校的制度政策,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高校领导人为职员创造严格公开的环境,促进工作可以得以公正科学地进行。
(二)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包括三个方面:组织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独立性作为内部审计的灵魂,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其各项职能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
第一,保证组织的独立。依据我国《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系统工作》设置专门的审计机构,确保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以此减少外界制约因素对审计工作的不利影响,适应经济和高校的快速发展。
第二,保证人员的独立。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及部门理当由高校领导人直接领导,提高其权威性。受托经济责任制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理论理论之一,在此基础上,由最高领导人领导工作,也是遵循我国《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要求,审计职员的独立性保障有利于促进工作更好的深入开展。
第三,保证工作的独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作为独立的个体,应当遵守财经和规章制度,依法对被审对象实施公平、正确、完整的监督和评价,并及时提出有效、科学的建议,总结审计报告。
(三)完善高校内部审计技术
由于传统的内部审计技术给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不便,高等学校应将提高内部审计技术水平作为改革基础重点之一,审计技术电子化也是审计改革的必要条件。目前,已有50%以上的高校开始使用审计软件进行办公,但仍有1%左右的高校认为是没有必要的,由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校的审计技术电子化建设有所进步,但依旧存在较大不足,因此,高校审计依旧要致力于加快审计技术信息化的补发,从而加强审计工作软实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保证报告质量。
(四)加强高校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校审计机构内全职的审计人员占本科毕业的占50%;硕士毕业的占37%;博士毕业的占5%。由此可见人才队伍绝大部分由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职员组成。就此情形可以得出我国高校审计职员学历较高且结构比较合理。因此专业知识素质的整体提升,有利于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职员的执业能力,拓宽审计业务范围,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建设。
五、结语
在当今经济形式下,高等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快速接轨,使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成为顺应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制度任重道远,需要政府与高校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的携手努力,贯彻服务观念,各审计人员尽职尽责,依法使用监督权和评价权,加强建设“服务导向型审计”,为学校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财参考文献:
[1]陆建秋.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J].经济研究导刊,2011(2).
[2]吕燕.高校内部审计定位的新思考一一基于审计关口前移引发的视角[J].会计之友,2011(6).
[3]任娜丽.XY高校内部审计案例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
[4]葛涛.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作者:艾婧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